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89)
2023(7188)
2022(5875)
2021(5795)
2020(4616)
2019(10452)
2018(10624)
2017(18255)
2016(11318)
2015(12444)
2014(13013)
2013(11748)
2012(10951)
2011(10220)
2010(10499)
2009(9380)
2008(9400)
2007(8733)
2006(7684)
2005(7154)
作者
(31451)
(26100)
(25910)
(24878)
(16486)
(12639)
(11947)
(10232)
(10067)
(9589)
(8904)
(8883)
(8700)
(8514)
(8392)
(8049)
(7915)
(7769)
(7635)
(7376)
(6922)
(6645)
(6286)
(6127)
(6127)
(5941)
(5812)
(5755)
(5460)
(5332)
学科
(31456)
经济(31406)
管理(25578)
(22382)
教育(21075)
(18664)
企业(18664)
中国(16162)
(13403)
理论(12332)
方法(12149)
(10501)
(9597)
数学(9550)
数学方法(9366)
(8818)
教学(8067)
(7921)
(6991)
银行(6972)
(6842)
金融(6834)
业经(6816)
(6729)
技术(6713)
(5832)
(5807)
财务(5778)
财务管理(5763)
地方(5694)
机构
大学(157087)
学院(151008)
研究(58538)
(48940)
经济(47461)
管理(45208)
理学(37934)
理学院(37284)
中国(37064)
管理学(36312)
科学(36282)
管理学院(35973)
(35618)
教育(31975)
(31712)
师范(31443)
(30581)
研究所(27886)
(27028)
(26174)
师范大学(25698)
(25621)
中心(24598)
北京(23279)
业大(21617)
技术(21473)
财经(20867)
(20831)
农业(20571)
(20218)
基金
项目(94857)
研究(74725)
科学(74623)
基金(64380)
(56857)
国家(56218)
科学基金(45884)
社会(43867)
教育(42959)
社会科(41083)
社会科学(41069)
(38523)
(35086)
基金项目(32357)
编号(32279)
成果(30771)
自然(28181)
自然科(27545)
自然科学(27534)
自然科学基金(27060)
课题(26936)
资助(26265)
重点(23355)
(22563)
(22457)
(21982)
(20962)
规划(19779)
项目编号(19694)
教育部(19593)
期刊
(57858)
经济(57858)
研究(57155)
教育(54489)
中国(42136)
学报(29458)
(23785)
科学(23272)
大学(22791)
(22687)
学学(19851)
管理(16879)
技术(15899)
农业(15732)
职业(13699)
财经(12185)
(12130)
金融(12130)
(10592)
经济研究(9049)
(8916)
论坛(8916)
技术教育(8816)
职业技术(8816)
职业技术教育(8816)
(8573)
业经(8395)
图书(8231)
(8136)
问题(7423)
共检索到2439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兵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建立在主客二分的哲学基础之上,难以实现教育过程中双方的有效沟通,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以主体性认识论作为其哲学基础,承认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作为教育过程中共在的主体,是对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反思与超越。借鉴主体间性的理论,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构、方法、内容、目标等方面入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转向。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韩志敏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将"主体间性"理论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从而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意义的教育理念。实施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高职院校应从改变灌输与说教的单一教学手段,创建双向互动式的教育模式,搭建三维实践教学平台等多角度实施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文林  吴楠  李玲玲  
主体间性哲学理论的发展和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问题共同催生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转向。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超越"主—客"二元思维,倡导单一系统中主体间的共生性、整体性与和谐性。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具备平等性、交往性、生活性的特征。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包括:重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交往范式,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话语交互系统,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式的生活化回归。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左益  王东强  
检视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仍然没有摆脱对受教育者主体性的漠视和"主客体二分"的思维范式的束缚。主体间性理论以其崭新的语境和独特的视域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借鉴和可行的路径选择。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创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建大学生在线交流制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金飞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及其关系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领域中存在较多争议。结合哲学领域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转向,以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为视角,透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困境,并从教育思维的转变、交往关系的改善、教育方法的创新和教育平台的丰富四个方面进行适应性的实践模式构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管向群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理性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状况,将“以人为本”的理念灌注和体现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和全方位,确立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从以学校、教师为主到以学生为主的“主体位移”,使学生真正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主体、动力主体、发展主体、实践主体、创造主体和权益主体,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学生的“人的科学”。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弋鹏  陈建华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出,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实践开辟了新的思路,也迎合了以网络、数字化技术为支撑的新媒体时代对当前高校思政工作提出的要求和挑战。为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转变,思想教育工作者应该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确立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观,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主体间性思政交流平台,优化交流渠道,创新引导机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冯秀军  
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难题的破解,有"内因—微观"与"外因—宏观"两种主要思路,两者各有所长也各有偏失,前者或失之于微,后者或失之于空。"宏微断裂"、"内外分裂"是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难题的主要根源,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视野为融通两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整体性视野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唯物史观的根本要求,也有着深厚的教育学根据。"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为整体性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实效提升提供了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指导。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左永强  高强  赵明媚  
主体性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塑造学生主体人格,推动学生主体行为特征和能力发展的现代教育。高校在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中要不断强化和建立有利于学生主体教育的机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何祥林  
经过200多年的发展,美国已经形成了一套适应社会和教育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国家观"、"公民观"、"法制观"、"道德观"、"宗教观"成为美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观。一、彰显"国家观"美国政府时刻都在宣扬"美国是世界上最成功、最强大的国家"、"美国国家利益至上"、"我是美国人,我自豪!"长期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高丽  
文章客观描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泛化的表征,即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重分,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泛化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泛化的对策: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培育良好的教育环境;采取多种教育模式,注重互动式平等交流;增强网络素质和能力,消除师生的话语差异。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秋玉  
思想政治教育包含着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二者相伴相生、相互联系,其中,个体价值体现在不断满足受教育者的个体精神需要,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它演绎着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个体的价值逻辑,成为激发个人不断奋进的精神动力。由付安玲撰写的《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论》一书,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及价值体系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绪林  
人类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归根结底是由"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所导致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是一种发展性价值,是指基于"生态的价值"基础之上,通过改变人的思想和行动,调节人与生态的关系而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于生态的意义关系。主要表现在:帮助人们形成生态意识和生态思想;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责任感和生态责任感;帮助人们形成可持续发展思想;帮助人们树立整体利益意识。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的实现是人类认识和创造其价值的目的与最终归宿,而灌输和接受是其价值实现的基本途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罗成富  
环境是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文章较为系统地分析了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基本对策,提出了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高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积极主动地开展优化环境的活动及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家庭环境和大众传媒环境等政策性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马汝伟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涉及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两方面“人”的工作,只有进行双向的交流与平等的沟通,形成 双方的积极互动,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显著的成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