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45)
- 2023(2781)
- 2022(2204)
- 2021(2403)
- 2020(1779)
- 2019(4225)
- 2018(4430)
- 2017(6063)
- 2016(4842)
- 2015(5639)
- 2014(5850)
- 2013(4824)
- 2012(4533)
- 2011(4522)
- 2010(4879)
- 2009(4223)
- 2008(4235)
- 2007(4139)
- 2006(3837)
- 2005(3756)
- 学科
- 教育(19791)
- 中国(9928)
- 济(7890)
- 经济(7879)
- 理论(7787)
- 教学(6472)
- 管理(6169)
- 学(5807)
- 业(4296)
- 思想(4264)
- 政治(3999)
- 企(3869)
- 企业(3869)
- 发(3707)
- 思想政治(3659)
- 政治教育(3659)
- 治教(3659)
- 德育(3629)
- 革(3562)
- 发展(3520)
- 研究(3462)
- 展(3397)
- 高等(3308)
- 改革(3249)
- 学法(2899)
- 教学法(2899)
- 学校(2897)
- 教育改革(2813)
- 计算(2516)
- 技术(2510)
- 机构
- 大学(67526)
- 学院(60881)
- 教育(30089)
- 研究(24729)
- 范(23650)
- 师范(23623)
- 师范大学(19572)
- 京(16437)
- 科学(13869)
- 济(13603)
- 经济(12931)
- 职业(12599)
- 所(12376)
- 教育学(12044)
- 管理(11953)
- 江(11884)
- 北京(11781)
- 技术(11172)
- 研究所(11102)
- 中国(10706)
- 州(9442)
- 理学(9361)
- 中心(9122)
- 理学院(9065)
- 教育学院(8948)
- 财(8925)
- 职业技术(8663)
- 管理学(8644)
- 管理学院(8478)
- 院(8307)
共检索到1109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朱旭东
20世纪以来,当代西方教师教育思想的发展形成于全球化的社会历史背景之中,建立在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哲学思潮从对立走向融合的理论基础之上,同时也反映了对教师认识的思想变化逻辑,即从强调对教师职业功能性的认识,到强调对教师作为完整的人的认识。当代西方教师教育思想具体包括科学主义、技术理性主义、能力本位主义、专业主义、人文主义、叙事主义、反思主义、多元文化、现象主义、建构主义、知识主义、幸福主义与分析教育哲学等教师教育思想流派。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郭芳
当代西方叙事主义教师教育思想以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为核心,包含两种取向:一是基于个体建构的理论取向,以加拿大学者康奈利和克兰迪宁为代表提出教师个人实践知识研究;二是基于社会建构的理论取向,以英国学者古德森为代表提出教师群体文化和思想共识的知识研究。二者都以叙事为基本研究范式,前者逻辑起点是个体实践,后者则强调社会结构中的个体,彼此相互补充,构成对教师专业知识的完整全面认识。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育球
当代西方分析教师教育哲学以分析哲学为哲学基础,以语言和逻辑分析为主要特征,对教师教育问题进行元研究。约翰·威尔逊通过"成为教师"、"教学"等相关概念群的分析,厘清了"教师教育"这一日常概念。伊斯雷尔·谢弗勒对那些否定教育理论与研究对教师教育有着重要意义的怀疑论者进行了深刻的逻辑批判。他揭露了这些怀疑论者化约论的逻辑谬误与技术主义的肤浅。虽然分析教师教育哲学自身存在一些问题,但它对教师教育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且发展前景可期。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高鸾
建构主义教师教育思想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已经成为美国等西方国家教师教育的主流范式,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教育项目声称是建构主义取向的教师教育。建构主义教师教育思想认为,教师知识具有实践性、个体性、情境性、缄默性、整合性,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既是实践者也是研究者,教师教育是基于真实情境、实践体验、交往对话和自我更新的教育。教师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以建构主义原则和理论为基础进行教学的教师,让正在成长和发展中的教师建立一种建构主义知识观。建构主义教师教育的实践影响可以概括为消解权威、激活关系、打破界限、在实践中生成意义。
关键词:
西方建构主义 教师教育 教师知识 教师观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倩 李子建 宋萑
本文以西方教师教育的研究话语为线索,梳理西方教师教育近二十年来的研究脉络,从当代西方教师教育研究话语的迁移和转向中分析基于西方实证研究的教师成长和培养的规律,以期为我国当前的教师教育改革实践搭建具有国际视野的教师教育研究平台。
关键词:
教师教育研究 话语 西方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程晋宽
西方教育管理研究新思潮的出现,是与西方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教育改革的浪潮以及对现代主义基本原则的批判紧密相连的,对当代西方教育管理的研究与实践产生了巨大影响,它们试图超越西方实证主义教育研究的传统,是对西方传统教育管理科学的假设做出的挑战。
关键词:
教育管理 实证主义 后实证主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毛菊
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反思主义教师教育思想,以蔡切纳、瓦利为代表,其思想可分别归纳为"个体-社会"倾向、"个体-伦理"倾向的观点。二者都跳出了囿于个体反思指向的局限,从社会、伦理更为广阔的视角认识反思主义教师教育。反思主义教师教育思想对教师教育理论和实践有重要影响,但也有尚待完善之处。
关键词:
反思主义 教师教育 教育思想 美国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肖川
当代教育思想基本特征表现为鲜明的人性化特征;蕴涵着浓烈的生命意识,关照独特的生命主体;强调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性的培养与生成;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关照学生个人的幸福;注重教育的生态学意义,引入"生态伦理教育价值观";强调教育和人自身的完整性等等。当代教育思想犹如一个浩瀚的大海,博大而精深。因此,当代教育思想基本特征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关键词:
教育思想 人性化 个性 主体性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肖正德
通过对西方和谐教育思想的发展脉络进行溯源性追寻,我们可以发现其发展历程经过萌芽、形成、发展和多元变革四个基本阶段。考察西方和谐教育思想的发展脉络,于当今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所需的和谐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促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谐地发展,设置全面和谐的课程;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创设安全自由的和谐课堂,构建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
西方 和谐教育 和谐社会 和谐发展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龙宝新
专业型教师教育绝非我国教师教育变革的终点,当代教师教育发展的新态势内蕴着我国教师教育形态转换的契机。这一转换的大致路向是从专业型教师教育走向文化发展型教师教育。在当前,这一转换的发生既有其逻辑前提,又有其实践基础。关注教师的身体形态,摆正教育理论在教师发展中的位置,以教师文化为纽带来整合教师的发展方式,是当代教师教育形态转换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
专业型教师教育 教师文化 形态转换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戴伟芬
在美国,社会取向教师教育课程思想逐渐成熟起来,它假设了教师是知识与社会的转换者,试图在教师教育课程中培养教师实现教育公平的社会道德和责任感、知识和技能,使得教师能够在美国多元化群体学生日益增长的环境中进行有效教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戴伟芬
学术取向、专业取向、社会(公正)取向共同构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教师教育课程思想的三大价值取向。专业取向教师教育课程思想以教育学科为中心,相信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知识基础的作用,在教育研究和专业评判的基础上,致力于建立专业教师队伍。学术取向教师教育课程思想以通识教育、任教科目为中心,通过教师掌握其知识结构,并把其注入教师教育课程中,完善教师的知识体系,促使教师形成良好的教育判断力。社会取向教师教育课程思想是在美国面对日益多元化的教学环境下,把教师当做转化型知识分子,赋权增能,以社会重建、改造为中心,实现教育和社会公平。三大价值取向的思想体现出了融合与多元模式的思想特征和发展趋势,构成了当代...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兰英
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在教师,教学理论研究的重心在教师,这一认识极为突出地表现在西方现代教学理论研究中。本世纪以来国外教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方面就是教师理论研究。70年代以前研究的重心在于揭示教师的个体行为与学生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上,而70年代以后教学研究的重心则日益聚焦在教师的教学意识、愿望和信念等内在思想过程和品质是如何影响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业发展这一方面,由此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教师教学思想研究。本文阐明了这一研究取向产生的缘由、研究现状以及未来研究的趋向,以期为我国教学理论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教学 教师 教学思想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赵萍
自20世纪70年代起,在心理学和社会学有关人类自我和社会性发展研究的基础上,教师职业生涯研究形成了发展取向(阶段模型)、叙事取向(自传模型)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动态取向(动态模型)三种理论取向及其研究范式。发展取向的研究认为教师的职业生涯随年龄和教龄增长呈现线性的阶段特征;动态取向的研究则认为教师的职业生涯表现复杂,呈非线性的动态生涯轨迹;叙事取向的研究则更加关注教师个体对职业生涯的理解和主观能动性对教师职业生涯的影响。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曾令英
当代基础教育教师存在诸多消极教育情感。这与当代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过度关注自我利益、过甚的物质欲望和偏个人功利的竞争欲望密切相关。老子在"无为"思想中提出"慈爱""简物欲长德性"和"少私利多奉献",对当代教师在教育中强化爱生意识、弱化物质欲望和弱化个人功利性竞争带来重要启示,利于当代教师在教育中形成积极的价值追求,调控消极教育情感,提升教师道德素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