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13)
2023(9888)
2022(8200)
2021(7639)
2020(6375)
2019(14771)
2018(14980)
2017(29472)
2016(15758)
2015(18120)
2014(18240)
2013(18151)
2012(17117)
2011(15756)
2010(16446)
2009(15201)
2008(14978)
2007(13499)
2006(12376)
2005(11552)
作者
(47363)
(39067)
(38804)
(37051)
(24843)
(18542)
(17703)
(15082)
(14820)
(14087)
(13307)
(13195)
(12615)
(12585)
(12103)
(12073)
(11631)
(11345)
(11274)
(11153)
(10125)
(9689)
(9651)
(8958)
(8809)
(8808)
(8772)
(8723)
(7895)
(7612)
学科
(74266)
经济(74197)
管理(40271)
(39448)
方法(29793)
(29760)
企业(29760)
数学(26906)
数学方法(26377)
中国(24936)
(20134)
地方(19604)
业经(15956)
(15259)
银行(15244)
(15036)
(14818)
(13935)
(13628)
贸易(13610)
(13583)
金融(13582)
(13293)
农业(13228)
(13158)
(11691)
地方经济(10878)
环境(10772)
技术(10634)
理论(10475)
机构
学院(232036)
大学(229432)
(96529)
经济(94361)
管理(86173)
研究(81438)
理学(72509)
理学院(71663)
管理学(70167)
管理学院(69749)
中国(65587)
(50505)
科学(49147)
(46792)
(42036)
研究所(37619)
中心(37004)
(36270)
(36169)
财经(35882)
北京(33170)
(32318)
(32034)
师范(31731)
业大(31269)
(29750)
(29401)
经济学(29300)
农业(27960)
财经大学(26360)
基金
项目(143154)
科学(112226)
研究(106273)
基金(101331)
(87830)
国家(87116)
科学基金(73882)
社会(65969)
社会科(62640)
社会科学(62627)
(57050)
基金项目(52651)
教育(49349)
(48127)
自然(46665)
自然科(45535)
自然科学(45527)
自然科学基金(44655)
编号(44613)
资助(43034)
成果(36946)
(36367)
重点(32822)
课题(31852)
(31258)
(29452)
发展(29077)
(28582)
创新(27609)
科研(27131)
期刊
(114381)
经济(114381)
研究(74734)
中国(50614)
管理(34143)
(33895)
(32989)
学报(31923)
科学(31539)
教育(28921)
(27651)
金融(27651)
大学(24714)
农业(23208)
学学(23106)
技术(22558)
业经(20399)
经济研究(19102)
财经(17337)
问题(15330)
(14904)
统计(13284)
(12272)
商业(12238)
(12230)
技术经济(12154)
(11926)
理论(11656)
图书(11072)
国际(10995)
共检索到3680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林钧跃  
我国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已经在全社会达成共识 ,支持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立的个人征信系统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程的启动 ,个人征信体系的运作到底应该采用“公共模式”还是“私营模式”的争论应该有一个结论 ,否则将会影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进程。个人征信系统采用不同的模式 ,会涉及到市场信用交易的规模和金融系统的安全两个方面的问题 ,所以本文在介绍同业征信、联合征信和金融联合征信三种不同的个人征信工作方法的基础上 ,阐述了不同征信方法对消费者信用工具的支持程度和范围 ,并对两种模式优缺点进行了比较。根据理论分析的结论 ,以及出于我国应起到的大国作用 ,建议我国的个人征信体系...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云  吴志贵  刘蕾蕾  
目前引起全球金融危机的美国"次债危机"形成的原因之一就是对个人信用信息的滥用,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信用及其使用,并且调查表明信用交易的规模与经济发展存在正相关,因此加快我国征信体系建设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上海作为中国首个个人征信体系建设试点,对其个人征信业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对建立我国个人征信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黄余送  
征信是为金融信贷提供信息中介服务的朝阳行业。文章梳理了国际征信行业发展模式,比较了各国征信发展模式及其优缺点,指出中国征信行业发展既要审慎,以保护金融数据安全为出发点,同时也需要加强制度建设,为市场化征信机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文章认为,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出发,我国征信短期最优发展模式必须以公营为主;长期中,企业征信以市场化发展模式为主,个人征信以公营和私营等多种模式并存为主。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园  王达学  
投资银行是市场经济发育到一定程度的客观需要和必然产物。随着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日趋成熟,企业的兼并、收购、集团化发展等都必须得到投资银行的金融服务和支持。因此,发展和培育发达健全的投资银行体系已势在必行。发展一国的投资银行...
[期刊] 征信  [作者] 张晶  李育冬  
百行征信与央行征信中心形成"错位发展、功能互补"的市场格局,体现了"政府+市场"双轮驱动的征信体系。从百行征信的市场环境、行业格局、产业链结构、核心竞争力、面临挑战等方面,对百行征信的现状及市场化发展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与展望,能为方兴未艾的市场化个人征信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期刊] 征信  [作者] 屈宇飞  叶子晟  周超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2014年6月14日国务院正式发布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作为首部国家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专项规划,对信用建设提出一系列任务。个人征信是社会各类经济活动的基础,对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百行征信的发起设立为背景,梳理我国个人征信行业的发展历程和当前面临的问题,分析"政府+市场"双轮驱动框架下百行征信具备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进一步完善个人征信制度环境、加快百行征信内外部融合、加强个人征信监管、加大在社会诚信领域布局等政策建议。
[期刊] 征信  [作者] 谈儒勇  金晨珂  
通过对公共个人征信体系和私营个人征信体系两种模式的分析和比较,认为以公共征信系统为主体、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辅之以私营个人征信系统,是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发展模式的现实选择。同时,强调法制建设对于个人征信体系的重要性和放开信用消费机构准入限制对个人征信体系的促进作用。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曾宏  游鸿辉  
本文通过对严进严出、宽进宽出、宽进严出和严进宽出等四种个人征信监管模式利弊的比较,借鉴国外先进的征信监管经验,结合我国个人征信业的实际,提出我国个人征信业监管模式的选择,包括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采取"宽进严出"的监管方式等。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林 平  
导致经济转轨时期我国个人信用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济交易双方信用信息不对称就是其中一个极为突出的问题。信息不对称的最终解决有赖于尽快建立和完善个人征信系统,这已成为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共识。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上,有关建立个人征信系统和完善信用制度的提案就多达几十份。但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个人征信系统究竟应该选取怎样的模式才更实际、更经济和更有效?各方却众说纷坛。本文结合国内外的情况,对此做些探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建国  高岩  
在金融体系被互联网技术深入持续渗透过程中,社会形态呈现向数字化演进态势,征信体系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互联网个人征信系统建设应重视对互联网个人征信产业链上的核心要素的探讨,针对国内外互联网个人征信数据的采集、加工分析、产品和服务三个核心环节相关要素进行对比分析。互联网个人征信并不完全等同于大数据征信,其主要表现在于三个核心要素的创新和发展,是依托于大数据技术进行个人征信业务的拓展和创新。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建国  高岩  
在金融体系被互联网技术深入持续渗透过程中,社会形态呈现向数字化演进态势,征信体系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互联网个人征信系统建设应重视对互联网个人征信产业链上的核心要素的探讨,针对国内外互联网个人征信数据的采集、加工分析、产品和服务三个核心环节相关要素进行对比分析。互联网个人征信并不完全等同于大数据征信,其主要表现在于三个核心要素的创新和发展,是依托于大数据技术进行个人征信业务的拓展和创新。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孙文娜  苏跃辉  刘晓燕  
美国征信机构历史悠久,无论是发展理念还是发展规模,都领先于中国,本文通过分析美国征信机构的发展趋势、业务特征,为中国征信机构的发展提供经济学解释。研究发现:首先,征信机构的发展遵循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的特点,征信产品具非竞争性的特点,因此成立资本雄厚的征信机构是必然趋势。其次,征信机构提供的信息不是一成不变的,其演变的过程也为中国征信机构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