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50)
2023(5889)
2022(5017)
2021(4958)
2020(4273)
2019(9900)
2018(10292)
2017(20506)
2016(11612)
2015(13615)
2014(14018)
2013(13998)
2012(13829)
2011(12434)
2010(13072)
2009(12460)
2008(12832)
2007(12236)
2006(11220)
2005(10436)
作者
(34654)
(28539)
(28316)
(27475)
(18077)
(13660)
(13230)
(10997)
(10759)
(10699)
(9668)
(9604)
(9177)
(9145)
(8915)
(8846)
(8448)
(8447)
(8346)
(8334)
(7622)
(7182)
(7030)
(6609)
(6544)
(6501)
(6475)
(6464)
(5951)
(5683)
学科
(46749)
经济(46698)
管理(33073)
(32286)
(26413)
企业(26413)
方法(18865)
中国(18039)
数学(16415)
数学方法(16051)
(14810)
(14389)
(13936)
(10720)
银行(10705)
(10237)
(9835)
贸易(9826)
业经(9790)
地方(9629)
(9595)
(9573)
(8950)
(8842)
金融(8842)
农业(8521)
(8418)
财务(8382)
财务管理(8356)
企业财务(7907)
机构
大学(173792)
学院(172918)
(69179)
经济(67348)
研究(59787)
管理(59282)
中国(48635)
理学(48625)
理学院(47994)
管理学(46942)
管理学院(46611)
(39082)
(37766)
科学(35145)
(31376)
(29038)
财经(28186)
中心(27778)
研究所(27348)
(27057)
师范(26823)
北京(26348)
(25604)
(25210)
(23442)
业大(21504)
经济学(21447)
师范大学(21206)
(21174)
财经大学(20509)
基金
项目(94987)
研究(74887)
科学(72932)
基金(64882)
(54724)
国家(54173)
科学基金(44802)
社会(44471)
社会科(41886)
社会科学(41874)
(37491)
教育(37152)
基金项目(33185)
编号(32754)
(31936)
成果(30678)
资助(28701)
自然(26650)
自然科(25912)
自然科学(25905)
自然科学基金(25415)
课题(24696)
(22106)
重点(21924)
(21227)
(20459)
(20115)
项目编号(19830)
教育部(19054)
规划(18266)
期刊
(88607)
经济(88607)
研究(61763)
中国(40611)
教育(31024)
(29420)
管理(24463)
学报(24328)
(24297)
(22294)
金融(22294)
科学(22107)
大学(18993)
学学(17150)
技术(16651)
农业(16008)
财经(14966)
业经(14540)
经济研究(13681)
(13020)
问题(12711)
(10905)
图书(10556)
理论(9634)
国际(9206)
技术经济(8831)
实践(8512)
(8512)
统计(8378)
(8363)
共检索到2904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惠中  韩苏曼  
随着经济、社会和教育的发展,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女教师的比例逐年增长,男女性别结构失衡问题日趋突出。本文分析了造成此问题的原因、教师性别结构失衡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等,并就解决途径提出了相应建议。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荆建华  刘双月  丁玲  高建中  
一、问题的提出 中小学阶段是学生个体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教师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群的性别构成即男女性别的组合状况又是教师这一因素的特殊维度。教师群的性别构成状况对于学生的影响主要是由于男女两性的心理性差造成的。目前,有研究认为,男女两性在以下方面有明显差别:(1)女性的言语能力强于男性;(2)男性在视觉(空间能力)上优于女性;(3)男性在算术能力上优于女性;(4)男性在身体和言语上都比女性富于攻击性。此外,还有研究认为,男性比女性具有更活跃、更愿冒险、更富于支配性和竞争性,女性比男性更懦弱、更胆小、更易焦虑、更情绪化、更易服从等。男女教师之间在心理特征上的这种明显差别,必然以各...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范先佐  曾新  郭清扬  
当前,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党和国家确立的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教育发展的战略方针。而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问题是农村教育问题,农村教育问题的关键是教师问题。没有一支数量充足和素质优良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就谈不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近年来尽管各级政府将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了突出位置,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和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但从现实和政策评估的角度看,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无论是从数量、质量和结构上都满足不了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需要,其现状令人堪忧。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们的研究经历和调查,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指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决不能忽视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德学  封立俊  
农村教师素质、工作与生存状况直接影响到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是发展农村教育的"重中之重"。按照教育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对策研究"总课题组的要求,自2005年12月以来,淄博市课题组对淄博市农村中小教师队伍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结合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研究成果和淄博市的实际情况,对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展开分析。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付卫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大提升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应当加以很好地总结和推广,使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永葆生机和活力。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琼  丁梅娟  
本文分析了中小学教师队伍指标建设的国际背景,进而对国际组织OECD、UN-ESCO和美国教育部所建构的教师指标及其发展变化进行了对比,提出了建构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指标的几点建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平平  
在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再度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本刊编发在近年来的讨论中具有代表性的几个观点、建议,旨在从理论与政策层面上引发更加广泛、深入的思考,以推动教师教育快速、健康、和谐发展。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赵明仁  
高质量中小学教师队伍是我国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要以高质量教师教育为基础,以高水平的教师专业素养为核心,以高效的教师配置为前提,以充分的教师保障为条件,以高质量的课程与教学和育人为目的,以较高程度的教师职业满意感和幸福感为标志,以较高美誉度的社会形象为特征。当前我国中小学专任教师数量达标,但存在结构性短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高,但研究生比例依然较低;教师配置的公平性快速提升,但乡村教师专业能力仍需加强;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持续巩固完善,但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有待加强;学龄人口大幅回落,需提前规划教师队伍的规模与质量需求;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队伍建设挑战与机遇并存。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需要着力提高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质量,持续增强教师待遇保障水平,有效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治理体系现代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徐梦杰  张民选  
越来越多的国家步入中等发达阶段之后遭遇了教师性别失衡。男教师比例低不仅可能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还将由于老龄化、集中退休及社会文化心理"隐秘门槛"造成教师行业的衰退。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我国教师性别失衡在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正迅速以点到面日益严重,很多省市男教师比例已经低于OECD均值。为此,稳步提升在职教师的工资,改善教师专业发展氛围,加强中学和师范教育阶段男生的教师生涯教育,提供多元、灵活渠道吸引优秀男性转行从教,是提升我国男教师比例的可选之策。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敖俊梅  林玲  
本研究依据现有教师数据作为分析、评估的基础,选取北京、河南、安徽和福建四地,对我国中小学教师性别结构"女性化"现象的现状及成因开展实地调查。研究发现,中小学教师性别结构呈现女性教师比例整体持续增长的趋势,但在不同省份、城乡、学校类型、学段和学科等方面呈现一定差异;教师职业已形成一定的性别垂直隔离。这种变化源自"女进男退"的过程,是社会教育发展、教师职业性别标识化和教师职业吸引力下滑等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教师队伍的"女多男少"现象被"女性化"和被"问题化",是夫权意识形态下被构建起来的、具有预设价值判断的问题阈,具体表现为社会性别二元对立、教师职业简单性别气质类化和轻视女性教师专业性等。本研究据此提出满足儿童发展的多元需求、消解教师职业性别隔离、保障和完善学校教育丰富性的建议:(1)加大教师专业形象宣传,打破教师职业性别壁垒;(2)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提高教师社会地位与工资待遇;(3)提升师范生的性别素养,加大男性教师储备力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理  涂艳国  
由于自然、历史、社会及经济等多方面原因,近年来我国地区间教育发展的差距越来越明显,突出表现为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不均衡,这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中西部教育的发展已引起愈来愈多的关注。本期特开设“走进中西部”栏目,集中篇幅报道中西部教育发展状况及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集思广益,为中西部教育的发展出谋划策,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本期在来稿中选取三篇文章,与您一同分享。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继星  徐美贞  李荣芝  
本报告是“学校教育现状问卷分析报告”中有关教师队伍的部分,包括: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情况、学科教师缺编情况、班额情况和教师在校内的平均月收入情况。针对实际情况,建议坚持“全国范围内综合解决为主、小区域因地制宜地解决为辅”的基本指导思想,采取舆论的、行政的、市场的、学术的各种措施,逐一解决。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蔡敏  
为了实现《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法案》确立的目标,从根本上扭转中小学生学业不佳的局面,美国政府将提高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素质作为改革的突破口,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主要包括:颁布和实施"高质量教师"法案;启动"教师互动项目";创设电子化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建立开放的教师聘用制度;奖励做出卓越贡献的优秀教师。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戴诗燕  张湘韵  
研究乡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实施成效对于优化政策文本和改进乡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实践都有现实意义。本研究深入了解基层学校乡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政策的实施成效及政策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发现了乡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数量和结构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但在乡村小学教师队伍质量建设中仍然存在质量不高、专业发展不足等问题。本文将分析问题成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乡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