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21)
2023(4461)
2022(3683)
2021(3101)
2019(5866)
2018(5774)
2017(11166)
2016(5871)
2015(6705)
2014(6892)
2013(7062)
2012(7038)
2011(6759)
2010(7157)
2009(6965)
2008(6788)
2007(6343)
2006(6099)
2005(5706)
2004(5313)
作者
(18585)
(15751)
(15480)
(14985)
(10219)
(7333)
(7058)
(6030)
(5988)
(5658)
(5646)
(5299)
(5145)
(5114)
(4965)
(4755)
(4581)
(4503)
(4465)
(4295)
(3979)
(3835)
(3739)
(3713)
(3696)
(3550)
(3391)
(3170)
(3155)
(3150)
学科
(53661)
经济(53619)
管理(18432)
地方(14664)
方法(13891)
(13431)
数学(11728)
数学方法(11684)
地方经济(11615)
(11390)
企业(11390)
中国(9730)
(9509)
业经(8855)
(7075)
(6862)
经济学(6812)
(6633)
(6615)
金融(6614)
环境(5846)
(5676)
理论(5643)
(5594)
(5292)
(5283)
(5168)
银行(5166)
(5034)
产业(4864)
机构
大学(104465)
学院(103196)
(54224)
经济(53296)
研究(38354)
管理(34139)
中国(29603)
理学(27955)
理学院(27615)
管理学(27290)
管理学院(27076)
(24882)
(21390)
科学(20081)
(19955)
财经(19489)
经济学(18555)
(17449)
研究所(17262)
(16612)
经济学院(16189)
中心(15848)
(14316)
师范(14270)
北京(14102)
财经大学(14062)
(13033)
(12950)
社会(11735)
科学院(11600)
基金
项目(55380)
科学(43488)
研究(42766)
基金(40312)
(33874)
国家(33575)
社会(29913)
社会科(28407)
社会科学(28396)
科学基金(28341)
(20588)
基金项目(20299)
教育(18921)
资助(16970)
(16832)
编号(16219)
自然(15192)
自然科(14764)
自然科学(14761)
成果(14687)
自然科学基金(14507)
(13183)
国家社会(12852)
(12848)
(12747)
经济(12729)
重点(12514)
课题(12134)
发展(11460)
教育部(11444)
期刊
(73492)
经济(73492)
研究(40182)
中国(20544)
(20289)
管理(14838)
学报(13829)
科学(12744)
财经(12592)
经济研究(12474)
(11172)
(11026)
金融(11026)
大学(11014)
(11004)
学学(10397)
问题(9531)
技术(9250)
教育(9004)
业经(8925)
技术经济(7377)
(7153)
农业(7055)
世界(6492)
国际(6311)
经济问题(6083)
统计(5909)
改革(5472)
(5472)
经济管理(5239)
共检索到1746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陶广峰  
公益诉讼旨在维护公共利益,但我国司法实践中,公益诉讼大多以原告不享有诉权即"不具备原告诉讼主体资格"被裁定驳回起诉或判决驳回诉讼请求。在我国建立公益诉讼制度势在必行。律师作为社会中的一员,自然也应是公共利益的享有者,应可以充当公益诉讼的原告。律师作为特殊群体,具有专业知识等诉讼能力和独特的价值追求,对完善公益诉讼制度有重大意义。当然,在构建律师参与和提起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制度的同时,也应对律师参与和提起公益诉讼予以适当激励和约束。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全庆  
关于经济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一直是经济公益诉讼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通过国外经济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探讨,提出了我国构建经济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条件和范围。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郑翔  
经济法调整特殊的经济关系,必须建立相应的经济公益诉讼制度。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熊艳  
"十五"时期,环保指标是我国唯一没有完成的国民经济发展指标,反思其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没有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依现行诉讼法的规定,大量环境公益诉讼案件被以原告不适格为由止步于起诉阶段,长此以往一些环境侵害行为和环境行政违法行为将无法制止。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扩大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是十分必要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胡学军  
经济公益诉讼是与经济法性质相契合的一种新型诉讼形式。我国当前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问题实质上就是诉权配置或与诉权配置相关的问题。应建构以检察机关为主导、以相关公益性社会组织为补充的经济公益诉讼诉权配置体制。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茵  
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问题,是关系到什么样的人能够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并启动对行政行为审查的司法程序的一个关键问题。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很激烈,但并未得到一个明确的结论,本文拟对这一问题谈几点认识。
[期刊] 求索  [作者] 王青斌  张莹莹  
原告资格问题是投诉、举报案件的核心问题,也是最具争议性的话题。对于投诉人和举报人原告资格的判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确立的自身利益标准,还可进一步完善。有必要回归到利害标准的一般判断结构上来,区分履责之诉与撤销之诉,分别确定投诉人和举报人有无原告资格。举报人在撤销之诉和诉请履行查处职责案件中均没有原告资格,在诉请履行奖励、受理和答复职责案件中则一律具有原告资格。投诉人在诉请履行受理和答复职责时恒具有原告资格;在诉请履行查处职责案件和撤销之诉案件中,投诉人的原告资格具有或然性,需要在区分真自益型投诉人与假自益型投诉人基础上进行综合判断。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颜运秋  黑白  
审计活动作为监督、评价、鉴证公共资财使用效能的经济活动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审计违法事件往往牵涉到多方主体的利益和多数人甚至是全体公民的利益。通过传统诉讼途径追究审计法律责任往往成本过高、效率低下。审计活动的公益性决定了可以将公益诉讼制度引入审计法律责任的追究。与传统诉讼相比,通过公益诉讼途径追究审计法律责任具有更经济、原告范围更广、“事前预防”功能更强和社会影响更广等优点。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汤尧  
教育公益诉讼是检察机关、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等作为公益共同体的形式当事人,对教育领域内违反教育法律法规、侵犯国家或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公民受教育权等合法权益的行为,依法提起的新型诉讼。提起教育公益诉讼应当具备三个条件:案件属于教育公益诉讼的范围;诉讼请求中具有明确的保护国家、社会公共利益的内容;存在一个能够代表公共利益的诉讼主体。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平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依据民事诉讼法和民事实体法的规定,受害者可以提起环境污染侵权民事诉讼。由于单个受害者的经济实力以及诉讼能力远不及污染企业,为了弥补受害者个体诉讼能力的不足,我国可以参照西方国家的环境公益民事诉讼制度,赋予环境公益组织有限的诉权,给予他们适格原告的身份,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充分保护广大民众的环境公共利益。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施立栋  
无论是在行政公益诉讼的试点期间还是正式入法后,起诉期限问题均未能引起制度设计者的关注。判例和学说上认为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不受起诉期限约束的观点,既缺乏规范依据与理论支撑,也不利于公益的及时救济与恢复,是值得商榷的。与此同时,既有的行政诉讼起诉期限规则与行政公益诉讼的性质之间存在着种种不匹配问题,难以直接加以适用。为此,应在考量前置程序影响、规则简明性等因素的基础上,构建起行政公益诉讼的起诉期限规则。建议以检察建议回复日或回复期满日为起算点,允许检察机关在6个月内起诉,这一规则能较好平衡公益保护与法秩序安定性之间的关系。起诉期限规则具有承接前置程序与诉讼程序的重要作用,应在未来完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时作出明文规定。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刘明江  
在美国的版权诉讼中,地区法院可酌情将合理的律师费判给胜诉方。根据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指导意见,地区法院不可以理所当然地裁判律师费,而且不能对胜诉的原告和胜诉的被告给予任何有差别的待遇。在裁判律师费时,地区法院应当重点考虑败诉方诉讼立场的客观合理性,但也要考虑其他所有的相关因素,如轻率起诉、诉讼动机以及在特定情形中考虑赔偿和遏制的需要。我国应当借鉴美国的有益做法,完善与律师费转移有关的规定。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刘明江  
在美国的版权诉讼中,地区法院可酌情将合理的律师费判给胜诉方。根据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指导意见,地区法院不可以理所当然地裁判律师费,而且不能对胜诉的原告和胜诉的被告给予任何有差别的待遇。在裁判律师费时,地区法院应当重点考虑败诉方诉讼立场的客观合理性,但也要考虑其他所有的相关因素,如轻率起诉、诉讼动机以及在特定情形中考虑赔偿和遏制的需要。我国应当借鉴美国的有益做法,完善与律师费转移有关的规定。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蒋岩波  洪一军  
突破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排除个人诉权的传统障碍,需要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比较集团诉讼和其他替代方式的制度正义和制度效率。集团诉讼的私人检察官启动模式把少数人的积极性和司法监控结合起来,把诉的利益真正直接赔偿给消费者,比其他替代方式更有效接近正义。集团诉讼的本质是让人数不确定的多数人扫清集体行动的障碍达成合并诉讼的一种治理机制,而代表人诉讼制度缺乏从人的角度考虑法律实施的交易成本,增加诉讼的难度。有必要引入集团诉讼完善中国消费公益诉讼的实施机制。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龚学德  
司法实践中行政机关已经提起不少环境公益诉讼案件,但不论是从行政机关的视角还是法院抑或污染企业的视角来分析,赋予行政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都具有诸多弊端。文章认为,将来的环境公益诉讼应将原告资格赋予公民和民间非政府组织而不应赋予行政机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