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69)
2023(4032)
2022(3522)
2021(3428)
2020(3121)
2019(7243)
2018(7431)
2017(14103)
2016(8270)
2015(9969)
2014(9848)
2013(9424)
2012(8884)
2011(8325)
2010(8736)
2009(8236)
2008(8170)
2007(7571)
2006(7105)
2005(6555)
作者
(22323)
(18446)
(18222)
(17851)
(11660)
(8653)
(8551)
(7039)
(6959)
(6909)
(6136)
(6032)
(5993)
(5920)
(5660)
(5621)
(5556)
(5470)
(5354)
(5337)
(4920)
(4632)
(4546)
(4408)
(4273)
(4238)
(4169)
(4113)
(3865)
(3650)
学科
(27748)
经济(27718)
管理(18297)
(15801)
中国(13465)
(11323)
企业(11323)
方法(11240)
数学(10145)
数学方法(9990)
教育(9740)
(8536)
理论(7789)
(7606)
教学(7575)
(6985)
(6582)
贸易(6576)
(6452)
(6418)
银行(6407)
(6232)
(5092)
金融(5092)
学法(4913)
教学法(4913)
(4889)
业经(4847)
农业(4847)
(4766)
机构
大学(118257)
学院(113291)
(44222)
经济(43073)
研究(39848)
管理(37164)
理学(30812)
理学院(30408)
管理学(29669)
中国(29464)
管理学院(29450)
(26527)
(24103)
科学(21508)
(20002)
(18631)
师范(18519)
财经(18352)
(18342)
北京(18083)
研究所(17592)
中心(16771)
(16494)
教育(16003)
(15660)
(14810)
师范大学(14607)
(14406)
业大(14008)
经济学(13752)
基金
项目(62726)
研究(52642)
科学(47651)
基金(40852)
(33920)
国家(33593)
社会(29836)
教育(28770)
社会科(28036)
社会科学(28025)
科学基金(27304)
(25556)
编号(24181)
成果(22589)
(21911)
基金项目(20767)
课题(18894)
资助(17848)
(16196)
自然(15286)
(14899)
大学(14891)
自然科(14876)
自然科学(14869)
重点(14837)
自然科学基金(14565)
项目编号(14386)
(14111)
(13642)
规划(13605)
期刊
(52728)
经济(52728)
研究(44243)
教育(32822)
中国(31201)
(17249)
学报(15827)
管理(15685)
(14537)
大学(13785)
科学(13072)
(12259)
金融(12259)
技术(11931)
学学(10990)
农业(10079)
财经(9499)
经济研究(9146)
职业(8546)
业经(8500)
(8253)
(7971)
图书(7624)
问题(7603)
高等(6656)
国际(6512)
理论(6109)
(6068)
论坛(6068)
书馆(5727)
共检索到1923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严淞  
人才培养目标是大学本科教育的工作方针。正确理解一流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内涵,科学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我国建设"双一流"大学的必需之举。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对于"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理性思考与周密设计,具有导向价值、标识价值和激励价值。通过对我国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统计与分析,可以发现,我国一流大学普遍重视人才的九大特质与六大类型,重点强调人才的国家性与社会性、创新性与视野性以及人才的综合素质。同时,我国一流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目标方向不明确、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以及人才培养定位过于保守等问题,而这也是我国一流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改革的着力点。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季波  李劲湘  邱意弘  魏佳妮  
"以人为本",高质量本科人才培养是"双一流"建设的核心内涵。"以学生为中心"的视角下分析美国本科人才培养的特征,能够为我国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提供深刻的启示和借鉴。以美国六所一流研究型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为例,对美国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进行体系化分析,发现其具有三个独特的特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发展导向确立培养目标;以学习效果为中心,培养目标导向确定能力培养要素;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培养要素导向反向设计课程体系及相应的教学活动。这从三个方面给我国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提供了启示和借鉴:培养目标寄予学生高期望;要素设置给予学生充分选择权;设置顶峰课程或项目、提供本科生科研机会,构建多元开放的课程体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梁志  
论世界一流理工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梁志①“211工程”目前已进入实施阶段,一些著名理工大学纷纷提出要在21世纪初建成以理工学科为主体和优势的世界一流大学,这对于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增强综合国力具有重大意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著名理工大学应该...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谷贤林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的亚文化和其他的文化一样都是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三个层面组成。本文以牛漳大学、剑桥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为个案,探讨了这些世界一流大学的观念文化对其人才培养的影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方守恩  
理想信念是人才的首要标准,政治素质是人才的核心素质。一流大学培养的人才,应该永远保持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的奋斗姿态。一流大学培养的人才,应该是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习近平总书记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意义,提出了抓好"3项基础性工作"的重大任务,回答了建设怎样的大学、怎样建设好大学的重大问题,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提
关键词: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汤俊雅  
受国家"双一流"建设政策以及社会新需求的激励,我国大学掀起了一场建设一流本科教学的热浪,相关的改革实践主要集中在招生选拔、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与学习、创新创业教育以及教学质量保障等方面。但也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主要是对一流本科教学的内涵缺乏一致认同、各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特色不鲜明、建设一流大学教学文化的重要性没有引起重视。这说明我国大学一流本科教学的改革实践仍然任重道远,一流本科教学改革仍然是一项长期任务。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丽君  李斌  郑焱  霍灵瑜  
美国13所大学理工创业教育的共性经验表明,实施理工创业教育是大学培养基于知识的创新创业人才的有效模式。结合我国国情,发挥具有理工科优势的研究型大学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优势,探索我国具有理工科优势的研究型大学的创业教育模式,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在当今时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赵长禄  
如何面向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要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发展新要求和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以加强党的领导把方向,以构建教育教学体系为核心,以融合科技创新体系为互动支撑,以管理服务体系为保障,建立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其中的一流人才培养体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俞婷婕  
"卓越"是美国一流研究型大学教育硕士培养目标表述中的高频词汇。科学借鉴教育硕士培养的国际经验,聚焦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大学的办学定位、传统及优势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的重要依据。大学的人才培养活动始于培养目标的设立,就任何学科专业而论,培养目标的设置与定位能否契合大学办学定位与方向、遵循专业内在知识结构逻辑、满足学生个体发展需求、适应社会经济建设需要等,都将影响并最终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成效。职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徐飞  
大学的根本使命是人才培养,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学,教师的第一责任是教书育人。首先论述了培养一流人才是一流大学的本分和本然价值,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最为迫切的就是要将大学的办学理念和职能定位回归到人才培养的本分上来。其次,深入剖析了当前大学普遍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重专业轻通识、重术轻道、把"育人"径直等同于"育才",以及大学被各种排行榜"绑架"等价值迷失和异化,明确指出一流本科教育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基石。最后,介绍了西南交通大学在重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探索与实践。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树国  
一流大学必然是一流人才的摇篮,一流大学也必然以培养一流人才为己任,能否培养出经国济世的卓越人才已成为衡量一流大学社会声誉和学术地位的重要尺度,也是一流大学内涵发展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凯  
随着中国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进程的加快,如何正确审视高等学校科研、教学和服务社会三大功能之间的关系,把一流人才的培养与一流大学的内涵建设统合起来,成为创建一流大学的重要一环。作者从一流大学的使命与定位、办学理念和特色、人才培养的文化底蕴、名师文化、追求卓越的培养思路等五个方面,结合上海交通大学的历史文化和人才培养经验,分析了一流大学的内涵发展对培养一流人才的重要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彭皓玥  向阳阳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核心工作,人才培养模式是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本科生研究性教学作为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和认可,相较而言,我国高校的本科生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实践效果欠佳。基于此本文对我国本科生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上的不足,并通过比较与借鉴三所国外代表性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结合财经类院校学科特点,为我国财经类院校进行本科生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模式提出可行性建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高迎爽  杜一雄  
高质量人才培养是落实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和科技强国战略的基础,需要有共同体思维。法国萨克雷高等师范学校立足萨克雷大学共同体与本校实际,在人才培养中采用超学科理念,营造了政府、社会与学校协同育人的良好外部生态,实施超越学科、年级、学院乃至学校的本硕贯通式的个性化教育,注重学生教学能力、国际科研能力培养,通过高师生比、多元化招生、预公务员制度与陪伴式教学等措施,打造了一个系统化、结构化、灵活多元的基于每个学生成功的高质量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郭明顺  
大学理念是大学文化中的核心要素,决定着大学的使命和发展目标。我国大学当前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存在偏差,即工具人成为现代大学的培养目标、受教育者的个性需求没有得到重视、不同院校之间的培养目标一致。要以具有鲜明道德意识、人格健全的社会人,具有持续学习发展能力的学习人,具有宽厚专业背景的技术人作为本科人才的基本特征。构建适应现代大学理念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将追求高深学问与服务社会协调统一起来,实现自由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通过人才培养目标多样化实现社会需求与个人发展的和谐共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