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72)
- 2023(5555)
- 2022(4385)
- 2021(4586)
- 2020(3299)
- 2019(7459)
- 2018(7383)
- 2017(11292)
- 2016(7768)
- 2015(9070)
- 2014(9159)
- 2013(7695)
- 2012(7102)
- 2011(6782)
- 2010(7133)
- 2009(6255)
- 2008(6014)
- 2007(5877)
- 2006(5414)
- 2005(4959)
- 学科
- 教育(23492)
- 济(15704)
- 经济(15685)
- 中国(14027)
- 管理(12296)
- 理论(10542)
- 教学(9153)
- 业(8906)
- 学(8225)
- 企(7312)
- 企业(7312)
- 政治(6570)
- 思想(6260)
- 农(5880)
- 思想政治(5464)
- 政治教育(5464)
- 治教(5464)
- 德育(5414)
- 发(5368)
- 研究(5025)
- 学校(4928)
- 发展(4913)
- 业经(4794)
- 展(4786)
- 学法(4614)
- 教学法(4614)
- 革(4396)
- 高等(4295)
- 财(3947)
- 农业(3863)
- 机构
- 大学(105729)
- 学院(96502)
- 研究(37731)
- 教育(34142)
- 范(28878)
- 师范(28768)
- 济(25267)
- 京(24315)
- 经济(24263)
- 师范大学(23657)
- 管理(22381)
- 科学(22287)
- 中国(19665)
- 所(18502)
- 理学(18327)
- 理学院(17856)
- 江(17605)
- 管理学(17134)
- 管理学院(16907)
- 北京(16766)
- 研究所(16739)
- 职业(16066)
- 技术(15895)
- 中心(14649)
- 财(14422)
- 州(13885)
- 院(13451)
- 教育学(13004)
- 农(11354)
- 财经(11148)
- 基金
- 项目(54919)
- 研究(52667)
- 科学(43868)
- 教育(35296)
- 基金(32817)
- 社会(29133)
- 社会科(26816)
- 社会科学(26807)
- 成果(26580)
- 家(26552)
- 国家(26043)
- 编号(25619)
- 省(24188)
- 课题(23125)
- 划(22868)
- 年(20778)
- 科学基金(20690)
- 规划(16370)
- 基金项目(15518)
- 项目编号(15474)
- 性(15119)
- 度(15035)
- 重点(14472)
- 研究成果(14215)
- 大学(13917)
- 部(13896)
- 阶(13602)
- 段(13541)
- 阶段(13515)
- 发(13425)
共检索到1689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陈国荣
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已成为学术界研究并关注的热点,但如何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目前尚未涉猎。试从以中国化的理论观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路,以时代化的实践观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以大众化的方法观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实效等三个方面作深入的分析、探讨。以求用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纵深发展的最新成果,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实效性,科学研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前沿性问题。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红琳 王建东 常婉婷
大学承担着专业领域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学生角色转型教育、就业指导教育等多方面培养的重任。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大学生思想培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把握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实现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以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为研究基础,结合大学生特殊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对大学生特殊群体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的若干实际问题提出可行的指导意见。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宋伟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大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具备"双主体"的工作意识,关注大学生合理的现实需要,促进大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袁方
本文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前提、主渠道、主导者、文化环境和内在动力,总结提炼出一条以加强学科建设、形成多层次课堂教学体系、培养优秀师资力量、打造丰富校园文化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主要内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路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凤双
马克思主义文化动力观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鲜明特色,从马克思主义文化动力观视角研究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挖掘马克思主义文化动力观的阶级性、实践性、指导性和时代性特征,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动力之源。文章在解读马克思主义文化动力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并以马克思主义文化动力观为指导,探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丛建伟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是人的主体性、价值性和发展性的统一。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受社会因素、职业因素和个人因素的影响,面对资源共享机制亟待完善、个性价值尚未得到重视、职业规划空间狭窄的问题。对此,提出人的社会性、人的主观能动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管理中的作用;基于人的本质性,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管理的现实性;尊重个性,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管理的有效性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对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胡伟鹏
伴随着高校教育工作的不断改革与持续发展,高等教育体系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重视,其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对于新代大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思想信念教育、科学思维培养以及社会责任引导等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可以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发展提供有效的思想力量,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发展,并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融入对高校思政教育课程来说,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知识及其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科学运用的深入了解,这对于现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宝贵的教育价值。本文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书,展开有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简要概述,进一步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作用意义,并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的科学路径,以期促进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良好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周智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与发展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给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指明了方向,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也具有重要理论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大众化和时代化,也给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当前,我国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包括马克思主义教育基础理论、教育发展和教育评价三大研究领域,高校思政理论教育的本质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高校思政理论教育也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要途径和手段。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吕一军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本文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并对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指导,切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人的全面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刘维兰
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时代赋予思想理论教育工作者光荣而艰巨的新使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一致性,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途径,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弱化的现实,从教育环境、教育者及其教育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措施,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从而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思想政治教育 话语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吴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发展实际形势结合所形成的、一种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它对于现代青年学生可以起到理想信念教育、社会责任引导等重要作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融合,不仅可以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对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教育指导作用,帮助他们快速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的有效结合,而且有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政治意识、思维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促进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教学质量的快速提升。笔者在参与2019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9SJB612)、2019年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辅导员工作研究委员会专项课题(19FYHLX046)等基金项目的过程中,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一书的阅读,选择就高职思政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融合的相关问题展开深入分析,并围绕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创新策略进行详尽解读,力求助力我国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取得良好发展成效。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孙婉 杨坤 许勇
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不断深入,如何和在大学生中培育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提升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信仰,也已成为当前高校教育的重要课题。鉴于此,文章就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
关键词:
大学生 信仰 马克思主义 价值观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文
当下我国高校在新形势下如何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利用现代新媒体手段拓展其教育渠道,已经成为新的历史阶段所面对的新课题。我国高校思政教育面临如何实现科学发展这一新的历史使命客观要求,以及服务和谐社会这一新的社会功能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是必然趋势。由赵汉杰撰写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及新媒体路径的实践探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研究和利用现代新媒体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渠道,都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作者以全新的视角全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思政教育 媒体教学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韩琼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推进,大学生意识观念呈现出愈发多元化的发展倾向,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为其思政教育高质量构建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学生思政教育所涉及的各教育主体应当切实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形态与大学生思政意识现状构建科学的教育体系,为培育思政素质、专业素养与综合素养兼备的大学生队伍提供助力。由莫春菊编著、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公共性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书,系统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公共思想,并结合我国传统文化中个人之外的家国情怀理念与西方公共性理论进行对比研究,以其理论构建的绝对优势揭示了其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高度指引意义。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凤梅 王弘 陈静
针对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研究多囿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与氛围,带有明显的显性思维痕迹与意识。应以"大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拓展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同辈群体的影响、校史文化的熏陶。
关键词:
大学生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家庭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