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09)
- 2023(7239)
- 2022(6120)
- 2021(5819)
- 2020(5113)
- 2019(11246)
- 2018(11317)
- 2017(23190)
- 2016(11869)
- 2015(13702)
- 2014(13595)
- 2013(13602)
- 2012(12990)
- 2011(11744)
- 2010(12353)
- 2009(12460)
- 2008(11803)
- 2007(10915)
- 2006(10003)
- 2005(9427)
- 学科
- 济(47910)
- 经济(47850)
- 管理(37952)
- 业(35789)
- 企(28854)
- 企业(28854)
- 融(26356)
- 金融(26356)
- 银(25055)
- 银行(25045)
- 行(24303)
- 中国(22551)
- 方法(21269)
- 数学(18689)
- 数学方法(18444)
- 财(17227)
- 制(15023)
- 农(13649)
- 业经(12424)
- 务(11544)
- 财务(11516)
- 财务管理(11495)
- 贸(11428)
- 贸易(11414)
- 中国金融(11259)
- 易(11189)
- 企业财务(10945)
- 农业(9082)
- 地方(8891)
- 体(8782)
- 机构
- 大学(177382)
- 学院(177095)
- 济(74080)
- 经济(72384)
- 管理(66400)
- 理学(55104)
- 研究(54984)
- 理学院(54595)
- 管理学(53717)
- 管理学院(53408)
- 中国(53095)
- 财(40806)
- 京(37627)
- 财经(31712)
- 科学(30387)
- 中心(28593)
- 经(28433)
- 所(27612)
- 江(26367)
- 北京(24754)
- 研究所(24165)
- 农(24160)
- 经济学(23582)
- 财经大学(23408)
- 州(22778)
- 融(21635)
- 银(21556)
- 业大(21509)
- 经济学院(21439)
- 范(21435)
- 基金
- 项目(101653)
- 科学(78481)
- 研究(77296)
- 基金(73071)
- 家(61406)
- 国家(60836)
- 科学基金(51930)
- 社会(49059)
- 社会科(46543)
- 社会科学(46534)
- 省(38494)
- 基金项目(37910)
- 教育(34701)
- 编号(33943)
- 划(31635)
- 资助(31350)
- 自然(31249)
- 自然科(30447)
- 自然科学(30435)
- 自然科学基金(29876)
- 成果(29511)
- 部(22701)
- 项目编号(22094)
- 重点(21796)
- 课题(21506)
- 发(21267)
- 创(20402)
- 性(20365)
- 国家社会(20138)
- 教育部(19899)
共检索到2862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史强
随着互联网消费在我国的迅速发展,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公民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方面的监管,刑法也应当修正在严重侵犯公民个人金融信息的犯罪规制方面所存在的漏洞;互联网市场只有平衡对商业利益的追求与对公民私权的保护,才真正符合经济上的自由主义;在互联网消费中实现对公民个人金融信息的刑法保护,既需要完善相应刑事立法,还应建立刑事司法与行政监管的有效合作机制。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杨帆
个人金融信息是与公民个人开展金融活动相关而产生、采集的金融交易信息及公民个人身份信息,关联到公民个人人格、财产等诸多权益,是个人信息重要而特殊的领域。现实中对个人金融信息的侵犯行为日益频繁和严重,亟待刑法保护。侵犯个人金融信息行为类型较多,需要全面而针对地规制,既要完善现有罪名、增设专门罪名,更要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相关制度建设,方为治本之策。
关键词:
个人金融信息 刑法保护 隐私权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睿
互联网金融是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实现弯道超车的重大机遇,但监管的缺失也导致其破坏性日益凸显。本文首先对互联网金融的主要业态及内生性刑事法律风险进行了类型化分析,并从互联网金融立法体制、法律责任体系的设计逻辑、刑法规制的导向、被害人过错等角度对现行刑法介入互联网金融的边界进行了反思,由此提出刑法合理规制互联网金融的基本原则与制度构想:坚持事前防控和行政监管、纠纷处置民事责任优先、恪守刑法谦抑性、适度收缩刑法介入的范围和边界,为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制度创新提供法制保障。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法律风险 金融监管 刑事规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金文浩 张源
大数据时代,避免过度犯罪化以及刑法规范的不精确性极为重要。从刑法保护角度出发对个人信息范围进行限缩,合理划定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边界;倡导个人信息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理念、信息主体“知情同意”理念、侵犯个人信息犯罪不起诉权适用理念。在刑事领域探索适用刑事被遗忘权,从案件适用类型、行使权利的方式等方面入手,在性犯罪、危害国家安全和恐怖主义等案件上限制被遗忘权的使用,建立“申请+审查”的模式,在当事人提出删除的要求后,由特定的公权力机关进行审查。
关键词:
个人信息 刑法保护 自由意志 可识别性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冀莹
互联网金融行为极大的改变了传统金融业的存在方式和运行模式,虽然促进了金融自由化的迅猛发展,同时也带来诸多犯罪风险,为洗钱罪、诈骗罪、非法集资等犯罪创造了温床。目前我国刑法正在出现积极刑法观的转向,刑法对互联网金融犯罪的干预,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与刑法的整体性功能性转向是一致的。积极刑法观以追求安全和稳定为首要目标,但仍要给金融创新预留足够空间,需保持与其他法律的有机结合,同时继续坚持区分刑民案件之间的界限。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犯罪 积极刑法观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畅 梁潇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发展势头正猛,但个人信息保护进程却十分迟缓,迄今为止我国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个人信息保护体系,这使得我们在享受互联网金融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承受着较大的个人信息安全风险。在互联网时代,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迫切需要法律和制度保障,而欧盟《GDPR条例》作为个人信息立法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在个人信息保护的制度设计和框架建构上有许多可借鉴之处。研究深度剖析我国个人信息保护中存在的缺陷,结合《GDPR条例》的革新性内容,对我国建立互联网金融领域个人信息保护机制提出几点建议,以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促进互联网金融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周秀娟 罗敏娜
《民法总则》首创性的将个人信息列入自然人的民事权益保护范畴,是个人信息权益在民法领域的最高立法保护,也是构建公民个人信息权益民事保障机制的第一步,在互联网金融行业日新月异的今天,个人信息在互联网金融中的隐患也更加的多样化、复杂化,信息侵权事件屡见不鲜,个人信息权益的维护面临严峻挑战,故而有必要加快完善个人信息权的民法保障体系,增设个人信息权民事的专门立法,以规范互联网金融中个人信息的处理行为,明确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范围并提供信息的分类保护,理顺民事维权途径,更全面、细致的保护自然人的个人信息权益。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个人信息 民法保护 民法总则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韩豫宛 符莲香
金融刑法是指规定金融犯罪范围、特征及其处罚的刑事法律规范,金融刑法是金融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997年3月14日,全国人大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吸收了《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的主要内容,形成了我国较完备的金融刑法体系。新《刑法》规定了六...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于志刚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中的"公民个人信息",在司法实践中被非常狭窄地限制为公民的"身份认证信息"和"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信息",由此引发具体法律保护思路的偏差。而一切问题的根源,在于司法解释以过于限缩的态度去解释,立法和司法的出发点存在着严重差异,司法解释上"退十步进半步"的解释思路,导致刑法严重地自我剪切制裁半径。刑法对于"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思路,应当从隐私权保护模式转向以个人信息权为基础的保护模式。
[期刊] 征信
[作者]
冯文杰
刑法中的个人征信信息以电子或其他方式记录为形式要素,以识别性为实质要素。亟须细化前置法中非法或合法向他人出售或提供个人信息的具体规则;若某种个人征信信息属于完全不真实或公开的类型,就无必要以刑法予以保护;非法利用他人征信信息实施下游犯罪无法评价的法益侵害行为已呈现类型化与典型化,应以刑法给予妥当规制。应将构建有效合规计划作为不起诉或量刑优待的考量依据,应考虑财产及人身权益在量刑中的附带作用,对罚金刑的适用须考量财产能力、犯罪严重程度及预防必要性。
[期刊] 征信
[作者]
施海智 张宇润
互联网金融给消费者带来便捷金融服务的同时,在金融消费者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等权利保护方面也存在不足。应当加强互联网金融企业自律机制的建设,发挥好行业协会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完善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权利保护体系,以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金融消费者 消费者权利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盛夏 王升
本文在梳理分析我国互联网金融业态的基础上,探讨了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特殊性,认为监管缺失导致的便捷性与安全性失衡、开放性与保密性失衡、创新发展与安全保障失衡是导致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侵权问题较多的主要原因,应从制度建设、监督管理等角度加强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金融消费者 权益保护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盛夏 王升
本文在梳理分析我国互联网金融业态的基础上,探讨了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特殊性,认为监管缺失导致的便捷性与安全性失衡、开放性与保密性失衡、创新发展与安全保障失衡是导致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侵权问题较多的主要原因,应从制度建设、监督管理等角度加强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金融消费者 权益保护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盛夏 王升
本文在梳理分析我国互联网金融业态的基础上,探讨了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特殊性,认为监管缺失导致的便捷性与安全性失衡、开放性与保密性失衡、创新发展与安全保障失衡是导致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侵权问题较多的主要原因,应从制度建设、监督管理等角度加强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金融消费者 权益保护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叶明 张亚鹏
互联网金融的深化发展给金融消费者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风险。与传统金融消费者相比,我国目前对互联网金融消费者在知情权、资金安全、信息安全等方面权益的保护出现了诸多困境。通过借鉴英美等发达国家在P2P网贷平台、第三方支付发展过程中对消费者保护的有益做法,提出构建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监管制度,加强互联网金融企业自律、建立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纠纷解决机制的应对之策,以期更好保护我国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权益。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金融消费者 权益保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