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97)
2023(3789)
2022(2996)
2021(3113)
2020(2362)
2019(5638)
2018(5782)
2017(9060)
2016(6095)
2015(6934)
2014(7310)
2013(6362)
2012(6104)
2011(5846)
2010(6319)
2009(5768)
2008(5881)
2007(5599)
2006(5154)
2005(4948)
作者
(14982)
(12534)
(12241)
(11971)
(8029)
(6052)
(5653)
(5074)
(4744)
(4716)
(4264)
(4240)
(4098)
(4066)
(4009)
(3975)
(3700)
(3663)
(3631)
(3590)
(3590)
(3080)
(2999)
(2998)
(2932)
(2897)
(2806)
(2707)
(2521)
(2516)
学科
教育(19838)
(17617)
经济(17588)
管理(12299)
中国(11814)
理论(10963)
(9642)
(9259)
企业(9259)
(8769)
方法(6322)
教学(6277)
(5126)
政治(4672)
(4574)
业经(4463)
思想(4417)
发展(4222)
(4098)
(4039)
(3951)
(3867)
研究(3736)
(3704)
数学(3689)
思想政治(3619)
政治教育(3619)
治教(3619)
德育(3594)
数学方法(3542)
机构
大学(93683)
学院(85787)
研究(32882)
教育(28230)
(26980)
经济(26048)
(24302)
师范(24254)
管理(23831)
(21772)
师范大学(20179)
理学(19699)
理学院(19323)
管理学(18854)
管理学院(18638)
中国(18068)
科学(17732)
(16147)
(15998)
北京(15041)
(14955)
研究所(14429)
职业(12643)
中心(12492)
财经(12251)
技术(11909)
(11721)
(11207)
教育学(11052)
(11024)
基金
项目(45074)
研究(42962)
科学(37079)
基金(29163)
教育(29053)
社会(25119)
(23571)
社会科(23276)
社会科学(23270)
国家(23179)
成果(21391)
编号(20573)
科学基金(19031)
课题(18003)
(17863)
(17512)
(15812)
基金项目(13665)
规划(13190)
项目编号(12530)
(12523)
(12494)
教育部(11887)
重点(11840)
(11836)
资助(11553)
(11283)
(11237)
阶段(11213)
研究成果(11164)
期刊
教育(48905)
研究(41405)
(35390)
经济(35390)
中国(26771)
(13516)
职业(11561)
学报(11333)
技术(10762)
大学(10193)
科学(9695)
管理(9031)
财经(8189)
学学(7568)
技术教育(7371)
职业技术(7371)
职业技术教育(7371)
(7206)
(6419)
论坛(6419)
(6372)
高等(5697)
图书(5696)
成人(5330)
成人教育(5330)
(5276)
高等教育(5027)
经济研究(4927)
(4777)
金融(4777)
共检索到1467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傅安洲  阮一帆  
当代德国政治教育理论是德国学者对二战后德国政治教育、政治文化相互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理性认识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本文从政治属性、时代属性、本土属性、学科属性四个方面,阐述了当代德国政治教育理论的基本属性。其政治属性,体现为服务于政治教育这一特殊的"宪法保护方式"的思想体系和方法论体系,即在本质上服从服务于从公民政治文化建设方面维护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时代属性表现为政治教育实践现实语境的产物,生成于对战后不同时期政治文化及政治教育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作出的思想回应的基础上;本土属性体现为"德国向度"的政治教育理论,具有显著的国别特征;学科属性体现为其隶属于教育学,是理论教育学在政治教育领域的运用,并呈现出多学科交叉特征。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傅安洲  彭涛  阮一帆  
当代德国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由基本理论、管理理论和学校教育理论组成。基本理论体现了德国政治教育的政治属性,管理理论体现了德国政治教育的社会属性,学校教育理论则体现了德国政治教育的教育属性。它们反映了德国政治教育理论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的结构,从不同的层面指导着德国政治教育的实践。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宾  郝文清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属性。文化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属性。正确理解和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性,对于科学选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载体和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一、文化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属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性是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实践和教育形式,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现象和文化过程,有其内在的文化发展客观规律。应该说,人类所有的活动几乎都带有文化的印痕,都具有一定的文化性。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傅安洲  刘洋  阮一帆  
二战结束后,政治教育在德国的经济恢复、政治重建以及肃清纳粹思想等领域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战后不同时期所涌现出的政治教育思想理论,一方面反映出德国议会、政府和学术界对不同时期政治教育的认识历程,另一方面也指导了不同时期的政治教育实践。本文期望通过对战后联邦德国不同时期政治教育思想理论的研究,发现其变迁的规律和特征,为联邦德国政治教育思想理论的发展梳理出一条清晰的线索。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阮一帆  傅安洲  彭涛  
"二战"后,德国经历了由臣服型政治文化向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变迁和转型,实现了政治的西方民主化与现代化。这一转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联邦政治教育中心"所代表和推动的国家政治教育工作,充当了政治体系与政治文化之间的中介角色,在"二战"后德国社会形成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文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傅安洲  彭涛  阮一帆  
德国政治教育有深厚的传统和底蕴,其政治教育的概念与内涵与德语“政治”(Politik)的语源及德国古典人文主义“Bildung”教育观有深刻的渊源。当代德国政治教育作为公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对青少年的政治认知能力、政治认同感和政治参与意识的培养,注重“知”与“行”的统一,注重政治教育在青少年政治社会化中的重要作用。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范林芳  傅安洲  
政治课在德国学校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承载着重要的社会政治职能。政治课特殊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对课程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课程设计对政治课教学能否取得良好效果至关重要。本文试对德国政治教育课程设计的一般阶段及其特点进行分析,希望能对我国政治课教学有所启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傅安洲  阮一帆  
政治教育在战后德国政治文化由"臣服型"向"参与型"转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这一过程中,德国政治教育经历了三次重大变革,表现为政治教育价值取向的三次重要转换:从"种族纯洁与对外侵略扩张的工具"到"捍卫联邦德国宪法的途径",再到"追求人的自由和解放",最终转向"巩固政治认同与追求人的自由和发展的统一"。战后德国政治教育价值取向的转换,给我们以诸多启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孙东方  傅安洲  
二战后,德国政治文化实现了从传统的纳粹权威政治到现代民主政治的巨大变迁,其中德国政治教育的重构与发展在改变、创造、维系政治文化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本文主要从政治教育理念转变、政治教育目标的更新、政治教育内容和主题的转换、政治教育体系的重建与发展等方面来分析研究政治教育在政治文化变迁中的作用。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毛冰漪  赖浩明  
红色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二十八年波澜壮阔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所留下的伟大物质遗产和精神宝库,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的文化积淀和思想结晶。红色资源的精神内涵大体可归纳为"一个信念、两个坚持、三大精神、四好作风"四个方面。红色资源的外在表现形式能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传播,它的各种表现形式对当代青少年有着不同的影响,并发挥其独特教育功能。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李春华  上官苗苗  
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是思想政治教育学首先要阐明的前提性问题,它直接影响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目的、内容、价值等一系列基本问题的理解和把握。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界在该问题的总体方向上基本取得共识,但对内涵的理解和把握上还需深入研究。科学揭示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应坚持客观性、普遍性、内在性原则,以使自身更加逻辑自洽、严谨缜密,在更大程度上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朱燕婷  
<正>认同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社会科学研究中普遍讨论的话题。自觉展开对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理论探索,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题中之义,也是实现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诉求。由倪瑞华教授所著的《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基本理论研究》(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21年版)一书,聚焦于“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理论论域,以鲜明的问题意识为导向,对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基本理论问题作出了较为完备的阐释,
关键词: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阮一帆  傅安洲  彭涛  
政治社会化理论是当代德国大学生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之一。该理论是在对美国政治社会化理论吸纳与创新基础上产生的。它既强调公民学习和社会传播政治文化,又注重发挥政府在这一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并藉此构建德国政治教育的国家资源体系,对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继高  王建军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方法论",对其概念内涵的理解差异可以直接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体系建构的分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可以划分为世界观方法论、具体方法论、方法自身论、全面方法论和研究方法论等五类。近几十年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成果丰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取得了飞跃式发展,大大促进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勃兴。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八十年代是经验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阶段,这个时期研究还处于经验型研究阶段,侧重于具体方法的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