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50)
2023(5040)
2022(4067)
2021(4198)
2020(3402)
2019(7667)
2018(7834)
2017(13195)
2016(8406)
2015(9690)
2014(10011)
2013(9194)
2012(8611)
2011(8178)
2010(8728)
2009(7892)
2008(7894)
2007(7508)
2006(6966)
2005(6275)
作者
(22012)
(18442)
(17946)
(17513)
(11732)
(8907)
(8474)
(7321)
(7085)
(6744)
(6302)
(6161)
(6069)
(6048)
(5839)
(5608)
(5511)
(5362)
(5359)
(5333)
(5187)
(4644)
(4445)
(4376)
(4200)
(4179)
(4150)
(4118)
(3735)
(3703)
学科
(29101)
经济(28961)
教育(20245)
管理(18259)
(17049)
(15609)
企业(15609)
中国(15414)
理论(13134)
(12560)
方法(12148)
(8384)
业经(7976)
数学(7644)
数学方法(7537)
(7431)
(7396)
教学(7001)
(5818)
(5790)
农业(5282)
发展(5277)
(5154)
地方(5051)
(4767)
研究(4620)
经济理论(4603)
社会(4602)
技术(4593)
思想(4495)
机构
大学(126005)
学院(118133)
研究(44525)
(38564)
经济(37453)
管理(35394)
教育(30597)
理学(29591)
理学院(29036)
(28881)
师范(28782)
(28341)
管理学(28325)
管理学院(28048)
中国(26197)
科学(25932)
师范大学(23802)
(22731)
(20878)
研究所(20412)
(20325)
北京(19114)
中心(17490)
财经(16302)
(15843)
技术(15183)
(15076)
(14980)
(14629)
职业(14563)
基金
项目(66670)
研究(57749)
科学(53644)
基金(44441)
(36939)
国家(36379)
社会(35917)
教育(35807)
社会科(32361)
社会科学(32345)
科学基金(30068)
(26739)
编号(26362)
成果(26279)
(24684)
基金项目(22073)
课题(21990)
(19034)
资助(17598)
(17060)
规划(16608)
重点(16471)
自然(16284)
项目编号(16026)
(16004)
自然科(15890)
自然科学(15886)
教育部(15660)
自然科学基金(15639)
(14650)
期刊
教育(51933)
(50449)
经济(50449)
研究(49975)
中国(34806)
学报(19178)
(17634)
科学(16363)
大学(15704)
(14141)
管理(13376)
技术(13161)
学学(12698)
职业(12171)
财经(10382)
农业(9452)
(9032)
图书(8334)
(7983)
论坛(7983)
技术教育(7801)
职业技术(7801)
职业技术教育(7801)
经济研究(7207)
(6895)
金融(6895)
业经(6704)
书馆(6442)
图书馆(6442)
高等(6373)
共检索到1983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振京  杨昌勇  
后现代主义是当代一种世界性的社会文化思潮,现代性是当代教育社会学和后现代主义共同的核心主题。从当代教育社会学中可以区分出后现代教育社会学和后现代主义教育社会学。当代教育社会学从阶层和性别向度对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的资本主义教育进行反思和批判,表明其具有了后现代意蕴,这也标志着后现代教育社会学的产生。批判教育学是当代教育社会学的后现代实践,是后现代主义教育社会学的具体表现形态。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余凯  徐辉  
后现代主义与当代教育思潮引论余凯徐辉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伴随着各种理论群体的喧哗与骚动,后现代主义登高一呼,成为欧美学界应者云集的理论思潮,其影响现已遍布哲学、社会学、美学、艺术、宗教等诸多领域。九十年代以来,一直持观望态度的教育学者们也开始对后...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施晓光  
后现代主义与高等教育施晓光随着美国日趋从一个生产型的社会转向消费型的社会,及其内外政策日趋从国家型政策转向地方型和国际型政策,一种新的社会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的观点、术语和各种假设业已渗透到美国文化的核心,并对美国整个社会乃至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组织...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谢明初  
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已从人文学科转到自然学科。作为人类知识典范的数学也受到这个思潮的冲击,不仅数学哲学观正在发生相应的转变,而且数学教育也表现出明显的后现代思维的特点。后现代主义的这种影响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影响。对西方这一思潮进行分析与批判,可以为我国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勇  
后现代主义自1870年英国画家查普曼用"后现代绘画"一同,来指称那些比法国印象派绘画还要前卫的作品以来,"后现代"陆续被引进了建筑、文学、哲学、历史学、社会学。一方面一些急于超越"现代性"的人常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应强  赵军  
后现代主义以研究语境、研究文本、研究方法三种形式呈现在我国的教育研究中,这种景观的存在既与教育理论的尴尬处境相连,也与我国呈现的一些后现代征象相关。在后现代主义视野下,我国教育理论研究的标准、对象、方法等都被置换到一个新的参照系框架下。后现代主义理论在我国缺少生成的土壤。教育理论界应采取辩证唯物主义态度对我国教育研究中的后现代主义持谨慎态度。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知津  宋正凯  
本文从后现代主义的角度,梳理了情报学发展的趋势,特别是对情报学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境进行了分析,认为情报学的发展具有非表达特质、不确定性、多元性和去中心化等后现代主义的典型特点,后现代主义趋势已经是情报学发展的既成事实。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丁振中  
后现代主义是崇尚非理性、主张去中心化、强调多元性、倡导平等对话与关怀、鼓励创造的批判思维方式或价值取向,教育从"现代"向"后现代"转向,职业教育理应作出反思,即克服同质化、标准化发展方式,鼓励多元化、差异化发展;克服"不见人"的管理现象,尊重师生主体地位;克服唯技能训练式教育,强化人文素质熏陶;克服封闭静态思想,设立开放式课程。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郑淮  杨昌勇  
20世纪70年代后期,一些学者将后现代主义引入教育领域,为教育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引发了检讨和批判现代教育理论的热潮。后现代主义为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观点,对教育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后现代主义批判教育的话语霸权和研究范式,同时倡导创新和多元的教育研究方法;解构教育理论的理性主义和主体性,弘扬人的非理性和主体间性;批判性地探讨了现代的教育目的、制度和课程体系等,强调教育的差异性和多变性。分析后现代主义对教育研究和教育理论的影响,有利于我们厘清它们的发展路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史斌  吴欣欣  
后现代主义是当前最具影响力和震撼性的学术思潮,它的出现几乎席卷和影响了人类理性的每一处思维领域。作为现代科学理性主义的产物,现代经济学在经济学方法论和经济学研究范式两方面都受到了后现代主义的质疑和批判。后现代主义对现代经济学的挑战,有助于促进对现代经济学研究的进一步反思和完善。
[期刊]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作者] 李红霞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对解构主义、虚无主义进行批判,主张"在解构基础上实施建构"。在此意义上,建设性后现代图书馆学的方法论阐释了反对"去本质化"、"去理性化"和"去主客二分化"。图书馆学研究成果的更新离不开方法论的更新,借鉴"建设性后现代"方法可以深化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为更加详尽地阐释图书馆现象提供了新的方法论。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王建冬  
情报学自诞生以来,一直受到后现代主义思潮的隐性影响和显性影响。显性影响体现在波普尔现代本体论思想、库恩科学历史主义以及社会建构主义的科学哲学在情报学理论中的显性引入与启发。隐性影响是指在新解释学和社会建构主义两种取向下的作者、读者与文本三者关系的后现代解读方法对情报学认知观和领域分析等基础理论的影响,从而情报学研究中形成一套关于作者、读者与文本关系的后现代解读体系。对20世纪中叶以来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情报学基础理论发展的种种影响进行系统梳理,为情报学界对于本学科基础理论的认识提供新的视角。参考文献61。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周林兴  苏君华  高建青  
本文论述了后现代主义给档案学课程研究带来的四个方面的启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莉莉  王小丽  
在现代主义范式的桎梏下,师生关系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将严重阻碍教育改革初衷的实现。本文拟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超越师生关系中所存在的这些现代范式的藩篱,重构一种平等、对话、宽容、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