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74)
2023(6007)
2022(4957)
2021(4860)
2020(4109)
2019(9621)
2018(9399)
2017(17909)
2016(9848)
2015(11199)
2014(10970)
2013(11157)
2012(10837)
2011(10252)
2010(10390)
2009(9866)
2008(9946)
2007(8792)
2006(8005)
2005(7543)
作者
(29591)
(24786)
(24633)
(23654)
(15942)
(11802)
(11074)
(9634)
(9515)
(8977)
(8820)
(8366)
(8336)
(8215)
(8135)
(7722)
(7369)
(7244)
(7195)
(6693)
(6665)
(6057)
(6015)
(5772)
(5696)
(5567)
(5546)
(4979)
(4961)
(4928)
学科
(48344)
经济(48290)
管理(23926)
(23225)
方法(20888)
数学(18365)
数学方法(18215)
中国(18074)
(17636)
企业(17636)
(11785)
(11435)
贸易(11429)
(11212)
(11200)
(10673)
(10170)
业经(8566)
(8255)
银行(8236)
(8143)
金融(8142)
(8020)
农业(7555)
(7475)
(6690)
地方(6633)
产业(6489)
关系(6480)
理论(6467)
机构
大学(160689)
学院(154123)
(74367)
经济(73350)
研究(62829)
管理(52358)
中国(48118)
理学(44555)
理学院(43923)
管理学(43212)
管理学院(42914)
科学(35959)
(35407)
(33583)
(32660)
研究所(29870)
财经(27235)
经济学(26058)
中心(25649)
(25047)
(24345)
经济学院(23410)
北京(23242)
(22742)
师范(22556)
(21943)
(21837)
财经大学(20380)
业大(19500)
科学院(19160)
基金
项目(96916)
科学(77675)
基金(74409)
研究(70758)
(65914)
国家(65443)
科学基金(54600)
社会(48351)
社会科(45936)
社会科学(45923)
基金项目(37902)
自然(33062)
教育(32669)
(32591)
自然科(32344)
自然科学(32330)
自然科学基金(31838)
资助(31448)
(29870)
编号(25609)
(24282)
成果(23113)
重点(22870)
中国(22794)
国家社会(21947)
(21144)
教育部(21025)
(19283)
大学(19010)
课题(18991)
期刊
(81867)
经济(81867)
研究(54654)
中国(30469)
学报(26670)
科学(25325)
(24737)
(22124)
大学(20436)
管理(20126)
学学(19032)
教育(17038)
财经(15958)
(15110)
金融(15110)
农业(15082)
经济研究(14694)
(14000)
(12254)
问题(11827)
世界(11395)
国际(11130)
技术(10853)
业经(9426)
(8751)
技术经济(7966)
(7528)
统计(7211)
经济问题(6909)
资源(6630)
共检索到2405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袁霓  
就业结构是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它反映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以及社会劳动力资源投入方向的总体状况,在国民经济全局运行和就业活动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从就业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行业结构等方面分析了当前中国就业结构的现状,发现中国就业结构变化基本上与配第—克拉克定理相符,但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变动幅度并不是完全一致,存在显著的不均衡性。由此从经济水平、投资结构、技术水平、对外贸易等四个角度分析了中国就业结构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失衡与城乡就业结构失衡是中国就业结构存在的两个重要问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袁霓  
就业结构通常反映了一个国家社会劳动力的利用状况及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方向与水平。文章从就业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行业结构等方面分析了当前中国就业结构的现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失衡、城乡就业结构失衡、地区就业结构失衡是中国就业结构存在的重要问题。文章最后分析了中国就业结构调整的路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田光进,张增祥,周全斌,乔颜友  
通过对 1 999年全国 6 6 7个城市就业结构的分析可以发现 ,我国就业仍然以工业为主 ,金融保险、房地产等第三产业就业比重较低。城市规模不同 ,就业结构也出现差异。规模越大 ,采掘业、建筑业、工业就业比重越小 ;金融保险、科教、行政等服务业比重越大。而商业、交通运输业比重相差较小。我国城市就业结构具有一定的地带差异 ,东部地带工业、金融保险、房地产业相对比较发达 ,从业职工比重较大 ;西部地带城市交通、文教及行政等方面所占比重较高。近 1 0年来 ,我国城市就业结构变化很大 ,总的趋势是科教文卫、商业等第三产业大幅增加 ,工业、行政等行业增长较慢。通过对全国各种行业就业的频率分布可知 ,除采掘业外 ,其它行业多呈正态分布 ,城市专业化程度较低。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唐聪聪  陈翔  
就业结构变化是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提升劳动生产率、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劳动力就业的内容与形式不同,就业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目前,以劳动力向服务业转移、私营经济吸纳更多劳动力为主要特征的就业结构变化愈加明显。就业结构的变化是一个时期经济体技术条件、产业结构、市场主体类型变化的结果。伴随着科技进步不断催生出新产业,劳动力市场需求发生变化,现代产业内部衍生出新职业、新岗位来吸纳更多劳动力就业。在信息技术普及的条件下,劳动力技能提升,劳动者具备向现代产业转移的素质与禀赋条件,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优化就业结构空间格局对于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文星  袁志刚  
中国的城市化率低,农村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高。就业人口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超过40%,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比重不到33%。缓解中国就业压力的主要途径包括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改革,将经济增长模式由以外需为主调整为以内需为主,通过城市化协调区域和城乡发展,实现就业机会在地区和城乡之间的平衡,进一步放松管制和打破行业垄断,促进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爱文  莫荣  卢爱红  
就业结构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尺。就一般意义上讲,就业结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就业结构包括就业的产业结构、职业结构、城乡结构、行业结构、性别与年龄结构、所有制结构、技术结构、地区结构,狭义的就业结构是指就业的产业结构。本报告重点研究就业的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与城乡结构。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二震  任志成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FDI)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之一是促进中国就业结构的演进。FDI促进中国就业结构演进主要有两个路径:一是推进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二是促进劳动力素质结构升级。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就业导向性引资,并通过发展外资经济来促进就业和劳动力素质的提升。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红宇  
众多对中国城乡居民收入问题的研究 ,都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张的原因 ,归结于中国的农民太多 ,使农业经营的规模不经济 ,相对于农业的产出 ,农业劳动力是低效率的。要扭转这种收入差距存在和扩张的态势 ,就要努力调整劳动力就业的结构偏差 ,推动农村劳动力最大限度的转移 ,以农村劳动力在非农领域的充分就业 ,实现农民收入增长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但是 ,需要创造什么条件、制定什么原则 ,做出什么努力 ,怎样达到这个目标 ,这构成了本文关注和希望解决的基本问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彩玲  
辽宁就业结构调整对策●李樱木大张彩玲一、当前就业压力所提出的问题辽宁是我国计划体制最早实施、贯彻最彻底的地区之一,强大的体制惯性使其向市场转轨也必然最为艰辛和困难。这也正注定了“九五”开局辽宁要承受国民经济跨世纪发展过程中所有重大战略难题集于一身的历...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宋锦  
本文通过对比中国非农就业的行业分布和收入增长1995—2013年期间四个时间点上的情况,用布朗分解方法分析了收入增长的原因,重点考察了行业分布变化所代表的产业结构调整对收入增长的贡献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劳动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市场化改革所带来的收入机制的完善,低技能劳动力的大量供给使中国产业结构向低技能低收入的方向倾斜发展,这不利于整体收入的增长和分配。近年来产业转型对收入增长的贡献作用开始加强,这会成为新时期中国劳动收入的新增长点。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抗私  王振波  
本文利用"结构偏离度"指标测度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三次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偏离程度,利用"偏最小二乘通径"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工业化水平、技术水平、对外开放水平是造成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失衡的主要因素,而市场化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爱文  
就业结构调整及对特殊就业群体的影响王爱文一、中国就业结构的调整趋势与不同行业工资水平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就业结构的变化和工资水平的增长是建国以来最快的时期之一。就业产业结构、行业结构、所有制结构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既在不同程度上校正了改革以前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庆丰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通过计算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灰色绝对关联度,测算我国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滞后时间。结果表明,灰色关联分析不但可以说明两者之间的滞后关系,还能准确反映滞后时间的长短。我国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滞后性,第一、二、三产业的就业结构滞后时间分别为9、8、3年。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华初  
作者利用投入产出技术中的结构分解(SDA)模型定量测度1997~2002年中国主要行业的就业变化。研究结果显示,总体来看消费使中国就业人数增加了1.93%,投资使就业人数增加了2.63%,出口使就业人数增加了3.95%,其他原因使就业人数增加了2.56%,进口使就业减少4.89%,技术进步使就业人数减少了6%。出口对就业增加作用最大,投资和消费都对就业增加有积极作用,但消费启动是扩大就业的根本途径。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车伟  蔡昉  
在分析就业弹性变化的基础上 ,本文考察了入世对就业的影响。总体上来看 ,WTO对就业的影响在方向上和目前就业的发展和变化趋势一致 ,这就决定了入世对就业不会造成净负面影响。但分三次产业来看 ,入世对就业的影响是不同的。农业是受入世影响和冲击最严重的行业 ,但农业因此而损失的就业机会只相当于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的极小一部分 ,约占 0 .7~ 1 %左右 ,入世对农业的影响和冲击主要体现在收入而不是就业上 ;入世对工业就业的影响有正有负 ,这要依具体工业行业特点而定 ,但增减相抵 ,入世对工业就业仍然具有增加效应 ;最后 ,入世将大大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 ,第三产业就业是中国入世最大的收益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