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20)
2023(5721)
2022(4686)
2021(4355)
2020(3632)
2019(8055)
2018(8011)
2017(14992)
2016(8713)
2015(9727)
2014(9691)
2013(9289)
2012(8760)
2011(8204)
2010(8742)
2009(8154)
2008(8440)
2007(7694)
2006(7065)
2005(6392)
作者
(27460)
(22815)
(22810)
(21621)
(14796)
(10980)
(10357)
(8744)
(8719)
(8315)
(8086)
(7942)
(7592)
(7296)
(7289)
(7078)
(6697)
(6606)
(6589)
(6537)
(5916)
(5827)
(5481)
(5381)
(5189)
(5157)
(5113)
(4961)
(4693)
(4578)
学科
(35138)
经济(35099)
管理(24046)
(20623)
(15670)
企业(15670)
方法(13520)
(11973)
(11688)
数学(10690)
数学方法(10523)
环境(10032)
中国(9560)
业经(8690)
农业(8212)
理论(8018)
地方(6979)
(6719)
教育(6630)
(6547)
(6490)
(6354)
生态(6293)
(6185)
金融(6184)
(5882)
(5846)
银行(5815)
(5653)
资源(5411)
机构
大学(136437)
学院(134088)
研究(50177)
(49815)
经济(48692)
管理(45125)
理学(38357)
理学院(37748)
管理学(36894)
管理学院(36638)
中国(36001)
科学(33786)
(30052)
(27055)
(27027)
研究所(24945)
(23475)
(22718)
师范(22519)
业大(22092)
(21669)
农业(21250)
中心(21182)
北京(18992)
财经(18694)
师范大学(18403)
(17372)
(16965)
(16808)
科学院(15693)
基金
项目(86904)
科学(68304)
研究(62826)
基金(62567)
(56044)
国家(55555)
科学基金(45904)
社会(39632)
社会科(37382)
社会科学(37367)
(34188)
基金项目(33240)
(29757)
自然(29406)
教育(29374)
自然科(28580)
自然科学(28569)
自然科学基金(28074)
资助(24728)
编号(24675)
成果(21564)
重点(20595)
(19249)
(19211)
课题(18316)
(17611)
国家社会(16414)
创新(16394)
计划(16298)
科研(16214)
期刊
(61020)
经济(61020)
研究(41503)
中国(27180)
学报(26888)
(24970)
科学(23573)
教育(20049)
大学(19768)
学学(18392)
农业(17329)
(17264)
管理(15862)
(10734)
金融(10734)
财经(10212)
技术(9971)
(9475)
业经(9372)
(8854)
经济研究(8587)
(8523)
问题(8192)
图书(7977)
资源(7799)
业大(6826)
科技(6464)
现代(6460)
世界(6310)
(6155)
共检索到2035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於清  
明代徐霞客不仅是一个注重地质科考的地理学家,也是一个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其对明代生态状况进行了深入考察,从人为因素、自然因素等方面论述当时我国名山大川的环境破坏问题,蕴含者丰富的朴素生态文明观。深入发掘徐霞客的朴素生态文明观,从认识上可唤醒人们的生态道德意识,继承传统生态智慧;从价值选择上可帮助人们寻找精神的栖息地,倡导绿色文明的诗意生活;从实践选择上可引导我们坚持道德引导和法律监督相结合,发挥协同作用保护生态环境。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晋光  
徐霞客是我国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其鸿篇巨著《徐霞客游记》具有丰富的生态环境史料与环境保护经验。本文尝试对徐霞客的生态观做一分析和研究,以求充分认识徐霞客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价值与贡献,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发展。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桂春  
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如何重建新型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切实解决道德教育低效问题,以便尽快走出道德困境,如何把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落到实处并卓见成效,已成为人们关注道德问题的主要思考点。笔者认为,德国著名教育学家博尔诺夫的“朴素道德”学说含有一定程度的真理性认识,对于我们审视、思考、认识、规范当前的道德建设与道德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玉桥,杨载田  
徐霞客的《楚游日记》 ,经济地理内容丰富。本文结合有关史料分析 ,概括出明代湘南农业、手工业、采冶业以及交通运输、集市贸易等有关经济地理要素的发展状况 ,对现代湘南经济发展具有启示作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国城  
徐霞客的贡献主要是在地理学和地貌学,但是他在游记文学创作方面也有独到的成就。内容上,更重要是,他在描写各种奇险壮丽自然风光的同时,有机地记述了作为审美主体的探险家发掘这种自然美,追求这种自然美的探险过程,人们看到的不是一个旁观者的印象,而是执着发掘的探索精神与藏奇蕴秀的自然美的结合。艺术上,他能吸收前人和同代人游记创作的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廉红红  
徐霞客一生从事旅游考察,足迹几遍天下。他以其“奇游”和“奇文”引起学术界的普遍关泣。本文独辟蹊径,从他投身地理事业的客观环境入手,分别从家族和社会两方面的因素来探究形成徐霞客奇幻人生的驱动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任小玫  
"能至"、"能言"、"能文",乃旅游的三大境界。"能至"方可"言"、"文"。在旅游体系中,"能至"处于基础地位,"能文"则是最高境界。笔耕,无异于我国明代地理学家与探险家徐霞客生命过程中不可剥离的一种存在形式。值此纪念徐霞客诞辰420周年之际,本文拟从生态批评的角度,根据自身对世界文学长廊中生态文学作品的比较和认识,挖掘与解读《徐霞客游记》体现的创作姿态,以及它在生态保护,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生态良心等方面的价值。徐霞客这一作品的丰富性,同时足以促使我们反思我国当代生态文学的发展状况,为整个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从而使作品本身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载田,谢庭生  
徐霞客历尽艰难险阻 ,对永州地区的风景名胜进行了考察 ,热情赞美了永州地区山水风光和人文胜迹 ,对永州现代旅游开发富有启示作用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邓君   钟楚依   吕佳   王奕铧  
[目的/意义]立足数字人文视域,对《徐霞客游记》游踪信息和情感信息进行可视化展示和细粒度剖析,在验证文学、历史学等领域相关研究结论基础上,为学者们后续研究《徐霞客游记》提供助力参考。[方法/过程]藉由QGIS工具和GPT-3模型,通过数据采集、清洗、统计、分析,以可视化方式展现《徐霞客游记》游踪信息和情感信息,挖掘游记文本背后的深层信息。[结果/结论]直观展现《徐霞客游记》的游踪及情感信息的时空分布,将数据思维引入《徐霞客游记》的内容挖掘中,丰富游记体裁研究范式。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任小玫  
传统地名翻译的不足在于对语言转换的理解存在表征性的偏狭。本文从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现存英译本所涉及的地名英译切入,通过汉语拼音方案的运用之于国家统一形象、地名翻译的范式及其变通以及音译、直译与文化传神意译原则之于国际交流意象,引出对旅游地名翻译的范式及规范管理可能的向度的探讨,并上升到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与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关系问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高海,向笛楼  
我国明末杰出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于崇祯十年(公元一六七三年)正月十一日至闰四月初七日,在湖广省布政司南境(即楚南)三府十八州、县(相当于现在湘东南地区的二十七县、市)进行了踏勘,历时115天,行程约1500kg,写旅行考察记录《楚游日记》(简称《日记》,下同)五万七千余字,对湘东南地区的各种自然地理现象进行了精细的描绘,特别是对旅游资源成功的考察与研究,是他留给后人的一份珍贵遗产。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徐明天  
现在很多企业家爱学习,喜欢去听一些经济学家之类的讲课,还学佛论道,有的还到深山里悟道,一定要听一句"一句顶一万句"的至理名言,用一句话解决企业的所有问题和麻烦。近年来,各种企业经营管理的理论、体系越来越前沿,越来越时髦,中国的"三国演义"、"西游记"和孔孟国学,都被聪明的学者演绎成企业管理和经营之道,玄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孙晓艳  李爱华  
马克思生态教育思想给我们的首要启示是,中国生态文明观教育不应该是意识形态意义上的外在灌输,而是必须融入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才可能实现其改造经济社会、推进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具体而言,中国当前生态文明观教育应当着力于"四化",即理念化、体系化、制度化和常态化。1.创新生态文明观教育的理论和话语体系,引导民众树立内在的生态文明理念。马克思生态教育思想对于这一话语体系建构的启示,至少包括两个相互结合的方面:一是当代中国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陆剑  
我国农民朴素公平观包含生存第一、权责统一和多数人决等基本内涵。全国7县84村田野调查发现,农村土地承包法律与农民朴素公平观存有背离现象:"生不增,死不减"导致部分集体成员的生存无法保障;权责不统一,发包方与承包方的权利义务存在失衡现象;多数人决困局,即涉及土地承包事宜存在有事不能议、议而不能决、决而不能行的问题。在《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改中:应尊重农民"生存第一"的要求,坚持土地均分原则并稳定农户承包权;坚持权责统一原则,实现发包方与承包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对等;赋予集体成员多数人决的正当性和可执行性。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杨振凯  邓春红  
工业革命以来,随着世界资源、环境及生态问题日趋严重,人类开始不断反思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工业文明和现代文明的负效应,努力寻找一条既不影响人类福祉追求又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道路。在这一过程中,国外形成了"弱可持续性"经济学、"强可持续性"经济学、生态社会主义和有机马克思主义等不同的生态文明观,而这些生态文明观几十年来的争论与演化能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许多启示。新时期的生态文明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发展道路,促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现代生态文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