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76)
2023(14397)
2022(11591)
2021(10763)
2020(8790)
2019(19928)
2018(20084)
2017(36215)
2016(21190)
2015(24125)
2014(24433)
2013(23190)
2012(21905)
2011(20262)
2010(21080)
2009(19443)
2008(19160)
2007(17797)
2006(16439)
2005(15394)
作者
(61017)
(50253)
(50090)
(47835)
(31900)
(23856)
(23029)
(19522)
(19463)
(18421)
(17143)
(16711)
(16415)
(16179)
(15739)
(15597)
(14927)
(14875)
(14789)
(14524)
(13225)
(12631)
(12380)
(11673)
(11561)
(11371)
(11340)
(11301)
(10375)
(10179)
学科
(80673)
经济(80586)
管理(52098)
(45784)
中国(34832)
(34242)
企业(34242)
(26177)
方法(24395)
教育(24109)
地方(23198)
业经(20516)
(20188)
数学(19872)
数学方法(19601)
(18135)
(18038)
农业(17275)
理论(17139)
(16513)
(16496)
银行(16461)
(16047)
环境(15479)
(15386)
金融(15379)
(14255)
贸易(14237)
(13741)
(13232)
机构
大学(296947)
学院(292435)
研究(111838)
(111062)
经济(108185)
管理(98012)
理学(81350)
中国(81291)
理学院(80203)
管理学(78457)
管理学院(77902)
(67852)
科学(67543)
(57833)
(55443)
研究所(51915)
(50959)
师范(50524)
(50417)
(49309)
中心(48823)
北京(45012)
教育(41717)
财经(41714)
业大(41307)
(40738)
师范大学(40713)
(39546)
农业(38959)
(37468)
基金
项目(179957)
研究(141119)
科学(140173)
基金(121992)
(105839)
国家(104761)
科学基金(86804)
社会(85030)
社会科(80157)
社会科学(80135)
(74023)
教育(70628)
(63215)
基金项目(62785)
编号(61243)
成果(54536)
自然(51531)
自然科(50154)
自然科学(50136)
资助(49328)
自然科学基金(49162)
课题(47145)
(45036)
重点(42516)
(39559)
(38784)
(37084)
发展(36531)
项目编号(36278)
(35968)
期刊
(138758)
经济(138758)
研究(105101)
中国(79050)
教育(71183)
(48375)
学报(46736)
(41077)
科学(41028)
管理(38590)
大学(36909)
农业(33007)
学学(31961)
(31046)
金融(31046)
技术(28298)
业经(24552)
经济研究(21805)
财经(20737)
问题(18644)
(18039)
图书(17880)
职业(17629)
(17419)
(15285)
论坛(15285)
(15041)
(14305)
(13568)
科技(13370)
共检索到4884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继明   马陆亭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尊重知识活动的生态规律,并遵循整体性原则,但由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战略的整体性、系统性不足而重点建设战略存在单一化问题,使得高等教育体系发生结构性失衡,包括非重点高校陷入资源短缺困局、高校依附性强而自主发展和服务能力弱、高校间过度竞争损害教育生态以及不同类型高校办学同质化等问题,违背了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逻辑。是故,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须强化整体建设,由打造少数一流大学转向建设一流大学体系。高校集群发展作为一种发展范式,引导高校在强化校际合作中实现协同创新和效能增值,是推进一流大学体系建设的有效实践路径。为此,应通过高校集群治理为高校集群发展提供价值引领、奠定学科基础和加强制度保障。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叶赋桂  马莹  
世界一流大学是近年来国际高等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在一流大学的热潮中,世界一流高等教育体系也浮出水面。一些国家的政府开始实施建设世界一流高等教育体系的政策,一些组织和学者开始研究、评价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一、各国建设一流大学的基本情况近年来,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竞相推出一流大学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管培俊  阎凤桥  曹晓婕  
综合运用问卷调查、访谈、理想类型等研究方法,以现代化和组织理论作为分析工具,特别是韦伯提出的理性科层分析原理,探讨了我国一流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特色、环境、动力、趋势等问题。在对大学治理现实状况描述基础上,提出我国高等教育在理性原则作用下,从传统走向现代,从特殊主义走向普遍主义,同时也表现出一些诸如功利化、过度竞争、价值理性缺失等现代病的征兆,这是中国式大学治理在实现一流大学目标时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也是中国大学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方向性问题。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彭妮娅  黄红武  
高等教育高质量一体化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高等教育一体化与区域一体化互相促进。新发展阶段对高等教育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要有共同利益和互促反哺思维,要推动质量提升,要有科学的理论做指导、消除政策壁垒、促进区域教育资源均衡布局,要以区域教育现代化为抓手,通过机制改革、资源配置、平台建设和人才引育,促进政产学研一体化的协同体系建设。构建区域高等教育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评价体系,要强化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导向和成效要求,注重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的协同要素和共荣效益,同时实现技术手段、资源统筹、人本核心与发展目标的评价统一。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徐同文  
全面、科学地构建一流的高等教育体系是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高等教育体系应是金字塔型,即少量学术研究型大学,一批教学研究型大学,大量育人为主的地方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构建这样的体系,必须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调动各级政府办学的积极性,正确处理国家办学和地方办学的关系;鼓励高校自我发展,正确处理发展与自我发展的关系;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正确处理国际性与民族性的关系,从而形成层次清晰、定位准确、分工合作、互为补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陈星博  
从一流大学的作用与评价指标的关系入手,提出了评价一流大学的三个基本原则,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个指标及社会知名度、社会美誉度两个角度探讨了如何评价一流大学的社会贡献问题,最后指出一流大学的建设必须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和推动作用。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柯伯杰  熊卫雁  叶会元  
教师专业发展项目一直强调提升高等教育整体质量,对发展高校科研、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选取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的四所世界一流大学的教师专业发展中心进行研究,阐释了教师专业发展在四所大学的长期实践及其对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提高的积极意义,由此总结并提出一系列提高高等教育整体质量的实践经验和关于未来研究方向的建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崔育宝  李金龙  裴旭  万明  
从评价组织、评价标准、评价效用三个方面梳理了我国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评价体系构建中面临的问题。借鉴德国、日本、韩国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评价上的做法,建议我国的"双一流"建设应委托专门机构,开展独立评价,重视国际专家在我国重点建设工程中的资政建言作用;发布战略领域,优化评价标准,引导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既相互平衡又统一于国家建设;践行阳光评价,力推动态调整,以严肃的评价效用增强入选大学危机意识和候补大学进取信心。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新  
研究和思考宁波高等教育面临的发展背景、所处的发展阶段,在此基础上分析和总结宁波高等教育的发展经验,结合宁波高等教育发展的特征与存在的问题,站在宁波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对社会文化生活的贡献度、对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贡献度等视角来看,今后几年宁波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构建高质量、大众化、服务型的区域高等教育体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曲铭峰  
一流大学是坚持单一的高学术标准严格控制办学规模继续走精英高等教育的路子还是采取多样化的学术标准积极扩招参与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办学思想和战略选择中国的一流大学应根据各自的具体实际分别采取两种不同的办学理念以求得学校的最佳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金春  
为使我国有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我国政府和大学正在向着这一目标进发,制定了许多政策,采取了许多行动。笔者试图就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这一高等教育政策进行评价。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朱旭东  黄蓝紫  
“双一流”建设方案基于大学、学院、学科三重逻辑对构建我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高质量教育体系作了宏观统筹,教师教育体系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要素。当前,我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教师教育体系构建面临着三重困境:大学层面,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举办教师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学院层面,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设立教师教育专业机构的数量薄弱;学科层面,教师教育的一流学科支撑力度不够。究其原因,大学原生职能中教师教育的空缺、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对教师教育的束缚,以及优势学科评估对教师教育的冲击均对上述困境的产生造成影响。前瞻未来,“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教师教育体系构建,需要在制度层面确立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教师教育体系的机构和学科制度保障;在机构层面建设一轨多级的教师教育专业学院体系,探索教师教育多元模式;在学科层面,加强一流文理学科、教育学科和教师教育学科的耦合共生,共同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吉宁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力促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迈上新台阶,是积极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的必然要求。一、抓战略,把方向,努力推动学校科学发展上水平教育本身是一项长周期、战略性的工作。从清华百年历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从战略高度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科学制定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集中精力抓好影响当前和长远发展的大事,才能有力地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学校明确提出要把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清华风格统一到办学实践中,努力探索符合实际的一流大学建设之路。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元元  
习近平教育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构建新时代一流大学教育思想体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需要先进教育思想指引,面向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新要求,需要构建以使命观、质量观、教学观、文化观、卓越观和特色观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思想体系;把教育思想转化为行动自觉,关键是加强党的领导,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教育教学改革,健全教师成长有效机制,抓好教学重点环节,强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袁本涛  潘一林  
国际化是清华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题中必有之意。清华大学在学生国际流动、教师国际化水准、教学与课程的国际化、国际合作研究以及合作办学等方面全面展现了清华大学"开放式"办学的理念,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国际化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是因应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人才竞争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发展中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路径,但如何在国际化中体现本土化是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