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95)
2023(11763)
2022(9846)
2021(8963)
2020(7302)
2019(16260)
2018(16434)
2017(30005)
2016(16940)
2015(19195)
2014(19658)
2013(19302)
2012(18943)
2011(17719)
2010(18493)
2009(17403)
2008(17499)
2007(16308)
2006(15063)
2005(14161)
作者
(53914)
(44902)
(44841)
(42560)
(29086)
(21471)
(20170)
(17330)
(17279)
(16514)
(15753)
(15266)
(14978)
(14770)
(14469)
(13720)
(13309)
(13177)
(13018)
(12859)
(11959)
(11279)
(11154)
(10643)
(10216)
(10151)
(10132)
(10015)
(9328)
(9183)
学科
(89882)
经济(89780)
管理(45260)
(39482)
(30731)
企业(30731)
中国(26321)
地方(26317)
方法(25753)
(21446)
(21406)
数学(20867)
数学方法(20536)
业经(19287)
(16514)
地方经济(16099)
(15764)
(15332)
金融(15324)
(14914)
银行(14880)
(14514)
农业(14490)
理论(14282)
(13317)
(12576)
贸易(12564)
环境(12558)
(12547)
(12165)
机构
大学(260872)
学院(260198)
(107792)
经济(105253)
研究(101636)
管理(86216)
中国(77261)
理学(70738)
理学院(69718)
管理学(68173)
管理学院(67689)
科学(62736)
(58751)
(54600)
(51298)
研究所(48895)
(47123)
中心(44237)
(44035)
(39731)
师范(39296)
财经(38808)
北京(38306)
业大(36716)
农业(36611)
(36012)
(35152)
(34692)
经济学(33525)
(32792)
基金
项目(155159)
科学(119539)
研究(114966)
基金(107865)
(94659)
国家(93798)
科学基金(77424)
社会(71372)
社会科(67331)
社会科学(67312)
(62167)
基金项目(55273)
教育(52717)
(52202)
自然(47230)
编号(46834)
自然科(46058)
自然科学(46040)
自然科学基金(45161)
资助(44974)
成果(41628)
(39474)
重点(35996)
课题(35442)
(33220)
发展(31804)
(31295)
(30910)
国家社会(29140)
(29098)
期刊
(143077)
经济(143077)
研究(88995)
中国(63914)
学报(45758)
(45466)
科学(40219)
(39846)
教育(37295)
管理(35958)
大学(34206)
学学(31827)
农业(30512)
(28364)
金融(28364)
技术(24367)
经济研究(22549)
业经(21866)
财经(21456)
(18747)
问题(18170)
(15581)
图书(14610)
(14461)
技术经济(13861)
世界(13800)
(13724)
国际(13444)
(12649)
论坛(12649)
共检索到4369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季萍  
随着现代理性主义的发展,人类对理性的认识也不断深刻。马克思.韦伯首先将理性分为实质理性与形式理性,并对二者进行深入分析,在他看来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将认识重心从实质理性向形式理性转化的过程。而我国现代经济法肩负着促进市场发展、克服政府失灵、克服市场失灵的重担,在我国当前形势下,公众对法治的呼唤尤为强烈,这种对秩序的呼唤,很大程度上就是对形式理性的呼唤。因而在这种形势下给我国现代经济法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指明了今后的发展方向—以形式理性为核心并与实质理性形成有机统一。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佳慧  刘玉红  刘玉锋  
公平与效率的矛盾一直是经济法学界研究和讨论的主题,寻找一个支点,使两者在经济法的理论和实践中达到平衡是学者们孜孜以求的核心问题,笔者认为,在公平与效率之间无法作出简单的价值评价,解决问题的重点并不在于取舍时公平优先或者效率优先的问题,而应是在具体的制度建构上把握经济法的特性,找到公平与效率最佳结合的落脚点。在本文中,笔者引入法律经济学的观点,力求在确定一个新标准方面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学稳  
国际经济法是国际公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经过了三个阶段的形成与发展。特别是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知识产权组织成立,国际知识产权的法律地位日益突出,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也就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如何推动更公平、平等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和知识产权法律的完善与发展,是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曾华群  
国际经济法的合作发展原则是南北矛盾的产物,解决南北问题是该原则的最主要目标。其主要内容是,各国应进行合作,以促进建立公平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促进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就“合作”与“发展”而言,发展是权利、目标,合作是责任、手段。该原则的法律效力依据是,反映国际社会的“法律确信”,遵循国家主权平等原则和民主原则,并在实践中不断增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孔德周  
文章运用辩证系统思维,通过对中国经济建设中主要矛盾的分析,揭示了经济法的价值——通过公平,实现整体的、长期的、协调的高效益,认为经济法的价值是一个多元的、多层次的系统。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国道  
一、稳健性原则的产生和发展 稳健原则萌生于会计受托责任盛行的19世纪,其真正的起因则是会计估计和不确定性。众所周知,会计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很难正确估计,这需要会计人员做出估计和判断。并且这种不确定性,很难正确估计,这就客观上要求会计人员稳健地处理各项会计实务,因而,稳健原则便应运而生。 稳健原则又称为稳健主义,其含义是指:对于资产和收入具有几种可能价值的话,应按其最低的价值来陈报;而对于负债和费用具有几种可能价值的话,则应按其最高的价值陈报。因此,稳健原则意味着,在资产计价及损益确定时,若有两种以上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晓芬  董玉宽  
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优选模式,它强调以循环生产模式替代线性增长模式,表现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和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环境无害化”,以最小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不断完善循环经济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必将有助于提高我国国民经济的竞争力,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挚萍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旋律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需要法律的支持。经济法的目的和使命决定了它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 ,经济法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结合是历史的必然。经济法应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进一步改善自己的内容和体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竞舟  
文章认为,我国经济法的设立过程中,存在个人经济发展、企业并购、国际贸易等方面的经济发展权的矛盾,为此,应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调整、公平和效益兼顾、完善"第三国"协调机制等方面入手,相应调整经济法的内容。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永贞  
一、网络经济在新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网络向各个经济领域的广泛渗透以及网络企业的不断发展形成了当今社会的网络经济,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并呈现出所在新世纪的主导地位、主要有以下的原因:现代网络经济对经济的贡献不仅在于它本身的信息传播作用,网络优势服务于经济建设,使生产者直接面对消费者,减少了传统经济中存在的中间环节,减少了流通时间和流通费用、降低新产品的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避免重复劳动和无效劳动,合理配置资源,设置虚拟仓库货架的店面,实现小库有生产、销售、降低生产、缩短运营同期;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传递速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大洪  
现代社会经济与法律全面渗透和融合的态势,导致本世纪法经济学的兴起。它运用包括成本效益在内的经济理论方法和价值观研究分析评判几乎所有的法律问题,给人以全新的启迪,对最具经济性的经济法无疑更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本文正是以此为基点,对经济法成本...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全先银  胡滨  
经济法的目的是关系到经济法正当性以及经济法价值取向的重要问题。作者首先回顾了西方经济法产生之初的经济法目的目的,然后分析了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研究经济法目的的意义和发现经济法目的的方法,最后提出我国经济法的目的及其顺序。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顾华详  
从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实践来看,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经济法发展的基本经验是:坚持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法治经济,市场经济基础性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并用,横向经济关系与纵向经济关系的平衡结合,经济集中与经济民主的对立统一,公法与私法在一定范围内相互渗透融合,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国人立足于国情研究本土经济法的发展路径。我国未来的市场经济还要大发展、大突破,为之保驾护航的经济法必须努力实现科学发展,不断提高全面、综合、系统、平衡、适度调控与规范"两只手"的能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文星  
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我国改革和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必然产物。要实现科学发展观这一任务离不开作为上层建筑的经济法的指导作用。经济法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法律,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实现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我们必须完善和发展经济法。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郑飞  
税法作为经济法之下的一个重要的法律部门,其理论发展明显超过了其他部门经济法的研究,也为进一步的经济法法治建设提供了相应的指导。具体而言,这种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主体平等、利益对等、程序公正、立法统一四个方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