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79)
- 2023(9699)
- 2022(7725)
- 2021(7197)
- 2020(6396)
- 2019(14724)
- 2018(14947)
- 2017(30543)
- 2016(16133)
- 2015(18246)
- 2014(18042)
- 2013(18099)
- 2012(16355)
- 2011(14316)
- 2010(14993)
- 2009(14612)
- 2008(14881)
- 2007(13511)
- 2006(12113)
- 2005(11319)
- 学科
- 业(82511)
- 济(78755)
- 经济(78675)
- 企(76902)
- 企业(76902)
- 管理(66459)
- 方法(39162)
- 数学(31486)
- 数学方法(30984)
- 财(27481)
- 业经(27099)
- 农(23736)
- 务(21614)
- 财务(21578)
- 财务管理(21556)
- 企业财务(20464)
- 中国(18442)
- 技术(17234)
- 制(17208)
- 农业(16819)
- 策(14923)
- 理论(14232)
- 划(14017)
- 和(13720)
- 贸(13413)
- 贸易(13404)
- 易(13093)
- 体(12875)
- 企业经济(12318)
- 经营(12138)
- 机构
- 学院(243157)
- 大学(236632)
- 济(108488)
- 经济(106595)
- 管理(103496)
- 理学(88464)
- 理学院(87777)
- 管理学(86493)
- 管理学院(86067)
- 研究(68554)
- 中国(58885)
- 财(54357)
- 京(48665)
- 财经(42785)
- 经(38577)
- 科学(36796)
- 江(36409)
- 农(33467)
- 所(33418)
- 经济学(32478)
- 中心(31575)
- 财经大学(31462)
- 北京(31001)
- 业大(30527)
- 商学(30244)
- 商学院(29998)
- 经济学院(29515)
- 研究所(29228)
- 州(29085)
- 经济管理(27835)
- 基金
- 项目(146580)
- 科学(117846)
- 研究(110723)
- 基金(108348)
- 家(91120)
- 国家(90289)
- 科学基金(80748)
- 社会(72070)
- 社会科(68648)
- 社会科学(68628)
- 省(57653)
- 基金项目(56564)
- 自然(51483)
- 教育(50908)
- 自然科(50323)
- 自然科学(50312)
- 自然科学基金(49494)
- 划(46604)
- 资助(45824)
- 编号(45468)
- 成果(35449)
- 业(34057)
- 创(33771)
- 部(33243)
- 重点(31879)
- 发(30862)
- 创新(30617)
- 课题(30051)
- 人文(29514)
- 国家社会(29441)
- 期刊
- 济(123342)
- 经济(123342)
- 研究(72360)
- 财(46415)
- 管理(45115)
- 中国(41255)
- 农(31211)
- 科学(27901)
- 融(26071)
- 金融(26071)
- 学报(25675)
- 技术(25299)
- 业经(22496)
- 财经(21993)
- 农业(21565)
- 大学(21488)
- 学学(20616)
- 经济研究(19999)
- 教育(19021)
- 经(18927)
- 问题(16460)
- 技术经济(16324)
- 统计(14289)
- 财会(14127)
- 贸(13881)
- 业(13698)
- 商业(13656)
- 策(13428)
- 现代(13040)
- 国际(12048)
共检索到3646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吴长顺
论我国企业资产投资模式的转换吴长顺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的确立为我国企业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加快企业资产投资模式的转换是企业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企业资产投资模式能否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既是企业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也是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内容之...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侯文若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一直实行国家统筹型老年社会保险,国家作为财产的所有者,挑起职工养老退休的重担。随着职工年龄趋向老化,退休人员越积越多,这种养老退休模式给国家财政带来沉重负担,且愈益出现不堪重负的迹象。为摆脱困境,并把养老退休建立在丰厚基金基础之上,1991年,我国政府推出新的企业老年社会保险制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蒲晓红
企业年金是介于基本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之间的一种养老保险产品。从理论上讲,它属于准公共产品,其建立模式可以采取自愿性、强制性和半强制性。从实践上看,尽管强制性模式在诸多方面都优于自愿性模式,但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是自愿性模式,因为强制性企业年金有它产生的必要条件。我国目前仍应采用自愿性的建立模式,因为我国尚不具备建立强制性企业年金的经济条件、法律条件、资本市场条件、群众基础及公平竞争的环境,但从较长时间看,应逐步向半强制模式过渡,待条件成熟后,可采用强制性模式。
关键词:
企业年金 建立模式 模式选择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强志源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以搞活国有企业为宗旨的企业改革一直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随着中国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出现了不同类型的企业模式。研究这些企业模式的形成和发展,不仅为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目标模式奠定基础,而且对...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谢世清
通过对我国企业年金管理模式纵横两方面的比较,本文认为,从微观的企业年金管理的层面上讲,法人受托模式下的"2+2"和"3+1"捆绑模式是目前企业年金管理的两种较好方式;从宏观的企业年金改革的层面上讲,企业年金管理改革的战略方向有四:从非信托模式走向信托模式;从理事会受托模式走向法人受托模式;从法人受托分拆模式走向法人受托捆绑模式;从传统金融机构捆绑模式走向养老金管理公司捆绑模式。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毕新华 齐晓云 余翠玲 于宝君
为全面探索我国企业IT投资成长模式及中美差异,为我国政府制定信息化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以IT产品价格变化为技术进步的替代变量,结合技术扩散模型,分析我国294家企业1982-2008年IS建设历史数据。结果表明:我国企业IT投资受到技术进步的显著影响,与美国相比其年增长率较高,"S"型曲线极值出现得较晚,后发优势、信息技术进步和经济的高速增长是造成中美差异的主要原因。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周经 张利敏
在全球生产、贸易与投资体系加速调整并进入新一轮国际投资规则重构的背景下,我国对外投资也面临新问题和新形势,突出表现为企业如何选择对外投资模式。从当前我国企业在海外投资面临的风险看,在拓展海外市场过程中尤其要关注对外投资模式的优化组合。未来的投资应以构建"多层次同时并进"模式为突破口,即不同性质、不同驱动力的投资企业应采取多层次、差异化的海外投资组合模式。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吴先明
本文从调节机制、规范机制和模仿机制三个维度考察了制度环境对我国企业海外投资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在对243家中国海外投资企业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本文从建立模式选择和所有权模式选择两个方面,实证检验了东道国治理品质、文化距离、母子公司一体化程度和国际化经验等关键外部和内部制度因素的影响方式和程度。实证分析发现,制度环境中的调节机制对我国企业海外投资进入模式选择具有显著影响,东道国的政策法规等正式制度越健全,中国企业越倾向于采取并购和独资的进入模式。在规范机制方面,中国企业主要通过所有权模式的调整来应对文化距离等非正式制度因素的影响,东道国与中国的文化距离越大,中国企业越倾向于采取合资的进入模式。在模...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王志扬 范海东
在各项社会保险中,养老保险是其中最重要的项目。目前我国城镇养老保险体系由三个层次构成:一是国家强制实施的基本养老保险,实行部分积累制。二是企业年金,是在国家政策引导和扶持下,由用人单位自行决定实施的养老金计划。按照2000年国务院《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的规定,"有条件的企业可为职工建立企业年金,并实行市场化运营和管理。企业年金实行完全积累,并采用个人账户方式进行管理,费用由企业或者由企业和职工共同缴纳"。三是自愿性的个人储蓄养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徐荣安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论、市场取向改革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等理论上的突破,正日益向着高层次的深化的方向发展。企业产权制度的创新,也是这样。它随着这些重大经济理论上的突破,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但是企业产权制度在中国创新的思路、模式、目标以及约束的焦点是什么?还有待人们在理论与实践中进行研究。本文试图从这些方面作些初步探索。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永春 张宗益 朱健
公司治理有两种治理理论和两种治理模式。两种治理理论是,以股东至上为基础的单边治理和以利益相关者为核心的共同治理;两种治理模式是,美式的“股东至上”的“单边治理”模式和德日式的相关利益者“共同治理”模式。本文对公司治理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我国的公司治理应主要采取股东至上的单边治理模式。在此前提下,改革的重点应是完善公司治理的内外部环境,使治理机制得到充分有效地发挥。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张清华
目前,我国企业的物流水平不能满足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激烈竞争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的要求,严重制约着国民经济和企业的发展。集中体现为:经济规模小;对现代综合物流的意义和作用缺乏足够认识,受企业规模以及传统物流体制、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