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99)
2023(10449)
2022(8785)
2021(7814)
2020(6238)
2019(14339)
2018(14205)
2017(26756)
2016(14503)
2015(16200)
2014(16442)
2013(16428)
2012(15797)
2011(14999)
2010(15724)
2009(14771)
2008(14364)
2007(13011)
2006(12153)
2005(11405)
作者
(44975)
(37620)
(37396)
(35590)
(24377)
(17904)
(16942)
(14531)
(14477)
(13525)
(13088)
(12635)
(12365)
(12345)
(11725)
(11591)
(11072)
(10846)
(10781)
(10443)
(9761)
(9255)
(9198)
(8830)
(8633)
(8498)
(8239)
(8011)
(7752)
(7407)
学科
(91876)
经济(91808)
管理(39894)
(33884)
方法(29372)
地方(26805)
中国(26280)
(25921)
企业(25921)
数学(25678)
数学方法(25314)
(17995)
业经(17370)
(16791)
地方经济(16062)
(13788)
环境(13198)
农业(12741)
(12696)
金融(12695)
(12130)
(11814)
银行(11805)
理论(11672)
(11656)
(11580)
(11558)
(10941)
贸易(10928)
资源(10557)
机构
学院(225591)
大学(225044)
(102105)
经济(99942)
研究(86221)
管理(80818)
理学(67567)
理学院(66661)
管理学(65297)
管理学院(64854)
中国(64586)
科学(51501)
(49966)
(44660)
(44118)
研究所(40047)
中心(37216)
(35695)
财经(34361)
(33942)
(33258)
师范(33003)
北京(32642)
经济学(32374)
(30872)
(30584)
(29330)
业大(28963)
经济学院(28534)
师范大学(26511)
基金
项目(139319)
科学(110101)
研究(102469)
基金(99754)
(86460)
国家(85735)
科学基金(73088)
社会(67210)
社会科(63842)
社会科学(63825)
(55045)
基金项目(51426)
教育(46197)
(45955)
自然(44928)
自然科(43756)
自然科学(43749)
自然科学基金(42893)
资助(41660)
编号(40473)
(36478)
成果(33686)
重点(31922)
(30121)
课题(29942)
发展(29688)
(29220)
国家社会(28044)
(27882)
创新(26172)
期刊
(128699)
经济(128699)
研究(77262)
中国(50081)
管理(32732)
学报(32731)
(31948)
(31750)
科学(31672)
教育(25396)
大学(24609)
学学(22812)
(22619)
金融(22619)
农业(21635)
技术(21259)
经济研究(21071)
业经(19204)
财经(18774)
问题(17854)
(16403)
统计(13627)
技术经济(13542)
资源(12309)
图书(12087)
(12061)
(11843)
世界(11613)
(11534)
(11336)
共检索到3673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冬冬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我国也提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战略。以矿产资源为基本物质要素的矿业是整个工业体系的基础和先导,资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成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以资源产业为支柱的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传统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是无法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建立以物质闭循环流动为特征的循环经济,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的战略目标是必然趋势。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曾丽君  隋映辉  
由于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受到严格限制,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普遍面临严峻困境,发展循环经济,是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对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计量实证研究,找出其发展共性和差异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通过构建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收集涵盖全国34个典型资源型城市、17个资源枯竭城市的39个地级资源型城市和参照城市北京的22个原始指标数据,用功能互补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实证研究:首先用因子分析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用得到的8个因子代替原来的22个指标,进一步进行K-means聚类分析,对资源型城市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做了较为完整的评价,结果显示: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徐建中  刘淼群  
循环经济的提出为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文章在充分理解循环经济内涵的基础上,针对资源型城市发展现状,系统科学地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对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状况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合理选择了评价方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褚艳宁  
资源型地区的产业结构转型,应从本地区资源丰裕的比较优势出发,充分高效利用自然资源及其伴生资源,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破解资源型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的问题,应着眼于地区经济特点,以主体产业为基础,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市场化机制,明晰政府角色,研发循环经济的支撑技术,倡导绿色消费。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满希明  
在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无论是从生态环境的恢复还是从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必须引入循环经济的新理念,更新产业结构,拓宽资源开发领域及拉长资源产业链条,同时要认真解决好资源的综合利用等问题。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白亚楠  刘伟  
资源型城市是我国资源生产的主要基地,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资源型城市由于对于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必然具有产业结构单一,经营粗放,产业布局分散的特点。随着对资源开发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加之资源的不可再生性,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和阶段性。本文以鄂尔多斯市为例,探讨资源型城市亟需解决的问题,发展投入少、产出多、效益好、污染少的循环经济模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臧淑英  李丹  韩冬冰  
随着人类对资源的不断利用,资源型城市大都面临着转型问题,如何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既是一个需要研究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通过伊春市经济资本和技术资本发展困境分析,采用生态足迹方法计算了资源型城市伊春市2003年的生态足迹,得出此地区尚未出现生态赤字,但对它的转型却迫在眉睫,据此提出了伊春市应向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转型的思路及实现路径和方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敖宏  邓超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经。在此背景下,我国资源型企业如何根据自身存在的不足,调整自己的发展策略,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本文分析了循环经济的发展特征,重点结合以铝行业为代表的我国资源型企业实际,针对我国资源型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循环经济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东升  
资源型工业城市如何发展循环经济,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鹤壁市发展循环经济之路给我们提出了以下的思考和启示:坚持规划先行,以规划引导发展;发挥区位优势,抓好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良好政策环境和制度保障;引导企业参与,推进节能降耗;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久铭  梁亚红  
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经济结构畸形、资源面临枯竭、城市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差以及生态破坏严重、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克服资源、经济、体制等方面的制约,通过经济政策、生态化改造、市场需求拉动等手段,加快城市转型步伐,促进经济多元化,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家明  丁浩  
文章基于中国126个地级资源型城市2004—2018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了综合指数模型与DEA-Malmquist模型,对资源型城市环境规制强度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研究发现:资源型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现空间异质性与类型异质性特征,环境规制倒逼技术创新的效应已显现,技术进步、人均实际生产总值、政府财政自主度、金融规模、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对资源型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推动作用,贸易依存度和外资投入水平均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阻滞影响。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博  张旭辉  
发展服务业是资源型城市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我国资源型城市数量众多且差异巨大,经济转型的目标、方式和途径也必然有所差别。以我国107座地级资源型城市为样本,对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服务业2005—2015年的发展态势进行比较分析,结论表明:资源型城市的服务业发展符合产业演进的一般规律,但滞后于我国服务业发展的整体进程;不同类别的资源型城市服务业发展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各城市的特征与其区域分布、城市类型、经济增速和工业化阶段有关,尤其受到所处工业化阶段的影响。资源型城市发展服务业,不应单纯提升服务业占比和片面追求服务业高端化,而应与其所处工业化阶段相适应,并充分利用资源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才能顺利实现经济转型。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满希明  
矿业资源型城市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必须从产业结构调整和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等方面明确思路,在此基础上应将矿矸石的综合利用作为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切入点。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吕璇  蒋长流  
文章在Grossman健康需求模型以及实践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来自中国24个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经济数据和死亡率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和人口死亡率之间存在着显著关系,并且部分城市死亡率随着经济发展呈现出先增长后下降的倒U趋势。文章还对煤炭资源型城市安徽省淮北市进行个案研究,以实地发放问卷为数据来源,以健康自评为衡量健康指标,考察各因素对居民健康影响,发现性别、教育和职业地位对健康影响显著。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罗亮森  牛玉莲  
伴随经济的发展,资源型城市依赖资源及原材料初加工产品价格上升与产能扩张支撑经济增长的风险逐步加大,转变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迫在眉睫。低碳经济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其发展特征和目的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而在此过程中,金融的作用不可忽视。本文论述了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中低碳经济发展和金融的支持效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金融支持城市低碳发展的路径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