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46)
2023(10775)
2022(8866)
2021(8239)
2020(6999)
2019(15601)
2018(15540)
2017(31722)
2016(16943)
2015(18951)
2014(19036)
2013(19190)
2012(17791)
2011(16018)
2010(16655)
2009(16206)
2008(16490)
2007(15209)
2006(14102)
2005(12871)
作者
(47825)
(39967)
(39944)
(37918)
(25455)
(18914)
(18050)
(15444)
(15085)
(14545)
(13532)
(13104)
(13024)
(12625)
(12377)
(12039)
(11757)
(11659)
(11574)
(11539)
(10030)
(9972)
(9810)
(9194)
(9109)
(9069)
(9065)
(8863)
(7968)
(7910)
学科
(87728)
(78355)
经济(78253)
(69842)
企业(69842)
管理(64054)
(46132)
方法(31416)
农业(30429)
业经(28884)
(26361)
数学(23973)
数学方法(23762)
中国(21450)
(20601)
(18945)
(18425)
财务(18408)
财务管理(18385)
企业财务(17368)
技术(16628)
(15421)
贸易(15411)
(15103)
(14937)
(14077)
(13792)
银行(13789)
(13342)
(13304)
机构
学院(257260)
大学(247857)
(118971)
经济(116814)
管理(107787)
理学(91851)
理学院(91138)
管理学(90216)
管理学院(89743)
研究(79971)
中国(68404)
(57785)
(50942)
(50674)
财经(44653)
科学(42082)
(40916)
(40307)
(39285)
农业(38410)
中心(37936)
业大(36920)
经济学(34825)
研究所(34448)
财经大学(32276)
北京(31935)
(31916)
经济管理(31638)
经济学院(31540)
商学(29527)
基金
项目(154555)
科学(124290)
研究(121519)
基金(113252)
(94644)
国家(93578)
科学基金(82671)
社会(80223)
社会科(75834)
社会科学(75815)
(61562)
基金项目(59308)
教育(53716)
编号(51269)
自然(49788)
(49028)
自然科(48640)
自然科学(48629)
自然科学基金(47836)
资助(46167)
成果(41303)
(36125)
(35911)
(34897)
(34840)
课题(33794)
(33138)
重点(33134)
国家社会(32524)
(32513)
期刊
(144818)
经济(144818)
研究(80347)
(54242)
中国(49082)
(45406)
管理(42670)
农业(36136)
(33377)
金融(33377)
科学(31229)
业经(30297)
学报(28365)
大学(23977)
技术(23337)
学学(23036)
财经(22401)
经济研究(21602)
教育(20589)
问题(19879)
(19276)
(18298)
技术经济(15828)
农村(15080)
(15080)
(14797)
世界(14590)
农业经济(14547)
商业(13980)
现代(13723)
共检索到4011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赖泽源  
1985年以来,农民在经济上的相对地位,呈现出恶化趋势。这种趋势又是在农业以及整个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出现的。如表1所示。 这种现象说明,在市场取向的改革日益深入的条件下,传统计划体制下形成的农业宏观政策目标已经过时,并且同正在日益形成的农民的微观农业目标发生了根本性质的冲突。 在现代,任何国家的农业宏观政策目标,都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大体说来,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保护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证社会供给,维持市场供求和价格的基本稳定等等,都是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赖泽源  
文章认为,在90年代,我国农业宏观政策目标体系应包括如下六方面的内容。即加强宏观计划指导;尽快形成正常的农产品价格机制;建立农产品储备和期货市场;改变财政在农业资金投放上的趋利性,使之服务于农民增收和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这两大目标;完善财政补贴政策;建设现代农业的五大支持体系,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徐忠  贾彦东  
本文讨论的核心是如何准确认识和理解自然利率,并尝试建立以自然利率为基础的宏观经济分析和政策决策框架。为此,本文首先在一个简单理论架构下对影响自然利率变化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归纳分析,之后分别利用半结构化模型、宏观计量模型和DSGE模型估计中国的自然利率。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探讨分析基于自然利率的宏观政策选择,以期为政策决策提供参考。主要结论如下:(1)整体而言,中国自然利率水平近年呈现出逐步下降特征,实际利率仍高于自然利率平均水平。(2)长期内,自然利率变化主要受潜在产出增速下降、TFP增长放缓以及人口结构变化等因素影响。短期内,受政策和经济预期不确定性影响较大。此外,投资专有技术进步增速降低、资本形成效率下降、政府支出不足、去杠杆政策等多种因素都会对自然利率产生影响。(3)在平衡好短期需求与中长期改革目标基础上,应以结构性改革为导向,避免追求名义扩张,促进以提升自然利率和潜在产出为目标的实际扩张。应加强宏观政策协调,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更加注重优化投资质量和投资结构,提高投资专有技术进步水平;更加重视稳定经济预期,降低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带来的负面影响。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阮正福  
环境保护是一个具有外部效应的问题,需要政府干预。政府干预可选择的宏观政策有:排污标准、排污收费、排污权交易、财政补贴、行政强制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月秋  
时滞效应存在意味着政策导向明确后,不宜密集出台同类型政策,同时需要确立风险容忍度体系"十三五"规划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同时作为发展目标,显示了中国政府致力于实现各个发展目标之间的协同。但是,实现多重目标有时是不容易的,因为目标之间并不总是相互促进的,有时候冲突在所难免,因此,宏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姚志奇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宏观政策抉择姚志奇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在向市场经济转轨和产业更替的过程中,国家有关农业的宏观举措,必须始终坚持"农业优先"的原则,这是至关重要的基本国策。一毋庸讳言,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农业增长陷入严重困境;农民实际...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苏明  
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与宏观政策导向苏明当前,中国农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时期,如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推动整个农村经济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已经成为宏观决策部门面临的一项重大抉择。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民自家庭联产责任制和乡镇企业两个伟大创举后的又一伟...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蒋和平  温思美  
建立农业科技进步导向的宏观政策体系的构想蒋和平,温思美一、农业高新技术创新政策技术创新是经济保持动态发展的必需条件,农业的长期持续稳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高新技术的创造和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情景。尽管我国许多传统农作技术仍有潜力,但未来的农业发...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国务院研究室、农业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研究课题组  
90年代将是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的时期,也是我国农业全面走向市场经济的时期。保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使各种要素以合理规模投入生产,稳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是90年代农村宏观政策要解决的主题。随着我国关贸总协定缔约成员国地位的恢复,农业将要面临世界市场的严峻挑战,加上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受农业比较利益下降的影响,农业资源向非农产业转移将不可避免。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就必须加强对农业的综合保护,通过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手段来确保农业投入的增加,保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彦斌  刘哲希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宏观政策目标一直在调整与变化,其演进方向基本与现代宏观经济理论所建议的经济稳定与金融稳定的双重稳定目标相一致。2017年宏观政策目标的制定依然延续这一思路,在着重强调"稳增长"的同时,对"防风险"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旨在实现经济稳定与金融稳定;根据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保证社会稳定的需要,加大对"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目标的关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彦斌  刘哲希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宏观政策目标一直在调整与变化,其演进方向基本与现代宏观经济理论所建议的经济稳定与金融稳定的双重稳定目标相一致。2017年宏观政策目标的制定依然延续这一思路,在着重强调"稳增长"的同时,对"防风险"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旨在实现经济稳定与金融稳定;根据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保证社会稳定的需要,加大对"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目标的关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梅冬州   张咪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货币政策的外溢效应也在不断显现。中国在影响全球经济的同时,必然也会受到货币政策外溢的回溢效应。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宏观政策将会如何影响国内外的福利?中国宏观政策又该如何选择?为回答这些问题,本文构建了开放经济下的DSGE模型,数值模拟了中国货币政策的全球外溢路径,并通过反事实分析发现,中国从国外进口的比例以及国内金融市场摩擦程度会显著影响外溢效应,而中国的资本管制程度对外溢效应没有明显影响。本文进一步发现,在考虑中国货币政策的外溢效应后,中国选择相对稳定的汇率制度或使用逆周期宏观审慎政策均能有效改善中国和全球的福利,并且搭配使用两种政策会产生更好的效果。最后,本文基于2010~2018年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的面板数据展开实证分析,为理论模型结论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金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