- 年份
- 2024(10270)
- 2023(14158)
- 2022(11753)
- 2021(10741)
- 2020(9390)
- 2019(20646)
- 2018(20875)
- 2017(40774)
- 2016(22226)
- 2015(25158)
- 2014(25333)
- 2013(25160)
- 2012(23335)
- 2011(21088)
- 2010(21663)
- 2009(20835)
- 2008(21065)
- 2007(19397)
- 2006(17598)
- 2005(16110)
- 学科
- 济(99582)
- 经济(99416)
- 业(97381)
- 管理(80841)
- 企(79395)
- 企业(79395)
- 农(47328)
- 方法(43273)
- 数学(34915)
- 数学方法(34732)
- 财(34330)
- 业经(32099)
- 农业(31169)
- 制(27272)
- 中国(27156)
- 务(23256)
- 财务(23221)
- 财务管理(23180)
- 企业财务(22027)
- 体(20332)
- 技术(18634)
- 策(18189)
- 银(18185)
- 银行(18166)
- 贸(17758)
- 贸易(17747)
- 行(17424)
- 易(17301)
- 划(16696)
- 融(16401)
- 机构
- 学院(331698)
- 大学(325803)
- 济(145183)
- 经济(142334)
- 管理(132388)
- 理学(112970)
- 理学院(111987)
- 管理学(110624)
- 管理学院(110029)
- 研究(103946)
- 中国(86425)
- 财(73591)
- 京(67641)
- 农(63542)
- 科学(57127)
- 财经(57020)
- 江(52455)
- 经(51586)
- 所(51298)
- 中心(49348)
- 农业(48675)
- 业大(48619)
- 研究所(45154)
- 经济学(44390)
- 北京(42281)
- 财经大学(41654)
- 州(40937)
- 经济学院(40290)
- 范(37854)
- 师范(37486)
- 基金
- 项目(206386)
- 科学(164579)
- 研究(157306)
- 基金(151412)
- 家(128740)
- 国家(127467)
- 科学基金(111216)
- 社会(103270)
- 社会科(97621)
- 社会科学(97599)
- 省(81403)
- 基金项目(79786)
- 教育(71941)
- 自然(68421)
- 自然科(66838)
- 自然科学(66823)
- 划(66338)
- 自然科学基金(65718)
- 编号(64672)
- 资助(61475)
- 成果(53015)
- 部(47952)
- 重点(45154)
- 创(45130)
- 制(45021)
- 发(44269)
- 课题(44096)
- 业(42970)
- 国家社会(42661)
- 教育部(41776)
- 期刊
- 济(171780)
- 经济(171780)
- 研究(101032)
- 中国(68072)
- 农(64424)
- 财(60248)
- 管理(52401)
- 学报(45082)
- 科学(43576)
- 农业(42943)
- 融(39859)
- 金融(39859)
- 大学(36674)
- 学学(35050)
- 业经(33179)
- 教育(30781)
- 财经(29803)
- 技术(29508)
- 经济研究(25871)
- 经(25565)
- 问题(23619)
- 业(22021)
- 技术经济(18151)
- 贸(17413)
- 世界(16756)
- 商业(16625)
- 版(16037)
- 现代(15975)
- 农村(15837)
- 村(15837)
共检索到5121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朱希刚 冯海发
加强农业宏观调控、形成完善的农业宏观调控体系,是我国在农业中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农业宏观调控体系建设中,必须重视调控手段的配置和相应的体制保证。我们认为,目前我国农业宏观调控在调控手段和体制保证方面应突出以下方面。一、严格划分中...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蒋和平 申曙光
在经济体制转换时期,建立新的农业宏观经济管理制度,加强和改善农业宏观调控,这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体制全面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使整个农业经济走上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保证。新的农业宏观经济调控体系要以控制农村社会总需求为核心,以经济计划作为依据,以开放的完善的市场体系作为基础,以经济社会政策作为主要手段,以经济信息作为传递媒介,以法制和教育作为保证,建立包括决策控制、政策调节、信息反馈和监督保证等4个子系统的大系统。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周树德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外贸宏观调控具有间接性、统一性、公平性、国际性、法制性等特征,外贸宏观调控应着眼全局,抓住关键,选择好落脚点,促使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维护外贸经营秩序,保持进出口基本平衡,为外贸发展积蓄后劲;在转换政府职能的基础上,经济手段的运用要协调统一,法律手段要配套,必要的行政手段要公正有力,重视和强化信息的先导作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勒系琳
考察从计划体制的行政分权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演变过程,着重分析这一转变过程中宏观调控手段的使用,展现我国宏观调控由政府直接控制到间接调控的渐进过程。分析了过去宏观调控手段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有关宏观调控手段实现良性转变提出思考,认为深化政治体制改变、经济体制改革、政府退出直接干预、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宏观调控体系、加强法律手段作用等是解决问题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宏观调控 手段 变化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冯海发
农业宏观调控目标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如何对农业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是一个关系到农业发展成败的重大问题。农业宏观调控体系包括宏观目标、宏观调控手段和宏观调控政策,其中宏观调控目标是最为重要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姚凤民
中国十几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在改革中吸取各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正反经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造就了基本的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标志着我国经济改革的又一高潮的到来,市场经济将成为我国经济的基础,也将成为我国经济的主要运行方式。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要求政府转换职能,要求财政由直接调控经济为主转向间接调控为主,要求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赵昌文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量
一、宏观调控的对象和环境的变化 首先,宏观调控的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改革以来,我国经济基础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企业结构大大改变,多元所有制企业并存,并产失了大量多元产权共生的新组织企业;二是市场体系逐步扩大,市场已经成为经济关系的综合体,成为经济活动的主要舞台;三是政府管理出现专业化分工,经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维佳
本文认为 ,可将近期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农业政策称之为新农业政策。本文分析了新农业政策的基本框架和取得的初步成效 ,并提出了新农业政策的走向趋势。
关键词:
宏观调控 新农业政策 分析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李辉
[摘 要]随着混合经济时代的到来,税收调控职能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我国在运用税收杠杆弥补市场缺陷的过程中,总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管理缺位与越位管理依然存在,短期行为较为严重,税收政策缺乏系统性等。这些问题集中反映为缺少系统的税收调控目标。因此,应依据一定指导原则构建我国的税收宏观调控目标体系。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陶骏昌
我国农业几十年的功绩在于运用政治动员、行政手段,靠几亿农民的艰苦奋斗,终于初步解决了吃饭问题,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曾引起世人的瞩目。也就是说,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靠特殊的手段、靠经验管理,能在低水平的标准下解决粮食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大致平衡。但是,同时也要看到,这个总量平衡是在付出极其高昂代价的情况下取得的,是在高成本、高浪费、牺牲生态环境的条件下取得的,也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不得已采取的办法。这种状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面对国民经济对农业提出越来越高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周叔俊
论宏观调控手段系统周叔俊《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而这一宏观调控体系的核心是建立和完善宏观调控手段系统,它是由经济手段、行政...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郭晓鸣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作为“当代财经文库”之一推出的《农业宏观调控论》一书,是青年经济学博士、四川大学对外经济贸易系副教授赵昌文同志潜心研究中国农业宏观调控问题的心得之作。作者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农业宏观调控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地研究,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赵萌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庞明川
本文在系统总结近年来宏观调控经验和绩效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体制基础,指出中国的宏观调控不应沿用和照搬西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做法,而应与经济转轨的体制基础相适应,在围绕当前复杂的经济环境和短期波动去研究和应对的同时,结合体制、产权等方面出现的障碍和问题,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市场机制,注重与相应的体制基础相协调和配合。
关键词:
经济转轨 宏观调控 体制性约束 政策绩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