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53)
- 2023(7699)
- 2022(6560)
- 2021(6378)
- 2020(5245)
- 2019(12144)
- 2018(11674)
- 2017(21660)
- 2016(11736)
- 2015(13688)
- 2014(13259)
- 2013(13083)
- 2012(12480)
- 2011(11721)
- 2010(11982)
- 2009(11118)
- 2008(11275)
- 2007(10153)
- 2006(9235)
- 2005(8540)
- 学科
- 济(52281)
- 经济(52211)
- 业(33389)
- 管理(32210)
- 企(27915)
- 企业(27915)
- 方法(21367)
- 中国(18231)
- 数学(17903)
- 数学方法(17692)
- 农(13694)
- 贸(12800)
- 贸易(12791)
- 易(12564)
- 学(11690)
- 业经(11068)
- 财(10663)
- 制(10386)
- 银(9047)
- 银行(9030)
- 理论(8869)
- 策(8847)
- 农业(8794)
- 行(8765)
- 融(8585)
- 金融(8584)
- 和(8408)
- 技术(8305)
- 划(8057)
- 地方(7804)
- 机构
- 大学(185823)
- 学院(179957)
- 济(81232)
- 经济(79906)
- 研究(70222)
- 管理(64668)
- 理学(55033)
- 理学院(54291)
- 管理学(53475)
- 管理学院(53109)
- 中国(52708)
- 京(40406)
- 科学(40233)
- 财(36331)
- 所(35679)
- 研究所(32631)
- 财经(29457)
- 中心(29158)
- 范(27415)
- 师范(27219)
- 经(27017)
- 经济学(26558)
- 农(26526)
- 北京(26416)
- 江(26134)
- 院(24522)
- 经济学院(23772)
- 师范大学(22493)
- 财经大学(21954)
- 业大(21780)
- 基金
- 项目(114395)
- 科学(91754)
- 基金(86238)
- 研究(85739)
- 家(76655)
- 国家(75682)
- 科学基金(63118)
- 社会(56828)
- 社会科(53915)
- 社会科学(53899)
- 基金项目(43753)
- 教育(40164)
- 省(39834)
- 自然(38511)
- 自然科(37644)
- 自然科学(37629)
- 自然科学基金(37043)
- 划(36287)
- 资助(35649)
- 编号(32745)
- 成果(29166)
- 部(27997)
- 重点(26826)
- 发(25247)
- 中国(25043)
- 国家社会(24940)
- 教育部(24381)
- 课题(24053)
- 创(23921)
- 创新(22438)
共检索到2815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新华 秦仪
对于沿海国和群岛国而言,国家的海洋能力是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有着面积巨大的海洋国土、众多的岛屿和广泛的海外利益,因此,在当代中国的国家能力建构中,不能不包括中国国家海洋能力的建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专门、全面和深入地从理论上研究中国国家海洋能力的内涵、维度与范围,把传统的政治学意义上的海权论与战略管理视角中的组织能力理论结合起来,并以此为指导,从资源、战略及能力维度的战略过程,来探索并实现当代中国有效的系统的国家海洋能力。
关键词:
中国 国家海洋能力 资源 战略建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靖宇 陈欢 许浩
自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生效以来,新一轮的"蓝色圈地"运动再次拉开帷幕。在这一进程中,中国至今仍然居于弱势地位,尚有一半左右的海域国土被某些外国势力所染指和侵占。为了有利、有理、有节地奋起捍卫国家的海洋权益,有必要深入探讨中国海域的国家安全问题。为此,应当扫描中国各海域划界争端的发展态势,认定中国捍卫海域国家安全的战略价值,分析中国海域国家安全的现存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做出关于中国海域国家安全的对策创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泽宇 张震 韩增林 孙才志 林迎瑞
区域海洋经济作为沿海地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测度其实现其对国家海洋战略响应程度的高低。本文梳理了中国各个时期海洋发展战略的演变趋势,运用以综合赋权法为基础的模糊识别模型、VAR模型及GIS空间技术对海洋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分析海洋经济与国家海洋战略之间的响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1996-2013年中国海洋经济低值地区发展速度提升较快,高值地区发展有减缓趋势,区域差距逐渐缩小,整体发展水平呈现波动性上升态势;(2)山东、浙江、江苏对国家海洋战略响应程度一直保持高水平,海洋经济向好的方向发展趋势明显;辽宁、天津、河北早期响应程度较高,2006年以后趋于弱递减平稳状态;上海、广西对战...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训华
国家海洋战略教育是从国家层面在教育、文化、科技、社会等领域面向全体国民特别是大中小学生开展的以提升海洋意识和培育海洋素养为目标的教育活动的总和,包括专业海洋教育、学校海洋教育、社会海洋教育、科技海洋教育、产业海洋教育、海洋文化教育等内容,总体目标指向培育海洋国家意识、锻造新型海洋观。战略教育的核心是学校海洋教育,难点是社会海洋教育,着力点是文化海洋教育。新型海洋观的价值核心是向海定陆、由海向洋,海洋国家意识在于海洋国家的思维意识,“海洋-国家-教科书”是深入推进海洋战略教育的关键逻辑。从儿童启蒙出发,讲好中国海洋故事,构建国民海洋图景。从“愿意听”到“听得懂”建构中国立场的海洋话语体系,做好顶层设计形成家校社一体的海洋战略教育推进体系。
关键词:
海洋教育 海洋意识 海洋战略 由海向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石明
国家治理问题是政治学最为核心、最为关键的命题。绿色治理的提出经历了"绿色政治"思潮的产生、"绿色行政"的实施和"绿色治理"新范式的出现三个阶段。实施绿色治理是推进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逻辑和现实选择,因为绿色治理是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基本目标和基本途径。推进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构建绿色协同治理体系,提升绿色治理能力。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克平
能源、资源、信息,这是支撑现代工业化社会的三大支柱,近年来,随着全球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世界能源消费增长很快,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已经探明的储量能否足以保证现代社会工业化过程中预期的进步?这是人们普遍关切的问题,因为能源不足,在七十年代已发展为一个全球性的危机,这给世界经济,尤其是西方经济以沉重的打击。所以,许多国家除采取节能措施以外,都将开拓新的能源视为一个重大而现实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来加以认真地研究。除却继续石油、煤等传统的载能体的勘探开发以外,各国都将核能的研究和利用视为未来能源的主体,除此以外,人们也越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阮航
儒家伦理在现代社会的命运和出路,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热点,同时也是一个颇为复杂的现实问题。对于儒家伦理如何实现现代转型,如何能够真正融入现实生活,理论界见仁见智。我们为此专门组织了一组笔谈,以期促进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陈恒通
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认真研究中国历史优秀的文化传统和全面吸收中国历史有效的治国经验。墨家"修身""量才"思想,对推进当代中国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
[期刊] 求索
[作者]
刘临达
当代中国国家治理有其相对完善的政治美学逻辑,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科学合理性之中包含着政治美学逻辑的有力支撑。国家治理在政治美学维度的合理配置,使得当代中国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实现宏观政治整合合理性、微观政治组织合理性,以及未来政治规划合理性。政治美学维度的成功安排,是当代中国开创"中国之治"的中国特色之"智"。深入分析和挖掘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政治美学逻辑,是对中国道路和中国方案的美学升华,为人类的发展和制度的创制贡献力量。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金森
把建设海洋经济强国作为跨世纪国家战略杨金森(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1990年第45届联合国大会做出决议,敦促世界各国把开发利用海洋列入国家的发展战略。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ZI世纪议程》指出,海洋是全球生命支持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学广 李鲁奇
基于对尺度重组现有分析框架和研究路径的探讨,运用"策略—制度"分析思路,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例分析了以海洋为定位的国家战略区域的建构。其中,策略建构旨在获得不同行动者的支持,关注"蓝色"话语的建构和基于领导权话语的尺度跳跃等策略;制度建构以区域制度架构的形成为目标,关注尺度结构本身的建构和重组,表现为区域协调组织的建立和调整、尺度间行政权限的转移、行政地域空间的整合和跨边界合作。这一思路结合了尺度研究的政治经济路径和后结构路径,对其它国家战略区域的分析也有一定借鉴意义。此外,研究还表明尺度重组是一个多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学广 李鲁奇
基于对尺度重组现有分析框架和研究路径的探讨,运用"策略—制度"分析思路,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例分析了以海洋为定位的国家战略区域的建构。其中,策略建构旨在获得不同行动者的支持,关注"蓝色"话语的建构和基于领导权话语的尺度跳跃等策略;制度建构以区域制度架构的形成为目标,关注尺度结构本身的建构和重组,表现为区域协调组织的建立和调整、尺度间行政权限的转移、行政地域空间的整合和跨边界合作。这一思路结合了尺度研究的政治经济路径和后结构路径,对其它国家战略区域的分析也有一定借鉴意义。此外,研究还表明尺度重组是一个多元的概念和多向的过程,并同地方上特定的发展条件和行动者之间复杂的权力关系相关联。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苏勇军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海洋强国建设需要人才支撑,而人才培养又离不开海洋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21世纪,我国海洋高等教育得到较快发展,但海洋人才总量不足、海洋高等教育区域发展不均衡、学科专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为此需要从宏观角度加强对海洋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推进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与海洋学科专业的有机衔接、推进海洋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协同发展、推进海洋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等方面,提升海洋高等教育整体水平,为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智力支持与人力支撑。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宋德星 白俊
作为陆海复合型国家,印度的海洋战略传统深受南亚次大陆内部政治生态、所处的地缘安全环境和海洋实践活动的影响,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历史变化,即印度的印度洋时代或曰经典时代、西方的印度洋霸权时代或曰达·伽马时代和现当代三个时期。在海洋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印度海洋战略传统和海洋安全思想,已经深深嵌入印度的战略文化之中,并对每一时期印度的海洋安全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发挥着根本性的影响。
关键词:
印度 印度洋 海洋战略传统 海洋安全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王茜 徐建华 陈嘉茜
在国家海洋战略背景下,建设"海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海疆地区军警民基本文化权益、巩固国家海防和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路径。文章分析海疆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现状,探讨国家海洋战略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系,提出"海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的定位和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