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45)
- 2023(3942)
- 2022(3354)
- 2021(3277)
- 2020(2776)
- 2019(6297)
- 2018(6140)
- 2017(10050)
- 2016(6679)
- 2015(8077)
- 2014(8141)
- 2013(7409)
- 2012(7043)
- 2011(6698)
- 2010(7115)
- 2009(6420)
- 2008(6326)
- 2007(6102)
- 2006(5601)
- 2005(5264)
- 学科
- 济(17073)
- 经济(17042)
- 管理(13762)
- 教育(11606)
- 业(11126)
- 理论(9250)
- 企(9172)
- 企业(9172)
- 中国(8954)
- 学(8001)
- 教学(7990)
- 方法(6203)
- 农(5209)
- 学法(5006)
- 教学法(5006)
- 研究(4764)
- 数学(4429)
- 财(4422)
- 数学方法(4254)
- 制(4229)
- 和(4047)
- 学理(4034)
- 学理论(4034)
- 业经(3999)
- 思想(3771)
- 政治(3661)
- 学校(3457)
- 农业(3357)
- 思想政治(3350)
- 政治教育(3350)
- 机构
- 大学(99366)
- 学院(91943)
- 研究(37879)
- 济(27156)
- 经济(26224)
- 科学(25959)
- 中国(24593)
- 管理(24163)
- 京(23530)
- 所(21031)
- 农(19831)
- 理学(19459)
- 范(19172)
- 研究所(19129)
- 理学院(19036)
- 师范(18932)
- 管理学(18231)
- 教育(18225)
- 管理学院(18083)
- 江(17272)
- 农业(15871)
- 北京(15588)
- 业大(15322)
- 中心(15293)
- 师范大学(15124)
- 财(14478)
- 技术(14164)
- 院(13541)
- 州(13471)
- 省(12288)
- 基金
- 项目(55173)
- 研究(42734)
- 科学(41275)
- 基金(34619)
- 家(31435)
- 国家(31032)
- 教育(24923)
- 科学基金(24139)
- 省(23613)
- 社会(22225)
- 划(21366)
- 社会科(20593)
- 社会科学(20581)
- 编号(19082)
- 成果(19060)
- 基金项目(17087)
- 课题(16575)
- 自然(15698)
- 自然科(15309)
- 自然科学(15299)
- 资助(15161)
- 自然科学基金(15017)
- 重点(14003)
- 年(13722)
- 大学(13018)
- 部(12323)
- 创(11676)
- 发(11670)
- 规划(11392)
- 项目编号(11382)
共检索到1628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书义
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的统一是现代人的基本特征,加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人类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普遍趋势。加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要求强化人文教育,重建教育理念,改革教育体制,完善教学体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以及注重大学生知识的内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杰 刘康声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是当今社会的主流精神,随着社会高速发展,人文与科学的交融越来越明显。无论是普通高等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首先都要把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作为主要目标。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作为学生各项能力素养发展的基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由此,文章提出了高职大学生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交融及其培养途径。
关键词:
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 高职教育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亚丽
从人文精神的内涵入手,指出人文精神重建,是当前高教的重要课题;指出共青团担负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任务;提出了团组织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
共青团 人文精神 人文素质教育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孙宁华
近年来,我国医患矛盾演化得越来越激烈,医患恶性事件频发,造成惨痛结局。在痛心之余反思这些事件背后的原因,除了因医疗卫生制度层面的设计缺陷和管理层面的执行不力,医生人文精神的缺失也是造成医患纠纷频发并上升为激烈冲突的重要原因。对于医学院校来说,应把人文精神的培养贯穿在学校办学和医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一、我国医学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人文素养在生源上的缺失。我国的招生制度规定医学专业只能招收高中理科学生,文理分科不仅使理科生与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何锋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构建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宝贵财富,而其中关注个人发展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和强调社会担当的"责任和忧患意识"应成为构建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核心内容。文学经典阅读、在践行中体悟传统文化精髓、利用网络教育平台的独特优势、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是构建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必要途径。
关键词:
传统文化 人文精神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春花 朱其训 邵卫旭
现代大学具有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的功能,其中,培养人才是大学教育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目的。而培养既具科学技术知识、又富于人文社会观念的新型人才,是当今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也正是现代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新的定位。因此,必须在人才观、教育模式、科学与人文的整合三个层面进行全新的思考,从而培养科学与人文精神并重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
现代大学 人才培养目标 科学与人文精神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肖沫
人文精神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种文化活动的内在灵魂与生命。在高校,人文精神表现出求真务实、追求真理、文明高尚、爱国敬业、与时俱进、不畏艰难的特征。当前,医学生人文精神的状况不容乐观:拜金主义泛滥,功利主义盛行,精神家园迷失,人文关怀淡漠等等,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新的时期必须加强对高校人文精神的培养,使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其全面成才。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医学生 人文精神 人文教育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王虹
21世纪许多问题的解决 ,都需要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起来。高校图书馆突出狭义教育性原则、尊重学生原则、参与原则和互动性原则 ,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为高校素质教育服务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素质教育 人文精神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其训 朱春花 邵卫旭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是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价值导向,它是一个人的灵魂,也是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人文精神的缺失必将造成大学生的畸形发展。因此,要培养和造就大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科学与人文精神并重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即汲取传统文化中的人文养料、重视人文科学、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
关键词:
大学生 人文精神 缺失 人文素质教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涂又光
论人文精神涂又光①人文精神,在中国,在西方,象一轮喷薄而出的海上红日,正在高等教育中升起。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高等教育发展的三阶段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从传说五帝到清朝末年,可谓“人文”阶段;近百年来,可谓“科学”阶段;正在发展为“人文·科学”阶段...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王毅
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 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科学技术服务于人文教育的全新尝试。本文从理性精神、进取精神、协作精神、敬业精神等方面论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贯穿于课程教学始终的实际状况,旨在说明“课程整合”对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的时代意义和重要作用,以期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能够引起重视与推广。
关键词:
课程整合 科学精神 人文精神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孙琛 黎江
人文精神是大学精神之"源泉",人文精神又是大学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也是大学文化发展的使命所在,更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命脉。人文精神教育是大学内涵建设的一项中心任务,人文精神教育是大学教育之本质与灵魂。从高度专业化的传统教育模式、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大学管理的泛行政化三个方面分析大学人文精神严重"滑坡"的原因,并对强化大学人文精神教育的可行路径进行探讨,主要包括创新办学理念,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摆脱传统惯性,重塑人文精神的文化内涵;积极营造大学精神家园,切实体现人文关怀。
关键词:
大学 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教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夏洪文
良好的现代信息环境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过程中具有引导、规范和陶冶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长期受“学科本位”观念的束缚,以及强调信息技术中的技术因素,导致信息技术教育在认识与实践层面上出现忽视人文精神培养的误区。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就是要坚持在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技术教育、意识培养以及教学和管理等方面体现人文精神,进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陆敏
大学生是连接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的桥梁,如何利用课程思政建设将高校思政教育融入教学和实践中,以此来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素养是当下值得探索的议题。由王昕晔、谢铮及宿哲骞编著,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人文精神的培养》一书基于课程思政建设内容,探索思政教育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的发展路径,为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素养提供思考借鉴。该书共分为六章。首先,辨析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概念区别,探讨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改革方式与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