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56)
- 2023(7637)
- 2022(6401)
- 2021(5777)
- 2020(4572)
- 2019(10288)
- 2018(9990)
- 2017(19953)
- 2016(10719)
- 2015(11913)
- 2014(12080)
- 2013(11967)
- 2012(11594)
- 2011(11051)
- 2010(11583)
- 2009(11178)
- 2008(10926)
- 2007(10227)
- 2006(9633)
- 2005(9087)
- 学科
- 济(69366)
- 经济(69318)
- 管理(33354)
- 业(28067)
- 企(23349)
- 企业(23349)
- 方法(20666)
- 数学(17872)
- 地方(17753)
- 数学方法(17702)
- 中国(15074)
- 农(14000)
- 业经(12946)
- 财(12760)
- 地方经济(12633)
- 制(11942)
- 学(11541)
- 贸(10276)
- 策(10275)
- 贸易(10269)
- 易(9927)
- 融(9509)
- 金融(9508)
- 银(9139)
- 银行(9139)
- 体(9129)
- 行(8878)
- 环境(8784)
- 农业(8694)
- 理论(8424)
- 机构
- 学院(169119)
- 大学(168775)
- 济(84933)
- 经济(83306)
- 研究(61894)
- 管理(61411)
- 理学(50874)
- 理学院(50360)
- 管理学(49738)
- 管理学院(49402)
- 中国(48817)
- 财(40712)
- 京(34252)
- 科学(31355)
- 财经(31241)
- 所(30596)
- 经(28096)
- 经济学(28013)
- 中心(27284)
- 江(27085)
- 研究所(26801)
- 经济学院(24721)
- 范(23162)
- 师范(23082)
- 财经大学(22701)
- 北京(22309)
- 州(21534)
- 院(21318)
- 农(19523)
- 师范大学(18354)
- 基金
- 项目(94774)
- 科学(75609)
- 研究(75262)
- 基金(69095)
- 家(57556)
- 国家(57031)
- 社会(50929)
- 科学基金(49060)
- 社会科(48322)
- 社会科学(48310)
- 省(35479)
- 基金项目(34150)
- 教育(34143)
- 编号(30343)
- 划(29531)
- 资助(29380)
- 成果(27208)
- 自然(27190)
- 自然科(26485)
- 自然科学(26480)
- 自然科学基金(26014)
- 课题(22187)
- 部(22107)
- 发(21898)
- 重点(21338)
- 国家社会(21310)
- 性(20273)
- 教育部(19860)
- 人文(19497)
- 社科(19069)
共检索到2811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冯肇伯
近年西方国家力图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以治理持续达3年之久的经济停滞。然而,这些政策措施与效果却受到各自国家累积多年的经济症结的掣肘与束缚,其结果将使年内的经济增长回升乏力,个别国家的停滞可能还将持续下去。欧洲一些国家为治理停滞,暂时放弃本币汇价的稳定,而另一些国家则否,这就造成今日的欧洲货币体系分崩离析。但是近年各国在推行松的货币的政策的同时,随时着意于以不致引发通胀为限的政策思想,很值得我国借鉴。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冯肇伯
去年以来,西方各国经济的不平衡性异常突出。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在货币政策的理论依据、运作工具与操纵方式上,也作了根本性调整,推行了20年之久的货币主义政策已为美、英所正式放弃。这一调整有利于经济复苏,但要真正取得成效,尚待各国从各自经济症结出发锐意整治。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涛
正确地分析判断经济金融形势,是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基础。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的国际宏观经济形势,然后具体分析了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我国货币政策的选择。
关键词:
经济 金融 形势 货币政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高正平 李睿
一、我国目前经济过热了吗? 自从2002年8月份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强劲增长势头,国家统计局上半年公布的数据表明,今年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劲升了9.9%。虽受非典影响,今年上半年GDP仍然增长了8.2%,工业生产、投资、出口和金融业等国民经济的多项指标增速成为1997年以来的最高点,汽车制造、钢铁、房地产、能源等行业发展迅猛、产销两旺,电力供应曾一度出现了多年不见的“卖方市场”。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何晓
对我国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强劲,今年一季度增长9.7%,物价水平也走出了通货紧缩的阴影,但与此同时却又有可能陷入通货膨胀当中。央行为此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稳定物价,防止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江苏人民银行经济金融形势分析课题组
当前治理整顿任务基本完成,经济结构初步调整,经济秩序进一步好转,这为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自1990年下半年以来,信贷投入连续超经济增长,企业效益低下,三项资金居高不下,问题仍很突出,。如何判断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中央银行应采取什么样的货币政策,是必须回答的尖锐理论和现实问题。信贷膨胀:通货膨胀的潜在压力增大我国货币供应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表明,信贷投入是货币供应量的主要决定因素,货币供应量增长与信贷供应量增长存在着高度正相关性。以江苏省近年的金融数据为样本的定量研究结果显示,信贷供应与各层货币供应量M0、M1、M2的最大相关系数高达0.987、0.989、0.986,时滞期分别...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彤彤
当前经济形势分析及货币政策建议李彤彤物价指数历来是企业和居民直接可以感受的灵敏显示器,是判断经济生活稳定与通货膨胀程度的主要依据。针对年初物价攀升过快,通货膨胀压力进一步加大的趋势,中央银行配合经济政策落实,继续紧缩银根,严格控制投资规模及信贷规模,...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周骏
论货币政策周骏(一)货币政策是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为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而采用各种方式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政策总称,它是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指导货币供应和信贷活动的准则。货币政策是一个国家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它服从于总的经济政策...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赵何敏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尤其是企业经营机制改革的强化和国家调整产业结构力度的加大,我国失业问题日益严重并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再就业工程已成为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然而,由于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在短期内无法消除,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将成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贾德奎 胡海欧 黄燕
货币政策操作的“规则与相机抉择”之争由来已久 ,但近期西方经济学界对货币政策规则的研究表明 ,几乎所有的货币当局都倾向于折衷地进行政策操作 ,而且 ,作为货币当局制定政策的基准 ,规则本身也是相对灵活的 ,也会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作出适当的、系统性的反应。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规则 相机抉择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徐敏
引言 二次大战后,西方国家货币当局曾追求过很多目标,主要有价格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汇率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由于历史和战后经济情况的差异,各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也不尽相同,战后美国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生产能力严重过剩;日本面临的是经济恢复和高速增长的问题;联邦德国因在20年代和战后都有过恶性通货膨胀的经历,则对通货膨胀更为敏感。因此,从战后到70年代中期,美国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胜 邹恒甫
本文在融入垄断竞争和名义刚性的两国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中,分析了定价方式和国际货币政策设计问题。在允许部分厂商采用不同于Calvo交错价格调整的后顾性定价法则的情况下,可以推导出关于短期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之间的新的均衡关系,于是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就可以得到类似泰勒法则的最优利率政策。此时,最优利率的设定不仅受到国内通货膨胀、产出缺口的影响,而且还和国外产出波动的情况相关。最后,我们以中美两国的实际数据为样本对理论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
关键词:
通货膨胀 产出缺口 定价方式 利率政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威廉·C.杜德利 赵天奕
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时,其速度不仅要考虑经济预期,还要参考金融市场对去货币政策宽松化的反应为应对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衰退,美联储共实施了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零下限的联邦基金利率为实现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制定的就业和通货膨胀目标作出了贡献。2015年,随着美国经济复苏及FOMC双重目标的实现,联邦基金利率可能会提高,美联储会适度收紧货币政策。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谭岳衡
1988年9月,党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进行治理整顿,国务院发出了《关于进一步控制货币、稳定金融的决定》。根据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金融部门实施了“控制总量、调整结构、保证重点、压缩一般、适时调节”的货币信贷政策。经过一年多来的治理整顿,宏观经济形势正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过热的经济增长开始降温,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基金膨胀势头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陈享光 李晶晶
货币政策能否影响就业,经济学界并没有形成共识。古典经济学、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极端自由主义学说,都否定货币或货币政策对就业的影响,而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金融深化论、调节学派、货币循环理论和现代货币理论等则给予了不同程度的肯定回答。尽管西方不同经济学流派存有争议,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缺陷,那就是没有区分社会再生产中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因而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货币政策影响就业的逻辑和路径。实践中二级银行体系下货币政策实施过程贯彻了生息资本的逻辑,货币供给和货币资本化直接服务于金融资本而不是产业资本,助推了金融化和虚拟经济的扩张,造成对产业资本和就业扩大的限制。走出货币政策理论和实践困境的关键在于正确区分货币与货币资本,厘清货币政策影响就业的理论逻辑,创新货币政策理论,在此基础上构建扩大就业的新型货币政策。
关键词:
货币 货币资本 货币政策 充分就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