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81)
2023(6524)
2022(5611)
2021(5172)
2020(4630)
2019(10191)
2018(10385)
2017(21200)
2016(11426)
2015(12927)
2014(13122)
2013(13050)
2012(12217)
2011(10938)
2010(11244)
2009(11228)
2008(11396)
2007(10497)
2006(9550)
2005(9059)
作者
(32205)
(26704)
(26531)
(25662)
(17002)
(12659)
(12374)
(10190)
(10128)
(9715)
(9120)
(8856)
(8588)
(8564)
(8385)
(8332)
(7946)
(7862)
(7712)
(7640)
(6831)
(6530)
(6406)
(6174)
(6060)
(6056)
(6038)
(5954)
(5265)
(5101)
学科
(44028)
经济(43934)
管理(40905)
(38918)
(31241)
企业(31241)
方法(19825)
(18219)
(18023)
数学(17700)
数学方法(17586)
中国(16544)
(13274)
银行(13267)
(12591)
(12238)
(11455)
(11418)
财务(11400)
财务管理(11367)
保险(11364)
(10950)
(10632)
金融(10630)
企业财务(10533)
业经(9995)
(9731)
贸易(9724)
(9585)
体制(9512)
机构
大学(171165)
学院(169252)
(75999)
经济(74358)
管理(66122)
理学(55177)
理学院(54687)
管理学(54058)
管理学院(53740)
研究(53339)
中国(47692)
(44533)
(35629)
财经(33717)
(30376)
科学(27187)
(26039)
(26014)
财经大学(25091)
中心(24770)
经济学(24489)
北京(23220)
研究所(22537)
经济学院(22119)
(21196)
(20480)
业大(19482)
(19107)
商学(18596)
商学院(18451)
基金
项目(99261)
科学(78749)
研究(76317)
基金(73742)
(61857)
国家(61343)
科学基金(53153)
社会(50734)
社会科(48093)
社会科学(48083)
基金项目(38199)
(36851)
教育(34965)
自然(31894)
自然科(31103)
自然科学(31095)
(31068)
编号(31024)
资助(30964)
自然科学基金(30567)
成果(26842)
(25648)
(23990)
重点(21827)
课题(21362)
教育部(21333)
国家社会(21198)
(21130)
人文(20673)
(20385)
期刊
(87537)
经济(87537)
研究(59239)
(36059)
中国(34318)
(26048)
金融(26048)
管理(25990)
学报(19727)
(19518)
科学(19399)
财经(17540)
大学(16417)
学学(15502)
(14838)
经济研究(14118)
教育(14108)
技术(13492)
业经(13361)
农业(12345)
问题(12055)
(10693)
理论(10284)
实践(9172)
(9172)
国际(9023)
财会(9004)
会计(8634)
技术经济(8409)
现代(8234)
共检索到2693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瑾  刘畅  
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已经由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现收现付模式过渡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部分积累模式,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在旧的制度下,职工的退休金并没有被积累起来,而是作为企业的利润上缴国家财政,并被用于投资积累,因此这一权益表现为政府对职工的负债。当统账结合制度要求在职一代建立个人账户、部分积累自己的退休金时,已退休职工和有部分工龄职工在原制度下退休金的权益就要求兑现,即产生了转制成本的支付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当前养老保险制度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提出若干消化转制成本的政策建议。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晗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转制成本。鉴于我国的实际情况,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转制成本只能由政府承担。转制成本的摊销期有两部分,"老人"的摊销期是制度改革前已退休老人的平均余命时间,"中人"的摊销期是"中人"人群改革前的平均工作期限。经过测算,机关事业单位里"中人"和"老人"的转制成本合计达到18.264万亿元,"中人"和"老人"转制成本年摊销额为9724.57亿元。这就需要我们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减少行政管理支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收益,把节约的资金用在社会保障方面。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薛惠元  王雅  
本文通过构建精算模型模拟测算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隐性债务与转制成本。研究发现:2015~2073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隐性债务总额现值(2015年初)为319862亿元,相当于2015年GDP的46.6%;转制成本总额现值为194071亿元,相当于2015年GDP的28.3%;将转制成本分摊到每一年中,2015~2073年各年非现值转制成本占当年GDP的比重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最高不超过1.08%。建议从制度外进行筹资,采取多种方法和途径来偿还养老保险隐性债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节约的财政资金用于偿还养老保险隐性债务;探索更广泛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来源渠道;采用转制成本分摊法,逐年化解转制成本。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龙卓舟  
能否妥善解决好养老社会保险转制成本问题,直接关系到养老社会保险筹资模式转制的成败。笔者在研究中发现,目前我国理论界,在对养老社会保险转制成本的认识上存在着重大的误区,往往将它与养老社会保险隐性债务混为一谈,结果导致养老社会保险转制成本被严重高估。事实上,二者之间是有重大区别的。依笔者之见,不仅养老社会保险转制成本与养老社会保险隐性债务之间存在着区别,而且养老社会保险隐性债务内部本身也存在着转制隐性债务与一般隐性债务之间的区别。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曾益  刘倩  虞斌  
中国于2015年1月14日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结束养老金"双轨制"局面,在没有前期资金积累的情况下,该制度是否具备财务可持续性是其能否可持续运行的前提条件。基于转制成本分担的视角,本文通过建立精算模型对该制度2015—2090年的财务运行状况进行动态模拟,研究发现:(1)如果该制度的转制成本(即老人的基本养老金和中人的过渡性养老金)由自身筹资体系承担,其在测算期内均出现年度收支缺口;(2)为使得该制度在测算期内不出现累计赤字,财政需要负担45.76%左右的转制成本;(3)在未解决该制度的转制成本问题前,如果其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合并,合并后的制度出现累计赤字的时点较未合...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龙卓舟  
我国养老社会保险存在着巨额的个人账面亏空,在职职工退休后的养老金权益受到严重威胁。从制度经济学视角对这种情形进行分析可知,造成这一严重局面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就是我国政府的养老社会保险转制成本处置政策存在明显的制度性缺陷:一是处置政策的不公平必然导致政策执行难;二是处置政策的模糊性导致交易成本过高;三是现行处置政策扭曲的激励机制将对人们的意识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四是现行处置政策必然导致对社会保障专业管理部门的制度约束软化。实践证明,政府公开承担养老社会保险转制成本的责任是明智的选择。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举刚  肖龙军  
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是当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经济体制转轨、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等一系列问题。在我国人口年龄结构逼近老龄化、企业效益低下、失业人口增多、劳动者自我保险意识不强的情况下,企图一下子就建立起完善的养老保...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跃东  温海池  
论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制度的改革李跃东温海池养老保险是国家制定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它不仅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而且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证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促进企业转机建制的一项重要配套措施。原有的养老保险制度与企业改革比较已相对滞...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骆勤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需要,我国社会保障正在进行制度创新,政府职责重新定位是关键一步,“有所为,有所不为”,从而使社会保障走向市场,真正发挥其“安全网”、“稳定器”的功能。本文试图从现阶段我国政府面临养老保险制度变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政府在养老保险制度中所应承担的职责。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宋明岷  
失地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目前已在我国大部分省市建立,由于其在制度模式、参保机制、缴费机制、给付机制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导致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难以保证其公平性、合理性和充足性。因此,应当采取拟定失地农民老年社会保障的基本制度框架等措施,使其完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俊霞  
养老社会保险本质上是为满足社会老年成员基本生活需要、以国家为主体进行的收入再分配。其基本功能在于弥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市场失效,以维持社会公平,并促进社会的长期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目前,我国现行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仅不能有效地调节收入分配差别和刺激消费,相反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这种差别,并抑制了居民的当期消费。在我国社会总需求不足的条件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应以分配效应为基本取向,着力于增加低收入阶层的收入,稳定低收入阶层的收入预期。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周宗顺  徐新原  
公务员养老保险模式选择受国家社会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和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状况影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应当确立一种权责划分明确、项目设置完整、筹资方式多渠道、保障水平适度和组织管理科学的新型公务员养老保险模式,即国家——社会保障制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谢雪梅  
养老保险是我国为了保障老年人口进入晚年丧失劳动能力后获得国家以及社会的帮助,实现老有所养而实施的社会制度,它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中最重要的险种之一。我国是农业大国,全国有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而农村老年人口占全国老年人口总数的75%,由此看来,解决好农民养老问题就等于解决了中国大部分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问题,这直接关系到了农民的切身利益,所以,这一重大惠农政策发挥了巨大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和谐的构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