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33)
2023(4430)
2022(3850)
2021(3635)
2020(3008)
2019(6840)
2018(6716)
2017(13234)
2016(7357)
2015(8121)
2014(8049)
2013(7978)
2012(7675)
2011(7176)
2010(7712)
2009(7364)
2008(7540)
2007(7220)
2006(6727)
2005(6398)
作者
(21127)
(17534)
(17365)
(16740)
(11548)
(8274)
(7809)
(6751)
(6711)
(6576)
(5998)
(5934)
(5871)
(5745)
(5742)
(5368)
(5284)
(5133)
(5064)
(5024)
(4597)
(4288)
(4267)
(4139)
(4050)
(4006)
(3975)
(3851)
(3479)
(3468)
学科
(28996)
经济(28961)
(25394)
管理(24324)
(22025)
企业(22025)
(10196)
(9865)
中国(9434)
(9210)
方法(8417)
(8361)
业经(7511)
地方(6887)
(6324)
(6323)
贸易(6318)
农业(6240)
理论(6229)
(6160)
数学(6146)
及其(6144)
数学方法(5994)
政策(5962)
(5773)
银行(5767)
(5573)
教育(5517)
(5502)
(5431)
机构
学院(111569)
大学(111426)
(46774)
经济(45657)
管理(41406)
研究(39898)
理学(33988)
理学院(33601)
管理学(33170)
管理学院(32903)
中国(30717)
(25266)
(23792)
科学(21748)
(20200)
(19240)
财经(18721)
研究所(17749)
中心(17330)
(17132)
师范(17076)
(16754)
北京(15539)
(15227)
(14747)
(14039)
师范大学(13450)
财经大学(13397)
经济学(13385)
业大(12174)
基金
项目(61360)
研究(49612)
科学(48569)
基金(43481)
(36377)
国家(35983)
社会(30889)
科学基金(30676)
社会科(29233)
社会科学(29226)
(23539)
教育(23139)
基金项目(21490)
编号(21357)
成果(20138)
(19995)
资助(18262)
自然(18158)
自然科(17701)
自然科学(17698)
自然科学基金(17405)
课题(15780)
(14105)
(13995)
(13884)
重点(13820)
项目编号(13103)
(13034)
(12461)
(12421)
期刊
(62098)
经济(62098)
研究(41385)
中国(24277)
(20168)
管理(18149)
教育(17445)
(14555)
学报(14386)
科学(14339)
(14169)
金融(14169)
大学(11459)
财经(10689)
学学(10297)
业经(9718)
技术(9483)
农业(9432)
经济研究(9232)
(9200)
问题(7793)
(7673)
图书(7079)
国际(6893)
(6583)
论坛(6583)
现代(6221)
世界(5831)
改革(5678)
(5678)
共检索到1887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方忠平  
当代电视纪录片的生产立足于文化消费和审美期待立场,尝试将纪实美学和戏剧美学相互渗透,促成了纪录片叙事策略朝向后现代美学新风的转身。电视纪实娱乐叙事的奇观化策略,凸显影像或场面的视觉奇观及其快感的最大化;电视纪实叙事的碎片化则强调剪辑加工的碎片式的组接链条,构建立体叙事空间,强化纪实叙事的美学体验;电视纪实叙事的工艺化色彩采取技术理性向艺术表现的渗透的工艺美学标准所产生的陌生化视角,拓展纪实画面的视觉张力,造就纪录片画面内在力度和力量缔结成而成的纪录片影像的非凡气质。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彭伟  
影像是信息时代文化传播、表现和建构的重要媒介与形式,作为配合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项目而创作的大型电视纪录片《中国大运河》,正是以影像的方式完成了对中国大运河文化的全面展示、形象构建与视觉传播。文章主要研究该片对中国大运河文化的影像构建与叙事策略,寻求大运河主题影像创作与运河文化建构的有效路径,以期对今后的相关纪录片创作有所裨益。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蔡绍硕  
见证医患群体之间情感传递过程的医疗纪录片,通过影视叙事使观众洞悉社会创伤并感悟健康生活。国产医疗纪录片《中国医生》通过医患群体生命故事的影像再现,实现受众个体身份与健康社会关系的中介构建,使受众在情感体验中获取医学知识,并对生命意义进行思考,由此,医疗纪录片完成了叙事伦理的建构。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唯依  
《水果传》是由云集将来制作的科普纪录片。文章认为该片成功的原因,一方面是通过多样的拍摄手段记录了多种水果,具有丰富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另一方面,影片立足于人文角度,不仅采用拟人化的解说赋予水果以人的特征,而且巧妙地把水果和人类的认知相结合,表达了当下社会人类对自然、社会的认知和思考。该影片成为当下科普类纪录片的一个典范,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档案学通讯  [作者] 丁文霞  谢众  
档案与纪录片的纪实功能,使得它们在保存国家与民族的记忆上有着共通的属性,但二者毕竟形式不同,本质属性也不同,纪录片与档案在社会记忆功能建构上有其各自自身特色,影像时代纪录片有其独有的档案价值。随着纪录片拍摄门槛的降低,并非所有的纪录片都具有档案价值。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迎军  
方方的小说以作者独特的女性视角以及其对叙事策略的自觉,将个体家庭里的人伦关系置于社会转型的时代大视野下审视,通过对底层女性形象的塑造,探讨当代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进而反思女性自身所存在的某种文化缺憾或道德病痛,深刻表达了当代女性的生存困境和悲剧宿命。对作家叙事技巧的探究,既有利于揭示其文本内涵,兼得管窥作者对传统婚恋观、两性观、女性道德观等的思考。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张久珍  韩豫哲  
纪录片《书缘:纽约公共图书馆》的上映引起了人们对图书馆价值的关注和思考。文章分析了影片镜头中图书馆实体空间、教育中心、服务多元和社区中心四个方面的价值体现,讨论了上述价值的实现背后,资金、领导团队和馆员三方面的支撑因素。影片主要展示给我们的是图书馆的包容理念和助推社会包容的实践,我国图书馆界应该讲好图书馆故事,推动民众理解、爱上图书馆。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晓彤  王纲  
2018年12月,陈晓卿带着最新美食题材纪录片《风味人间》回归,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从叙事角度而言,《风味人间》依然采用板块化的叙事结构,结合了多种叙事方法;从视听语言的展现而言,注重展示奇观与仪式;最引人注意的还是《风味人间》的国际性探索,不仅拓宽了纪录片的深度,而且也为纪录片的国际文化传播指引了道路。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悦  尹如歌  
纪录片素有国家、民族的"家庭相册"的美誉,作为大众叙事媒介兼具真实性与艺术性,在视觉表达上更易于不同文化背景以及意识形态的受众所接受。中国纪录片中的国家形象存在着一个从被动局面向主动建构的演进,即自近代以来长期处于"他塑"的被动局面;自改革开放以来,以纪录片为代表的大众叙事媒介对于国家形象的主体性塑造具有显著提升,但亦有不足。从中国国家形象及近年纪录片等变化与发展现状分析来看,主要涵盖了从主题、叙事、传播三维度的嬗变以及纪录片内涵及叙事张力导致的国家形象话语转向。在"一带一路"语境下,存在国家形象等"软实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王靖  
印度现代印地语女性作家曼奴·彭达莉在其代表作《班迪》中展现了女性主义思考和成熟的女性叙事策略。她通过孩童的新颖视角,挖掘女性的内心世界并将其客观地呈现给大众。印度知识女性在传统男权社会中是处于边缘化的群体,曼奴·彭达莉巧妙地运用策略使"雪恭"这个印度知识女性的符号从社会边缘上升为小说文本的主体。她将自己对女性的关注和深刻的认识蕴藏在表层化的儿童视角中,既关注了离异家庭中儿童的遭遇,又对印度知识女性群体表现出了极大的人文关怀。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曲明媚  
詹姆斯·乔伊斯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的《死者》内涵广阔、艺术价值极高,并富有独特的音乐性和象征意义。除以上特色外,《死者》独到的叙事策略亦堪称另一闪光点,乔伊斯在这部作品中展现了空间建构和时间架设技巧,并在可靠与不可靠叙述之间来回穿梭,形成了独特的叙事景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沈冠东  曹丽平  
生态叙事设计是生态设计与叙事设计的融合,它体现了设计为提高人类生活品质的本质诉求,而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人类一切品质生活的根本。产品的包装设计一方面要从材料、结构、造型等方面尽可能地实现生态化,同时要以这种生态化的行动与图文叙事传递生态责任意识。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雷珏莹   王晓光   侯西龙  
[目的 /意义]在图像互操作框架和数字技术的应用背景下,融合数字叙事理念对图像进行解读、阐释、组织与传播,成为人文领域和文化机构关注的重要议题。因此,对图像数字叙事的研究与分析有助于提升数字图像资源的价值挖掘和意义呈现。[方法 /过程]通过梳理数字叙事理论基础和相关研究,构建图像数字叙事的基本框架,从叙事素材、叙事结构、可视化呈现、用户交互方式4个维度对基于国际图像互操作框架的图像数字叙事样本案例进行编码分析,总结归纳图像数字叙事的结构与策略。[结果 /结论 ]分析发现,图像数字叙事策略以图像的视觉媒介为核心,围绕图像的解读与意义建构选择叙事结构和逻辑,并结合可视化呈现设计最终实现叙事目的。当前图像数字叙事策略以传统叙事逻辑融合数字呈现方式的形式为主,图像内容解读的数字叙事机制与模式仍有待强化。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图像型资源的数字发布和叙事性呈现提供一定的理念指导和方法支撑。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舒涵  戚如强  
理想信念对青年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价值引领意义。关注年轻一代的思想动向和所思所想,是新时代推进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一环。青年群体借助即时性弹幕,不仅在虚拟空间的集体狂欢中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更是通过建构情感符号来询唤现实世界的集体意识,由此,一种新颖独特的理想信念建构机制得以创设。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在内容上突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基本遵循,在方法上加强与互联网技术的创新性融合,在话语上力求亲和化和生活化。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理想信念教育实践对提升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沈静  韩雨坤  胡姿娆  
系列纪录片《人生一串》的“烟火气”审美打破了以往美食符码认同范式,在空间层面表现为烟火人间的他者化,在视听层面表现为平民语态的具象化,在意境层面表现为日常情态的景观化。《人生一串》采取平实化叙事与独特的视角,凸显了“人”的主体地位,建构了后“舌尖”时代崭新的符码认同。《人生一串》秉持新媒体运营理念,采取独播与定制的一元传播模式、巨量反馈与互动的弹幕形态、引发话题与热度的跨平台运作,实现了传播模式的创新。《人生一串》为我国后续纪录片创作带来一定的创新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