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20)
2023(2800)
2022(2403)
2021(2413)
2020(1993)
2019(4378)
2018(4477)
2017(6796)
2016(4943)
2015(6033)
2014(6073)
2013(5187)
2012(4663)
2011(4593)
2010(5041)
2009(4442)
2008(4437)
2007(4311)
2006(3959)
2005(3609)
作者
(13320)
(11109)
(10917)
(10657)
(7036)
(5403)
(5063)
(4314)
(4250)
(4232)
(3897)
(3823)
(3813)
(3620)
(3463)
(3437)
(3290)
(3231)
(3220)
(3202)
(3115)
(2894)
(2748)
(2672)
(2648)
(2514)
(2510)
(2504)
(2346)
(2335)
学科
管理(11430)
教育(10384)
(10290)
经济(10280)
理论(7895)
教学(7425)
环境(6955)
(6390)
中国(5855)
(5556)
(5025)
企业(5025)
生态(4979)
学法(4700)
教学法(4700)
(4443)
学理(3777)
学理论(3777)
思想(3709)
研究(3652)
政治(3643)
(3548)
(3542)
思想政治(3447)
政治教育(3447)
治教(3447)
德育(3423)
资源(3269)
学校(3119)
业经(3019)
机构
大学(69864)
学院(65639)
研究(24099)
(16789)
管理(16700)
(16240)
科学(16218)
师范(16160)
(16135)
经济(16092)
教育(14913)
中国(14042)
理学(13452)
理学院(13130)
师范大学(12782)
(12549)
管理学(12518)
(12414)
管理学院(12409)
研究所(11465)
北京(10935)
(10657)
技术(10149)
(10056)
业大(9620)
中心(9592)
职业(9294)
(9023)
(8718)
农业(7994)
基金
项目(38850)
研究(34172)
科学(29288)
基金(22704)
教育(20406)
(19061)
国家(18792)
(18169)
社会(17826)
社会科(16546)
社会科学(16537)
编号(16100)
(15612)
成果(15475)
科学基金(15015)
课题(13971)
(12205)
基金项目(11809)
大学(10077)
重点(10040)
规划(10028)
资助(9000)
项目编号(8916)
(8633)
(8552)
(8463)
(8424)
研究成果(8416)
(8347)
自然(8223)
期刊
教育(32890)
研究(26167)
(24814)
经济(24814)
中国(22494)
学报(13390)
大学(11195)
(9897)
科学(9494)
学学(8537)
职业(8072)
(7552)
技术(7168)
农业(7124)
高等(6346)
图书(6281)
管理(5785)
高等教育(5280)
书馆(4889)
图书馆(4889)
财经(4798)
技术教育(4461)
职业技术(4461)
职业技术教育(4461)
(4390)
论坛(4390)
成人(4388)
成人教育(4388)
(4233)
(4103)
共检索到1122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高健  
基于当今世界和我国生态环境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大学生的德育中必须加强生态意识的培养,通过加强师资力量的生态德育观建设、加大德育中生态意识的教学力度、丰富生态德育实践活动等措施,解决当代大学生德育中生态意识的教育问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松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列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而作为当代和未来社会的精英阶层和主体力量,大学生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中承担着重要责任。但是现实中一些大学生却并未充分认识到自己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历史使命,这就要求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在日常教育管理中不断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引导他们在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唐彰新  李子涛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树立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地位,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意识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首先对生态文明意识的内涵进行了界定,接着阐明了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紧迫性,最后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主要内容。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常平  
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加强培养大学生的生态责任,应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生态责任是指个人为解决生态问题、保护生态环境而承担的责任。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每个人应具有良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唐仕钧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的关键时期,将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有机融合到思政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的效能。在以高校思政教学为主体实施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教育的进程中,也存在诸多教育实施的影响因素,针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存在提出高校思政教学与核心价值观培养相结合的有效培养路径,对高校思政教学中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的有效实施极具现实意义。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李尚蒲  罗必良  李琴  
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高等教育办学理念,有助于培养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以各地区的生态文明实施方案为例,指出地方政府需要统筹高等教育等多部门的协作与配合。通过对大学生生态责任意识展开问卷调查,发现强化生态文明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生态责任意识。建议强化高等院校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发挥地方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积极性;完善高等教育生态文明教育体系等。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妍君  
大学生作为今后社会的中流砥柱、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力量,必须具备生态文明意识。文章通过分析生态文明意识的培育意义和生态文明意识的培育现状,提出了一些提升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具体路径,旨在为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实践活动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黄少洪  
大学生是一个主要的社会群体,是民族的希望,其法律意识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自身的发展,更会直接影响国家和社会的法制建设水平。本文在分析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措施,即: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法律基础课堂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法制教育的实效性,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法制教育的自觉性和构建高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学生法制教育体系。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胡祖吉  
大学生要适应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适应充满竞争的社会环境,必须注重竞争意识的培养。高校要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完善竞争激励机制,全面贯彻公平竞争原则,为大学生增强竞争意识,提高参与竞争的实力服务。大学生自身也要及时更新观念,主动参与竞争,把自己培养成具有较强竞争意识的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陈七三  
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决策者、管理者和执行者,是生态文明的践行者、是环境保护的主力军。当代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及行为等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甚至是全人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所以,加强大学生环保意识及行为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阐述目前大学生环保意识及行为的现状,从重视社会环境熏陶作用、发挥家庭教育作用和高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等方面提出对策,以加强当代大学生环保意识及行为。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付义赣  郭坤  
生态教育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在我国高职院校的生态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但也是一项需要实践探索的重要教育方式。当前高校生态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并取得突出成效的并不多,高职院校如何加强学生生态的培养,使生态教育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相结合,逐步构建开拓创新、提升质量、资源有效整合的教育教学新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宋丹  马晶  
培养大学生的生涯管理能力是提升当代大学生就业力的重要途径,应从促进大学生自我认定、开发个体潜能以及提高个体生涯发展能力三方面入手。大学生的生涯发展是一个与身心发展相一致的过程,为此,构建积极的心理结构,使心理资本所包涵的各种积极的心理能量相互作用发挥合力,是培养大学生生涯管理能力的切入点。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李炳昌  
异化的规训教学模式及有限的权利和权力束缚了大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为了促进大学生主体性的养成,评教指标体系内容的话语制造和知识能力应匹配于学生的知识程度、应反映话语权自由的教育理念,在评教过程中管理者和教师要充分维护和保障学生的话语权。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梅萍  陈饶燕  
生命是一种责任,与生俱来或后天萌发的责任,承担和履行这种责任的过程,就是探索和实现生命价值的过程。生命因承重、承担和履行着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而显得亮丽、充实和富有意义。德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使命,是帮助青年大学生克服“无兴趣、无所谓、无意义”的“精神疲软”状态和“极端功利化”的趋势,有效预防自杀心理和行为的发生,正确引导他们勇于、敢于承担自己的生命责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