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2033)
2022(1728)
2021(1715)
2019(3186)
2018(3214)
2017(6267)
2016(3301)
2015(3708)
2014(3759)
2013(3636)
2012(3673)
2011(3448)
2010(3575)
2009(3611)
2008(3712)
2007(3723)
2006(3495)
2005(3124)
2004(2850)
2003(2839)
作者
(9953)
(8307)
(7976)
(7974)
(5349)
(3958)
(3818)
(3294)
(3144)
(3064)
(2935)
(2857)
(2827)
(2717)
(2562)
(2491)
(2417)
(2375)
(2235)
(2172)
(2157)
(2027)
(1963)
(1897)
(1896)
(1889)
(1885)
(1716)
(1609)
(1585)
学科
(16225)
经济(16089)
管理(10341)
(9024)
企业(9024)
(8790)
理论(6457)
方法(6448)
(6163)
(5465)
中国(5458)
业经(5167)
(4360)
教育(4103)
社会(3886)
(3827)
经济理论(3687)
(3665)
企业经济(3558)
(2930)
数学(2839)
数学方法(2800)
农业(2532)
(2492)
银行(2492)
(2476)
金融(2474)
工作(2460)
(2452)
(2415)
机构
大学(58534)
学院(55105)
(21499)
经济(21001)
管理(19456)
研究(19427)
理学(15761)
理学院(15514)
管理学(15249)
管理学院(15113)
中国(14246)
(12956)
(12194)
科学(11026)
(10327)
师范(10307)
(9834)
财经(9450)
(9011)
研究所(8584)
(8421)
师范大学(8420)
中心(8379)
北京(8338)
(7190)
经济学(6987)
社会(6889)
财经大学(6862)
(6840)
教育(6365)
基金
项目(30446)
研究(25014)
科学(24656)
基金(22620)
(18834)
国家(18608)
社会(18536)
社会科(16173)
社会科学(16161)
科学基金(16075)
教育(11885)
基金项目(11556)
编号(10849)
成果(10829)
(10753)
(9400)
资助(8769)
自然(8521)
自然科(8343)
自然科学(8343)
自然科学基金(8229)
(7405)
国家社会(7285)
课题(7188)
项目编号(7037)
教育部(6821)
重点(6750)
(6626)
人文(6557)
大学(6102)
期刊
(29437)
经济(29437)
研究(21651)
中国(12096)
(10775)
教育(10413)
学报(9819)
科学(8228)
大学(7719)
管理(7387)
学学(6771)
财经(6691)
(6163)
图书(5798)
(5798)
(4827)
金融(4827)
经济研究(4424)
情报(4214)
问题(4040)
书馆(4038)
图书馆(4038)
理论(3716)
农业(3700)
技术(3611)
业经(3574)
社会(3487)
(3425)
实践(3314)
(3314)
共检索到925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王知津  赵洪  
本文论述了情报学社会认知观的产生背景、形成、发展和研究范式,并从社会认知角度分析了信息需求、信息检索以及相关性,最后对情报学社会认知研究作了一些展望。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知津  周鹏  韩正彪  
介绍了控制论和社会科学中的反馈理论和模型以及情报学现有的反馈思想,在此基础上,指出情报学应该具有自己特殊的反馈理论及模型,而不是简单地搬用其他学科的反馈理论和模型。文章认为认知观和情境观是建立情报学反馈理论及模型的基石。建立基于认知观和情境观的情报学反馈理论,并对二者进行了统一。以情报分析这一具体领域为例,分析基于认知观和情境观的情报学反馈模型。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王知津  卞丹  王文爽  
本文从情报学中对信息的研究着手,得出了关于情报学的静态和动态研究对象的研究框架。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情报学静态和动态研究对象,探讨情报形态的统一情报观和情报过程的统一情报观。最后,以情报概念为核心,以情报过程和情报形态为X轴和Y轴,提出了情报学的统一情报观模式。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王知津  孙立武  
本文从认知论、领域分析和社会认知的角度,论述了信息技术和情报学的发展趋势及社会本质。认知论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人性化发展的起点,通过领域分析等技术手段最终到达其理论和实践的归宿点———社会认知,从而满足人类的情报需求。最后简单探讨了情报学家的社会角色问题。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向英明  罗爱静  杜方冬  
在介绍国内外情报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情报学发展的指导思想。文章对情报学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主要特征进行了阐述,对情报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周鹏  齐亚双  王璇  
介绍社会认识论的发展情况及主要观点,分析社会认识论的知识观对情报学知识界定的影响,考察社会认识论关于知识获得的社会化途径对于情报学过程如信息源、信息检索、信息服务等理论的影响,用社会认识论中求真认识论的知识评价标准分析情报学如何评价知识的问题。最后,认为社会认识论特别是现代社会认识论可以作为情报学理论基础的一个有力竞争者。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知津  王璇  韩正彪  
在简要阐述社会认识论的形成、研究内容与基本观点的基础上,从信息传播与交流、信息分类、信息中介服务、信息质量评价4个方面分析基于社会认识论的信息活动。最后,从信息概念、知识概念、知识获取、知识传输、认知行为5个方面分析基于社会认识论的情报学若干观点的再认识。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邹永利  
情报学认知学派产生自对主流实验室情报学研究的反思,关注人对信息的利用与吸收,强调知识结构、认知能力、认知风格等主观因素在信息的感知、接收及创造活动中的作用。认知学派大致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以研究用户的个体认知特征为主,对认知活动的社会性认识不足;第二阶段开始重视社会或特定领域背景下用户认知特征的研究,提出社会认知观、领域分析、集成式认知信息检索观等新理论。尤其是集成式认知观及相应研究模型,涵盖技术、人类行为及其互动等不同方面,是对面向技术的信息检索与面向用户的信息查寻所作的首次合成研究,亦是当前情报学认知学派有代表性的理论创新。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邹永利  
情报学认知观点是与重视文献表征和检索技术的主流情报学研究形成较鲜明对照的新的研究取向。其核心思想是,情报的接受(用户)和传递(情报系统)都需要与知识结构发生作用,并以知识结构的改变和完善为目的;情报系统设计的任务是促成用户与系统所含信息在认知水平上的交流,为此配合用户相对特定情报需求的这些特征,本文一方面概要评介这一观点的研究背景、基本思想等,同时基于这一观点,简单考查了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与实践中人与技术的关系、研究的主题与目的等问题。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程磊  
1、现有图书情报学的遗憾已有百年历史的图书情报学在当代仍是一门被轻视、小有作用的学科。根本原因:图书情报学始终局限于文献机构,将自己束缚在摇篮之中从而难以大展宏图。首先是研究对象与应用范围的先天不足,是图书情报学步履艰难的首要因素。不错,文献机构是哺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余小波  陆启越  王蕾  
大学社会评价是除政府和大学之外的社会力量对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等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作出价值判断的活动。大学社会评价具有主体的多元性、目标的多样性、内容的复杂性和标准的差异性等特点。随着教育评价活动的日趋活跃,大学社会评价的多样化趋势日益明显,大致可分为评议、排行和认证三种基本类型。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中引入大学社会评价,是完善政府宏观质量管理的需要,是推进大学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引导质量保障全社会动员的有效途径。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包昌火  刘彦君  张婧  靳晓宏  赵芳  吴晨生  
[目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情报法》的颁布提出了加强情报学科建设的客观需求。从历史、学理以及实践3个方面对中国情报学发展进行纲领性论述,以期催化中国情报学学科建设、推动情报工作繁荣发展。[方法/过程]首先,梳理了中国历史上的情报著作、擅于运用情报的名家和情报案例;其次,阐述了情报理论,包括情报、情报工作、历史使命、基础理论和方法论;最后,评述了中国不同时代的情报工作实践,提出新一轮全球性冲突中的中国情报事业发展建议。[结果/结论]中国情报学(Intelligence Studies)承袭中国古代兵家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建功  
试图运用全息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情报学进行全新的阐释和审视,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全息情报学”这一门新学科,进而展望全息情报学的前景。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晓英  
According to its activities,principles and goals,Information Architecture(IA) is a new embranchment of Information Science.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influences of IA on Information Science,and probes into some new requests that have been brought up to Information Science along with the emergence of I...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彭知辉  
[目的/意义]公安情报学研究对象问题目前还未得到最终解决。明确公安情报学的研究对象,才能保证这门新兴学科的健康发展。[方法/过程]采用历时研究方法,考察、梳理出不同发展阶段公安情报学的多个研究对象。[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公安情报学的多个研究对象可以统一于情报链,并能通过科学界定公安情报概念予以整合。在大数据环境下,数据将成为公安情报学新的研究对象。公安情报学应根据研究对象的这一变化,加强数据情报属性的研究,拓展公安情报学的研究内容,重视不同研究对象的综合研究,保持公安情报学的学科特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