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17)
- 2023(5793)
- 2022(4721)
- 2021(4508)
- 2020(3664)
- 2019(7809)
- 2018(7804)
- 2017(13903)
- 2016(7604)
- 2015(8219)
- 2014(7720)
- 2013(7332)
- 2012(6536)
- 2011(6066)
- 2010(6295)
- 2009(6243)
- 2008(5975)
- 2007(5731)
- 2006(5153)
- 2005(4399)
- 学科
- 济(25241)
- 经济(25216)
- 管理(19501)
- 业(15054)
- 企(12863)
- 企业(12863)
- 学(10245)
- 中国(9578)
- 农(8508)
- 理论(7927)
- 教育(7837)
- 业经(7156)
- 方法(6558)
- 财(6072)
- 地方(6049)
- 和(5472)
- 农业(5377)
- 制(5279)
- 教学(4710)
- 贸(4575)
- 贸易(4569)
- 易(4389)
- 环境(4267)
- 银(4256)
- 发(4255)
- 银行(4248)
- 融(4182)
- 金融(4180)
- 数学(4150)
- 经济学(4119)
- 机构
- 大学(102262)
- 学院(101696)
- 济(34379)
- 研究(33680)
- 经济(33407)
- 管理(32810)
- 理学(26675)
- 理学院(26252)
- 管理学(25572)
- 管理学院(25360)
- 中国(24617)
- 京(22122)
- 科学(20990)
- 范(18829)
- 师范(18687)
- 财(18212)
- 江(17181)
- 所(16598)
- 中心(15369)
- 师范大学(14830)
- 研究所(14746)
- 州(14380)
- 北京(13932)
- 财经(13710)
- 农(13677)
- 教育(13432)
- 技术(12845)
- 业大(12324)
- 经(12218)
- 院(11879)
- 基金
- 项目(60298)
- 研究(50240)
- 科学(46257)
- 基金(39660)
- 家(33419)
- 国家(33016)
- 社会(29932)
- 社会科(27963)
- 社会科学(27958)
- 科学基金(27701)
- 省(25251)
- 教育(24862)
- 编号(23285)
- 成果(21208)
- 划(20823)
- 基金项目(19931)
- 课题(16922)
- 年(15447)
- 自然(15418)
- 资助(15358)
- 自然科(15000)
- 自然科学(14997)
- 自然科学基金(14686)
- 项目编号(14429)
- 重点(14052)
- 发(13603)
- 性(12934)
- 规划(12684)
- 创(12596)
- 部(12532)
共检索到1666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高振宇
儿童学从诞生之日起,即致力于综合自然科学及人文社科等众科目之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以求对儿童有全面深刻之了解,但这个初衷直至近来才得以实现。儿童史正因此形势而生,旨在跨学科研究历史中之儿童群体。基于此领域在国内尚处于未开垦之境地,尤需率先明确其学科定位、研究对象及史料来源,以便正式著手第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
儿童学 儿童史 学科定位 研究对象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赵双
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我的阅读观》中指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阅读使儿童进入一个观察不到、抽象的知识世界,势必成为儿童精神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儿童处于生理与心理快速发育的重要阶段,儿童的精神成长更是儿童成长过程的关键。本文从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和图书馆学等多学科视野,来多角度研究儿童阅读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作用。各学科虽在研究视角、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但研究宗旨是多学科协同并进为儿童阅读的研究提供相互交融的多样性、全方位的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
阅读研究 儿童 多学科研究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孙蕊 郑建明
[目的 /意义]通过对国外儿童阅读相关文献的整理与分析,为我国儿童阅读的研究与推广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 /过程]采用文献调研法,搜集、整理国外20世纪80年代以来相关领域对儿童阅读的主要研究成果,对各学科视野下儿童阅读的研究内容、方法和特点进行具体分析。[结果 /结论]研究发现:1儿童阅读在国外受到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和图书馆学等多学科的共同关注,且取得了较丰富的研究成果;2各学科在研究视角、对象、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存在分野,但在研究取向、研究主题上也存在相互交融和借鉴之处。
关键词:
阅读研究 儿童阅读 多学科 国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妍璐
跨文化性是儿童哲学的本质属性,乃在于儿童哲学时常要求我们在儿童与成人之间进行视域的叠加而非视阈的消融。对不可协调的差别进行保持是跨文化哲学的基本主张,理解跨文化性是成人与儿童之间达成意义共创的必要条件。儿童哲学对童年与文明的冲突做出了深刻的反思和有力的行动,旨在以文化间的视角构建儿童与成人持续共享的可能性框架,协助教育者跨出对成人文化的固执与盲信,跨入对儿童文化的包容与尊重,最终使得一个互相成全、彼此关照的教育世界得以复归。
关键词:
儿童哲学 跨文化 儿童文化 成人文化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方明生
1960年出版的法国历史学者菲利普.阿里耶斯的《儿童的世纪》展开了近代家庭、儿童观形成历史的开拓性研究,成为儿童学领域中的经典。解读此书是儿童学重建工作中的一项必须的工作。从《儿童的世纪》所拥有的视野我们可以发现儿童学研究中综合的学际的重要课题,从中有可能寻找到破解现代教育难题的方向。
关键词:
儿童学 儿童观历史 家庭功能 家庭观念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范斌 宋耀萌
基于儿童权利视角审视社会治理现代化与儿童福利制度转型下的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对于提升城市治理质量、满足儿童福利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在权利主体—权利内容—权利保障的分析框架下,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具有促进儿童空间权利正义、培育儿童主体价值、保障和实现儿童福祉权益等重要意义。针对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中“儿童优先”原则悬浮、“保护与自主”相对失衡、制度设计碎片化等困境,需要坚持“儿童优先”原则,适当平衡“保护与自主”,完善儿童友好制度设计,以构建儿童友好的健康成长环境。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宇
根据儿童在儿童研究中地位和角色的不同,儿童研究可分为"对儿童的研究"和"有儿童的研究"。当前,"对儿童的研究"日益面临着来自认识论和社会学方面的变化的挑战,而"有儿童的研究"则得到来自儿童权利思想、新童年社会学和儿童哲学、儿童朴素理论研究的支持。"有儿童的研究"的实现需要保证儿童对于研究的"知情同意"权,尊重儿童在研究过程中的权利,选择有利于儿童参与的研究方法,吸收儿童实质性地参与研究的具体环节。
关键词:
对儿童的研究 有儿童的研究 参与 权利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建鲲 庞学光
儿童哲学课程在中国的普及面临着:西方的儿童哲学主要表现为学科课程,缺乏相关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研究;我国缺乏追求理性和培养未成年人理性思维的传统;各级教育机构在校本课程开发上缺少合作等问题。而康德对"知性"能力的阐述,当代心理学对"灵商"的挖掘,则为儿童哲学在中国的普及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为树立相应的学校教育观念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
儿童哲学 知性 灵商 校本课程 教育哲学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姚依洁 邱晟 吴佩凤 吴蓉雯 尹轶青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周加仙 贾玉雪
随着人类生物学研究领域突飞猛进的发展,由生物学、认知科学和教育学整合起来的新兴学科——教育神经科学应运而生。从生物学视角对学习和教育概念进行解读,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教育的本质。在这个学科的发展中,超学科的概念对于我们理解这个学科的实质以及推进超学科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日本的小泉英明院士领导的超学科队列研究为深入探索教育神经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途径。本期特别刊登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周加仙教授等对小泉英明院士的访谈,以飨读者。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骆蕾 谭斌
儿童文学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扮演过教育儿童、为儿童树立榜样的角色。另一方面,通过儿童文学这个平台,我们关于儿童的知识被不断地建构。社会化话语是这个建构过程得以合法化的根据。然而,这一话语中所隐含的独断性却否认和遮蔽了儿童是作为一种异文化的存在。"彼得.潘写作"视野对成长、成熟、社会化、教育等既有观念的社会学反思,提醒我们应该重新看待儿童的生活与教育。
关键词:
彼得.潘写作 儿童文学 儿童 教育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华
"儿童学"或"儿童研究"(child study)诞生于19世纪末欧美国家的"进步教育运动"与"新教育运动"。美国"儿童研究运动"的发起人霍尔(G.stanley hall)说:"通过儿童生长的过程去评判一种文明,通过适应个人自然生长的方法去评判一种学校制度"。这既揭示了儿童学的价值追求,又阐明现代民主教育与古代专制教育的重要分水岭——是否建基于儿童研究之上。我国民国时期的"新教育改革运动"是世界教育民主化运动的有机构成。因当时确立了"以儿童为中心"、"谋个性之发展"、"发挥平民教育精神"等理念,儿童学或儿童研究获得重要发展,并由此为我国教育现代化与民主化奠定早期基础。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华
伴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儿童学"或"儿童研究"成为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热门话题。"儿童学"概念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教育民主化运动,"儿童学运动"是教育民主化运动的有机构成部分。在美国和欧洲,由于"儿童学"研究过度倚重自然科学和量化方法,未能对复杂的儿童发展问题做出重要突破,最终走向式微。在前苏联,以维果茨基为代表的儿童学学者重视儿童发展的整体性和复杂性,采用多元而富有独创性的研究方法,紧密联系教育实践的变革,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形成了影响深远的"维果茨基学派"。总结世界儿童学百年来的发展,可将其内涵概括为三个方面,即一种尊重儿童独特价值的精神、一个独特的研究领域和一门具...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何红
关于儿童阅读学何红Abstract:Theresearchobjectofthestudyisthemotionlawofchildren'sredingsystemanditsrelatedfactors,thetheoreticalpartofw...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高振宇
儿童哲学(Philosophy for Children)是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席卷欧美亚各国的教育改革项目,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球重点推广的项目。我国自80年代末以来开始关注并研究儿童哲学,迄今已有三十余年,不仅推动了全国各地学校及幼儿园的教育改革,也为整个社会儿童观的转变做出了贡献。截至目前,对儿童哲学的工具化与技术化研究已经比较普遍,而原理性的深度研究仍待加强,儿童哲学与东西方哲学传统、当代教育学研究的前沿之间还联系得不够紧密,从而限制了它在教育学界的整体影响力以及对学校实践的指导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