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63)
2023(7024)
2022(6156)
2021(5732)
2020(5058)
2019(11550)
2018(11634)
2017(23571)
2016(12831)
2015(14710)
2014(15015)
2013(14929)
2012(13857)
2011(12333)
2010(12781)
2009(12452)
2008(12638)
2007(11642)
2006(10673)
2005(9920)
作者
(36810)
(30613)
(30309)
(29091)
(19352)
(14475)
(14043)
(11730)
(11427)
(11141)
(10347)
(10162)
(9795)
(9718)
(9516)
(9314)
(9026)
(8896)
(8889)
(8824)
(7824)
(7424)
(7349)
(6971)
(6929)
(6921)
(6830)
(6818)
(6147)
(5892)
学科
(51230)
经济(51129)
管理(49776)
(45596)
(40593)
企业(40593)
方法(23476)
(22979)
数学(20773)
数学方法(20601)
(20503)
(15865)
财务(15841)
财务管理(15799)
中国(15346)
企业财务(15147)
(13835)
(13367)
银行(13359)
(12680)
(12591)
体制(12266)
业经(12011)
(10970)
金融(10968)
(9262)
贸易(9251)
(9091)
(8746)
制度(8742)
机构
大学(190674)
学院(188879)
(81450)
经济(79685)
管理(75024)
理学(63101)
理学院(62541)
管理学(61838)
管理学院(61502)
研究(59859)
中国(51692)
(46885)
(40526)
财经(35588)
(32078)
科学(32037)
(29900)
(28989)
中心(27829)
财经大学(26489)
北京(26182)
研究所(25903)
经济学(25070)
(24385)
业大(23040)
(22869)
经济学院(22588)
(21868)
商学(21432)
(21359)
基金
项目(112983)
科学(89318)
研究(85533)
基金(82591)
(69810)
国家(69262)
科学基金(59916)
社会(55404)
社会科(52644)
社会科学(52628)
基金项目(43517)
(43222)
教育(39629)
自然(37073)
(36275)
自然科(36138)
自然科学(36127)
自然科学基金(35483)
编号(34684)
资助(34439)
成果(29841)
(27157)
(27011)
重点(25340)
课题(24274)
教育部(23577)
(23236)
(23047)
(22988)
人文(22915)
期刊
(94063)
经济(94063)
研究(61268)
(40216)
中国(39413)
管理(30258)
(25227)
金融(25227)
学报(23349)
科学(22579)
(21735)
大学(18973)
财经(18696)
学学(17869)
教育(16609)
技术(15903)
(15800)
经济研究(14730)
业经(14434)
农业(14255)
问题(12708)
财会(11225)
会计(10968)
(10937)
理论(10719)
技术经济(9637)
国际(9500)
实践(9495)
(9495)
现代(9010)
共检索到2983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中旬刊)  [作者] 余中福  
加强内部控制必须强调其监督与评价问题。内部审计、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与外部评估影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有效性。加强内部审计,大力推行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制度,完善内部控制的外部评价机制是加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监督与评价的三大途径。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郭越  
我国2008年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2010年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标志着我国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同时也对我国的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就目前上市公司的实施情况来看,还存在许多问题。文章主要论述了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对如何完善提出了改进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晓蕾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内部法律监督的结构性制因主要体现在高效实现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与市场化管理人才选任机制的有机统一,因此应控制党组织选任人员的范围,实现法律监督方式与政治监督方式的妥善分工。从制度场景预设来讲,国有控股因素不会损害上市公司整体利益和投资者利益,无须在公司法层面作出特别因应。监事会和审计委员会无法实现制度竞争、监督协同,故审计委员会应成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内部法律监督的基本主体。对此,需要从公司法层面和操作性规则层面予以法制完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沈烈  孙德芝  
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的好坏,关系企业内部控制的生命与活力,进而影响企业健康持续发展保障机制的有效性。文章在对沪市A股2012年度内控评估报告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规范要求及实际,透视了上市公司在内控评价范围、内控缺陷标准界定、内控评估部门设立及内控评价相关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斌  
文章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基本内容,提出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建立内部控制评价模型,并从操作层面阐明了该模型的具体运用,为上市公司执行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开展内控有效性评价提供灵活适用的技术工具。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马荣伟  
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监督不力是一个极其突出的问题,在很多情况下,公司经营管理层视其“不存在”,而监事会也从未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我国上市公司的监事会制度应考虑借鉴英美公司法的独立董事制度,设立独立监事,并对监事会的权力进行重构,以加强对上市公司董事会的监督。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爱玲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与报告制度存在缺乏清晰的工作步骤和程序,缺失内部控制评价工具的相关准则,信息披露的责任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适合我国的内部控制评价与报告框架体系应包括: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外部审计师审核鉴证、内部控制报告披露等三部分内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和外部审计师审核鉴证应具有相互独立的工作步骤和业务流程。自我评价报告与鉴证报告共同构成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披露报告。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胡秋玲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自2011年在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至今已两年有余,文章以2010年至2012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对样本公司在执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前后公开披露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等相关资料进行纵向对比,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张雅洁   刘晓蕾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内部监督引入法治路径,具有结构上的内部需求:首先,当下专业的分工与细化,推动了基于法治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内部监督专业化;其次,独立董事之独立性危机、监事会作用失效等问题构成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内部监督的需求来源,使法治化路径成为合规功能实现的方式。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内部监督引入法治路径应开展体系性构建:应当引入审计委员会,促进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内部的权力配置现代化和监督专业化。《公司法》的修订支持了内部监督的法治化,既取消了董事会人数限制的规定,也有监督模式的灵活空间,还针对国有公司提出了特别要求。内部监督需要配套措施,应注重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内部合规体系和制度的建立,国有公司制度体系应对上市公司进行特别调适,包括经营管理人员引进、保持独立性、维护制度治理结构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胡坚  侯国跃  
国外公司内部监督模式的典型代表有美国模式、德国模式和日本模式三种 ,不同的模式有不同的经济环境和制度背景。我国现有公司内部监督机制所包括的监事会和独立董事都存在诸多问题和缺陷 ;我国未来应当选择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相互结合的监督模式 ,并从基础环境、关系构架、冲突解决、制度整合等多方面完善公司的内部监督机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苏欣  
上市公司作为市场经济中十分重要的经济主体,其运行是否健康高效不仅关系到其所有权人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实现,也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发展水平,所以必须构建科学高效的内部监督机制,而对于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制失效的普遍发生,应辨明成因,加强监事和独立董事的协同、保障其独立性和知情权,并以审计监督作为监事和独立董事履职的重要手段,同时对相关管理创新措施进行法律规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苏欣  
上市公司作为市场经济中十分重要的经济主体,其运行是否健康高效不仅关系到其所有权人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实现,也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发展水平,所以必须构建科学高效的内部监督机制,而对于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制失效的普遍发生,应辨明成因,加强监事和独立董事的协同、保障其独立性和知情权,并以审计监督作为监事和独立董事履职的重要手段,同时对相关管理创新措施进行法律规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苏欣  
上市公司作为市场经济中十分重要的经济主体,其运行是否健康高效不仅关系到其所有权人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实现,也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发展水平,所以必须构建科学高效的内部监督机制,而对于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制失效的普遍发生,应辨明成因,加强监事和独立董事的协同、保障其独立性和知情权,并以审计监督作为监事和独立董事履职的重要手段,同时对相关管理创新措施进行法律规制。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影  王满  马勇  于浩洋  
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持股比例相对较高,大股东之间可能存在合谋掏空或监督制衡的关系,为此,以2008~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多个大股东的股权结构对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只有单一大股东的公司而言,具有多个大股东的公司内部控制质量更高;大股东数量越多、非控股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大股东之间股权偏离度越低,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外国投资者和国有法人大股东能够显著提升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多个大股东的治理效应主要体现在非国有企业中,公司所处地区的法律及市场环境越好,多个大股东监督效应对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作用越明显。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周勤业  
借鉴国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历史与实践,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进行了初步探索。结合沪市上市公司2006年年报,指出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