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89)
2023(6886)
2022(5997)
2021(5533)
2020(4772)
2019(10818)
2018(10900)
2017(22409)
2016(12222)
2015(13904)
2014(14073)
2013(14039)
2012(12949)
2011(11749)
2010(12100)
2009(12045)
2008(12345)
2007(11172)
2006(10241)
2005(9717)
作者
(34101)
(28178)
(28148)
(26948)
(17956)
(13180)
(12934)
(10678)
(10502)
(10307)
(9468)
(9299)
(9108)
(9029)
(8837)
(8567)
(8378)
(8230)
(8215)
(8192)
(7159)
(6789)
(6766)
(6438)
(6419)
(6349)
(6333)
(6225)
(5602)
(5378)
学科
管理(48631)
(47572)
经济(47472)
(45078)
(40480)
企业(40480)
(22846)
方法(21093)
(18241)
数学(18140)
数学方法(17993)
(16193)
财务(16176)
财务管理(16146)
企业财务(15470)
中国(14966)
(12442)
(11807)
业经(11673)
体制(10909)
(10573)
银行(10566)
(9973)
(9163)
贸易(9155)
(9006)
(8681)
金融(8679)
(8469)
(8068)
机构
大学(183519)
学院(181704)
(78125)
经济(76391)
管理(70720)
理学(59914)
理学院(59329)
管理学(58704)
管理学院(58350)
研究(56687)
中国(46686)
(45268)
(38844)
财经(34605)
(31160)
科学(28964)
(27733)
(27517)
财经大学(25675)
中心(25376)
北京(25284)
经济学(24467)
研究所(23660)
经济学院(22033)
(21786)
(21596)
师范(21441)
商学(20874)
(20873)
商学院(20726)
基金
项目(105659)
科学(84143)
研究(81987)
基金(78001)
(65295)
国家(64771)
科学基金(56437)
社会(53772)
社会科(50982)
社会科学(50972)
基金项目(40845)
(39324)
教育(38568)
自然(34275)
编号(33867)
(33622)
自然科(33373)
自然科学(33363)
自然科学基金(32806)
资助(32093)
成果(29519)
(26561)
(25571)
重点(23354)
课题(23243)
教育部(22769)
(22546)
人文(22288)
(22044)
国家社会(22007)
期刊
(91629)
经济(91629)
研究(61502)
(39384)
中国(36815)
管理(29386)
(21400)
金融(21400)
学报(21044)
科学(20826)
教育(19095)
(18897)
财经(18417)
大学(17469)
学学(16222)
(15589)
经济研究(14700)
业经(14503)
技术(14387)
问题(12719)
农业(12227)
财会(11120)
(11090)
会计(10723)
理论(9829)
国际(9509)
现代(9120)
商业(8817)
实践(8658)
(8658)
共检索到2861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丁燕  
我国上市公司重整计划是上市公司重整程序的核心内容,具有重要的实体和程序价值,对于各利害关系人以及主导重整的司法主体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指导和目标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重整计划堪称上市公司重整程序的章程和准则,发挥重整程序"小宪法"的功效。上市公司重整计划旨在合理安排各利害关系人对重整利益的分配、恢复公司持续经营能力。我国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所涉利益主体众多,社会影响巨大,经济法理念与上市公司重整计划的程序构造和制度设计有着天然的契合性。因此,经济法的平衡协调、社会本位、公私融合理念可被视为我国上市公司重整计划的规制理念。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晓春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在缺乏法律监管和机制监管的情况下 ,关联人和上市公司往往扭曲交易条件 ,导致不公平关联交易的发生。无论是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监管的制度建设还是法学研究上 ,我国目前都处于较为薄弱的状态。本文试图从公司立法和证券立法的层面上 ,对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予以规范化进行探讨 ,并以此为基础探讨构建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法律体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期海明  堵婧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大量存在。由于其"双刃剑"的作用,导致关联交易在缺乏法律约束的情况下,容易沦为上市公司和关联人合谋扭曲交易条件,侵害股东和债权人利益的手段。本文试图从公司法和证券法的角度,对规范上市公司不当关联交易进行探讨,以构建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法律体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义华  
就破产法的司法实践而言,异化的社会本位论和法律的不完备性是法院滥用重整计划强制批准权的主要原因。在我国,重整计划强制批准权的法律规制应遵循从价值取向矫正到制度构建的逻辑进路,在价值取向上应坚持私法自治基础上的利益平衡原则,在制度构建方面应以私法自治与利益平衡为基础,进一步完善破产重整计划强制批准制度的具体制度设计。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车军  
破产法律制度在“清算解体型”的清算制度和和解整顿制度基础上,产生了“重整更生型”的重整制度,这个变化反映了法律价值观的转变。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义圣  苏国强  王世杰  
员工持股计划有助于优化公司的债务结构、降低治理成本、加强股权集中,从而对上市公司的价值产生影响。选取2014年第3季度至2017年第3季度间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上市公司的各季度报告数据为研究目标,建立面板向量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员工持股计划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情况。通过实证发现,员工持股比例与流动比率、管理费用和股权集中度等变量呈正相关关系,但与资产负债率呈负相关关系。这些变量中除管理费用外,其他变量都与上市公司价值正相关。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袁田  
2012年8月,证监会公布了《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并开始向社会征求意见,开启了我国员工持股发展的新阶段。引入专业的资产管理机构参与员工持股计划的管理,保护持股员工利益,改善上市公司治理是本次员工持股制度改革的重点。如何构建科学的资本管理模式,有效发挥资产管理机构的应有作用在制度设计方面需要进一步探索。本文结合《暂行办法》的既有规范以及境外成熟市场的主流模式,利用信托法律关系来建构我国员工持股计划的管理机制,发掘信托的制度优势,为我国员工持股计划的发展提供制度选择及制度支持。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高榴  
员工持股计划对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促进资本市场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我国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主体以民营企业为主,行业分布广泛;参与员工的覆盖范围较广,但持股比例相对较低;股票来源以二级市场购买和非公开发行股票为主,资金来源以员工自筹资金为主;员工持股的锁定期期限比较单一,解锁后的存续期普遍较短;员工持股计划标的股票的二级市场表现显著优于大盘指数。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保障持股员工的股东权利机制还有待完善,信息披露要求有待强化,重复征税、税率过高影响员工持股积极性,持股过度短期化有违改革初衷。为推动我国上市公司员工持股的有序发展,应完善法律保障体系和监管...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治理  肖星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对发布股权激励方案摘要的A股上市公司公告日前后的市场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股票期权为标的物的上市公司在公告日前累积超额收益率显著为负,其股票估值水平也显著低于同行业企业,而以限制性股票为标的物的上市公司在公告日前累积超额收益率则显著为正,并且相对股票期权公司和同行业公司都具有显著更高的股票估值水平。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实施以股票期权为标的物的股权激励计划的企业存在择时机会主义行为,它们倾向于在公司股价较低时推出激励计划,以增加管理层利益。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周子元  
本文利用模型分析了债务重整对上市公司违约边界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一定条件下,公司有可能在资产价值大于债务面值的情况下选择违约以牟取重整收益,且重整成本和清偿率与违约边界呈反方向变化。因此为防范我国上市公司的违约风险,应该设定较高的违约边界。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陈霞  许松涛  
文章以2007年到2013年国内A股工业行业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研究环境规制对上市公司企业价值的影响及其影响机理。结果发现,总体而言盈利能力和投资机会在环境规制对企业价值的负面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作用,即严格的环境规制部分地通过对企业盈利能力和投资机会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而降低企业价值。研究结果表明,虽然我国的环境规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增长扩张,但并未实现环境规制对企业研发激励所产生的收入弥补成本之波特假说。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贾楠  
破产重整情形下,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是一系列重要程序与措施的决策者与推动者,在实现破产企业保值升值、平衡利害方利益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破产重整上市公司的股权变动频率高、幅度大,且外部投资人引入等因素增加了股权结构的复杂性,导致实际控制人的界定难度较大;与此同时,相关信息披露规则的设计需兼顾《企业破产法》与《证券法》的多元价值需求,传统规则难以有效应对。针对实际控制人的界定问题,宜从形式至实质标准的考量、综合与动态的双重考量、投资关系与权力支配的双重考量三方面出发,进一步优化界定标准。针对实际控制人的信息披露问题,宜遵循挽救破产企业与公平清偿相兼顾的基本原则,考虑采取“安全港”豁免、听证会披露、分阶段披露等针对性措施,以进一步提升破产重整情形下实际控制人信息披露质量。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肖奎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普遍存在缺陷,违规信息披露、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行为屡见不鲜,根本原因在于上市公司信用丧失。因此,我国必须加强上市公司监管。上市公司监管实质上是一种信用监管,目的在于维护上市公司及证券市场的信用。实践中,我国上市公司监管具体包括中国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通过一系列的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依法对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信息披露状况、内幕交易及市场操纵行为进行了监管。这样,有利于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上的信用实现,保护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