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02)
- 2023(7078)
- 2022(6005)
- 2021(5415)
- 2020(4289)
- 2019(9754)
- 2018(9596)
- 2017(18930)
- 2016(10244)
- 2015(11314)
- 2014(11651)
- 2013(11426)
- 2012(11159)
- 2011(10576)
- 2010(11304)
- 2009(10789)
- 2008(10499)
- 2007(9886)
- 2006(9301)
- 2005(8707)
- 学科
- 济(65144)
- 经济(65089)
- 管理(29826)
- 业(25408)
- 企(20134)
- 企业(20134)
- 地方(17819)
- 方法(17031)
- 中国(14888)
- 数学(14442)
- 数学方法(14261)
- 农(13412)
- 地方经济(12692)
- 业经(12193)
- 学(11632)
- 财(11175)
- 制(10566)
- 策(10026)
- 融(9429)
- 金融(9428)
- 农业(8938)
- 银(8912)
- 银行(8908)
- 行(8686)
- 贸(8528)
- 贸易(8522)
- 环境(8352)
- 易(8185)
- 及其(8000)
- 理论(7911)
- 机构
- 学院(160502)
- 大学(160120)
- 济(79581)
- 经济(77982)
- 研究(59765)
- 管理(57086)
- 理学(47123)
- 理学院(46580)
- 中国(46187)
- 管理学(45984)
- 管理学院(45649)
- 财(37584)
- 京(33154)
- 科学(31526)
- 所(30075)
- 财经(28551)
- 研究所(26536)
- 江(26263)
- 中心(25970)
- 经济学(25893)
- 经(25586)
- 范(23382)
- 师范(23292)
- 经济学院(22725)
- 北京(21725)
- 州(20677)
- 院(20664)
- 财经大学(20491)
- 农(19762)
- 师范大学(18579)
- 基金
- 项目(89330)
- 研究(71631)
- 科学(70864)
- 基金(63906)
- 家(53230)
- 国家(52724)
- 社会(47266)
- 科学基金(44941)
- 社会科(44774)
- 社会科学(44763)
- 省(33936)
- 教育(32500)
- 基金项目(31652)
- 编号(29466)
- 划(28240)
- 资助(27115)
- 成果(26726)
- 自然(24842)
- 自然科(24196)
- 自然科学(24191)
- 自然科学基金(23757)
- 课题(21562)
- 发(21516)
- 部(20526)
- 重点(20061)
- 国家社会(19443)
- 性(19184)
- 发展(18705)
- 展(18401)
- 教育部(18205)
共检索到2687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国印
循环经济是全面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机制和能量梯级利用规律而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活动的环境影响和寿命周期成本最小化、价值最大化,从而以最低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技术经济模式。分别从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生态学、系统论、经济学、价值工程、哲学和技术进步等角度来看,循环经济都表现出一定的特质,从而使其在本质上成为:(1)以资源循环利用为核心的自循环经济;(2)环境友好型经济;(3)全生态仿生经济;(4)良性超非线性经济;(5)实现技术资源、自然资源与环境资源综合优化配置的可持续性经济;(6)全功能、低周期寿命成本(高价值)经济;(7)方法论经济;(8)消除技术进步非对称性的理想路径,人类技术经济思维方式革命、技术经济范式革命和环境保护范式革命。对于循环经济本质的认识能够使我们获得许多有益的政策启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欧文汉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兴起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潮流,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本世纪头20年,我国将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形势十分严峻。为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五个统筹”,构建社会主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铭慎 陆江源
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体具有不同的国内国际循环特征。本文以国内国际循环关系演进为主线,通过研究主要大型经济体在价值循环、金融循环、空间循环等循环维度中内外循环关系的历史轨迹和特征,分析归纳出国内国际循环关系演进的一般规律。研究认为,循环的主导性体现在比例结构、功能水平、稳健性、控制力等不同层次,国内国际循环关系演进具有阶段性、动态性、时代性的规律,国内国际循环这一对关系运动的总目标从单纯利己向促进互利共赢、最终实现合作多赢转变,呈现出从低级向高级跃迁的趋势。我国应提升国内循环的主导地位,强化科技创新与城市化两大动力,优化国际循环的赋能作用,突出“一带一路”建设和制度型开放以延长我国产业生命周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波 吕颖
本文揭示了循环经济的内涵和特征,通过对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体系和手段的总结,分析并指出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不足之处。我国要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从法律体系、经济政策、价格机制等方面完善制度建设,这是我国成功实施循环经济的关键性条件。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经济政策 启示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宋学明
从1978年改革开始到1984年,我国地区间的人均收入差距呈缩小趋势,但1984年城市改革开始后,区域间的人均收入差距又在扩大。人们很快就找到了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那么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为什么不如东部地区?除国家政策原因之外,是否还有其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呢? 在欧盟5个大国内,原德国的地区差距最小。意大利的南北的悬殊差距世界有名,英国、法和西班牙的地区差距也都很大。中世纪以前,德国南、北部因贸易发达而较其他地区富裕,19世纪,东部地区以其优越的自然条件,鲁尔区以它的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宋宇 孙雪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梳理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经济循环理论,基于经济循环、周转、演化规律,以马克思经济学为基础,从核心观点、理论基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层面展开比较研究,对于提升相关理论认识和更好指导实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马克思经济学在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基础上,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典型分析中论述了商品经济运行的本质属性,对于双循环的内涵、循环不畅的根源、外循环的局限性及经济运行机制进行了系统阐述;西方经济学以效用理论等为研究基础,通过对价格机制作用下的个体行为研究,说明了"双循环"的一般均衡实现过程。应在科学把握二者联系与区别的基础上,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经济循环理论的创新发展和实践的顺利推进。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勇进 陈文江 常跟应
20世纪80年代,"生态现代化"的概念在环境政治领域中出现,并迅速发展成为多元的思想论说,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欢迎。无独有偶,自20世纪80年代末,在北美科学和工程界迅速兴起一门新的学科———"产业生态学"。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学术界又迅速兴起了对"循环经济"的关注。所有这些都表明,"生态现代化"思想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传播和重视。但从当前环境社会学界和环境政治学界对"生态现代化"讨论的现实来看,笔者认为必须加快对生态现代化的实现途径与措施的研究,否则,生态现代化概念或思想本身对促进全球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是有限的。这就要求突破学科界限,综合运用社会学、经济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知识,...
关键词:
生态现代化 环境政策 循环经济 中国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余京华
马克思的循环经济思想是《资本论》所阐释的重要理论。文章以这一思想为理论切入点,对当代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因、途径和意义进行一定的探析,以期为当代企业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举措。
关键词:
马克思 循环经济 企业 发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鹏 高波 叶浩
土地发展权是土地的一项重要权利,有关其经济本质和归属问题存在较多争议。运用科斯定理和管制强度理论对其本质进行剖析,认为土地发展权是一个权利体系,每种权利具有经济上的价值并归属于不同主体,应依据其权利体系和价值来源进行定价。基于上述分析,确定土地发展权价格的理论定价路径。结合我国目前的耕地保护、宅基地、土地出让、集体建设用地、土地征收、"地票"交易等重大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土地发展权 定价路径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沈剑泓
一、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根据经合组织(OECD)1996年所下的定义,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知识是指人类通过学习、实践所获得的一切认识成果,是比信息更广泛的概念。知识经济是一种以知识为基础配置资源的全新的经济模式。知识...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妙子
促进循环经济建设,是确保人类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推进我国国民经济稳健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的颁布,是我国循环经济政策法制化的开端。我国地方和部门在制定循环经济政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完善循环经济政策要立足国情,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注重运用经济杠杆调控,要注重政策的可操作性,要充分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
关键词:
循环经济 制度建设 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明喜 苏牧 张俊芳 周代数
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命题。在梳理科技—产业—金融循环理论源流和研究文献基础上,基于创新经济学基本原理,对科技—产业—金融循环的内在逻辑进行研究。在理论逻辑层面,研究科技—产业—金融循环的基本范畴和核心要义。在历史逻辑层面,从国际实践中提炼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价值匹配与互动规律,总结科技—产业—金融循环关系的新变化。在现实逻辑层面,挖掘制约我国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主要堵点与原因。基于此,面向建设金融强国,从深化改革、制度设计、资源支持、平台建设、创新服务、全球生态等方面提出启示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绍萍 郝建芳 王甲山
随着资源环境问题不断加剧,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利用税收政策引导低碳经济发展。基于低碳税种和低碳税收优惠两个角度分析了美国、英国、日本、德国以及其他欧盟国家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经验,探讨了中国目前低碳经济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通过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以及国外经验的对比分析,提出了完善中国低碳税制的启示。包括择机开征污染税、提升相关税种的降碳功能、优化低碳税收优惠政策等。
关键词:
国外经验 低碳经济 税收政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飞 庄贵阳 付加锋 宋玉祥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不仅是一个选择、一种必须,而且是要解决在怎样程度的速度和规模上促进其向低碳经济转型的问题。世界各国各级政府和商业部门在调整贸易、融资和生产计划方面的决策上,提出了无数的低碳政策措施,发起各种低碳倡议。为避免重蹈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中国向低碳经济转型必须借鉴国际经验教训,中国要以超前的眼光对低碳经济进行战略部署,尤其要避免在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中被高碳排放锁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低碳经济 转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