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12)
2023(6814)
2022(5323)
2021(4681)
2020(4135)
2019(9011)
2018(8876)
2017(17171)
2016(9220)
2015(10236)
2014(10074)
2013(10157)
2012(9135)
2011(7599)
2010(8490)
2009(8545)
2008(8641)
2007(8143)
2006(7260)
2005(7083)
作者
(26130)
(21758)
(21567)
(20290)
(14263)
(10197)
(9638)
(8193)
(8041)
(8020)
(7361)
(7344)
(7326)
(6773)
(6733)
(6365)
(6346)
(6287)
(6181)
(6148)
(5499)
(5401)
(5308)
(5173)
(4910)
(4901)
(4857)
(4662)
(4294)
(4121)
学科
(68819)
(67113)
企业(67113)
管理(49088)
(46286)
经济(46226)
业经(24067)
(21236)
方法(19100)
(18073)
财务(18061)
财务管理(17993)
(17310)
企业财务(17055)
技术(15105)
农业(13551)
审计(12148)
(12117)
企业经济(12106)
(11811)
(11094)
数学(10865)
数学方法(10826)
理论(10731)
经营(10729)
(10397)
技术管理(9803)
(9698)
中国(9681)
体制(8885)
机构
学院(144325)
大学(137311)
(63049)
经济(62039)
管理(61771)
理学(52174)
理学院(51795)
管理学(51464)
管理学院(51187)
研究(37572)
中国(34402)
(34002)
(28983)
财经(26486)
(24506)
(23816)
(21236)
商学(19883)
商学院(19735)
科学(19713)
财经大学(19098)
(19061)
(18727)
经济学(18090)
中心(17484)
北京(17416)
经济管理(17179)
业大(17136)
农业(16486)
经济学院(16319)
基金
项目(82381)
科学(67311)
研究(64814)
基金(60944)
(50267)
国家(49675)
科学基金(45727)
社会(43504)
社会科(41356)
社会科学(41340)
(34059)
基金项目(32296)
教育(28625)
自然(28037)
自然科(27374)
自然科学(27369)
自然科学基金(26974)
(26406)
编号(26179)
(25777)
资助(23849)
(21146)
成果(20771)
创新(18627)
(18537)
(18419)
重点(17871)
(17832)
国家社会(17715)
(17522)
期刊
(79592)
经济(79592)
研究(45964)
(34190)
中国(30750)
管理(28722)
(20931)
科学(16222)
业经(15619)
财经(14921)
学报(14837)
技术(14399)
农业(14385)
(13708)
金融(13708)
(12939)
大学(12577)
财会(12421)
经济研究(12103)
学学(12101)
会计(10451)
教育(10437)
技术经济(10313)
问题(10201)
(10150)
审计(9831)
现代(8738)
通讯(8405)
会通(8388)
世界(8117)
共检索到2289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刘力云  
从目前的情况看,审计机关的国有企业审计职责有些弱化,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强化审计机关的国有企业审计职责有充分的理论依据,也是当前现实的选择。强化审计机关的国有企业审计职责,要求审计机关不仅要开展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还要开展财务报表审计,同时针对目前国有企业经营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经营审计。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龙文滨   刁璇   缪明晋  
随着审计监督步入跨领域、跨部门、跨地域时代,审计机关外部沟通交流对发挥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作用愈发重要。本文以2013-2019年省属及以下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手工收集地级市审计机关(以下称审计局)与市政府,省、自治区、直辖市审计机关(以下称审计厅)及异地的地级市审计机关(以下称异地审计局)的外部沟通交流互动数据,研究审计机关外部沟通交流如何影响国有企业治理效率。研究发现,审计局与审计厅、异地审计局的沟通交流显著提高了国有企业的经济增加值比率,审计深度拓展是其内在机制;审计局与市政府的沟通交流效应不明显;审计局与审计厅、异地审计局的沟通交流效应在审计独立性和政府透明度较低的地区更明显,但在审计覆盖率和审计结果转化上有差异表现。本研究拓展了国有企业治理效率研究,并为国家审计的微观治理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提供证据。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陆迎霞  
本文从组织的外部研究解决内部审计增值功能发挥的方法,认为通过审计机关监督内部审计可以有效地提高内部审计的"免疫"功能;提出了建立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检查制度,建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结果的公告制度,建立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追究制度等实现路径。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赵佑莹  
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增强国有资本的使用效力,加大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作为"免疫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审计责任重大。近年来,企业审计逐渐从以监督约束、查错纠弊、批判揭露为导向的经济责任审计向以健全和完善管理体制、预防和抵御经济风险、维护和保障国家安全为目标的综合审计发展。在这一发展过程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刘玉玉  蔡春  王爱国  
基于审计全覆盖实施的背景,以地方审计机关为研究对象,探究地方审计机关不同维度覆盖率对国有企业治理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审计单位覆盖率和审计内容覆盖率,经济责任审计覆盖率对国有企业治理效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这一影响在国家审计机关信息透明度较高的地区更显著。除了直接纠偏外,国家审计覆盖率主要通过影响地方政府行为和政企关系而影响国有企业治理效率,具体作用机制表现为:一是国家审计覆盖率的提升通过缓解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了地方国有企业代理成本,进而提高了国有企业治理效率;二是国家审计覆盖率的提升通过强化权力监控降低了政府不当干预给国有企业带来的效率损失。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彭世泽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为了实现跨世纪的奋斗目标,关键是要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即: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阮滢  
本文由国有企业治理结构重构的核心内容之一,即提升审计委员会的地位,引发对内部审计重新定位包括内部审计与审计委员会关系的思考,进而提出在国有企业治理架构下内部审计具有服务于治理层的特点,应突出咨询顾问角色、保持传统监督角色及兼顾其他角色的观点。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杨建荣  
英国国有企业经历了国有化与私有化交织的漫长而复杂的发展变迁,英国也逐步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国家审计监督体系,值得中国国家审计研究与借鉴。本文从英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和监管体系安排出发,系统分析了英国审计署对本国国有企业进行审计的法律依据、对象、范围、程序和方法等,并基于英国审计署1984年以来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从一般财务收支审计、特定事项绩效审计、私有化审计等角度对英国国有企业审计的重点和内容进行了归纳总结;在阐述其审计结果运用途径的同时,提出了英国的经验对于当前深化国企改革特定历史阶段加强我国国有企业审计的重要启示。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青岛市审计学会课题组  侯杰  商建波  王健  朱立鹏  李媛  李广磊  荆夏宁  于晓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新方向。这将对国有企业审计提出新挑战。本文从国有企业审计的地位入手,立足于我国国有企业审计的现状,分析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部署,指出国有企业审计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挑战和需要作出的调整。在审计目标方面,应着眼于维护国资安全、促进深化改革、评价领导经济责任、改进公司治理等四方面。在审计范围和内容方面,应按照统分结合的思路进行拓展和深化,即在国企审计基本审计内容的基础上,按照国有企业分层和分类改革的思想,重点探索国有资本运营企业、公益性企业、自然垄断性企业、一般竞争性企业等国有企业的审计内容。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杨瑞平  吴秋生  
内部审计是基于加强组织内部管理而产生的一种活动。本文认为,为了实现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实现由国家监督型向内部服务型转变,必须做好改革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和充分调动内部审计人员主观能动性三个方面的工作。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李本明  
本文从国有企业自身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国有企业审计监督的性质与重点,区分了国家审计与稽查特派员(外派监事会)之间的关系,最后指出:国家对国有企业的审计必须从以直接审计为主转向以间接审计为主,充分发挥我们作为“最后”的审计监督者的职能作用,通过对投资者的审计、对监事会的审计、对社会中介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来间接地监督国有企业经营状况,为国家、政府制订产业政策、实施宏观调控服务。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王兰君  
本文通过分析关联交易利弊,梳理国有企业关联交易存在的风险点,提出实用性审计程序与方法,并运用案例进行说明,以助力实现国有企业在关联交易领域内部审计的提质增效。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杨开元  霍晓艳  刘斌  
以2007—2019年省以下地方国有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双重差分(DID)模型,实证检验了2015年开始的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改革对地方国有企业审计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财物统一管理显著降低了省以下地方国有企业的审计风险;在经济发展水平高、财政压力小的地区以及投资者监督弱的企业中,人财物管理改革对地方国有企业审计风险的降低作用更加显著;人财物管理改革可以通过提高国家审计质量和降低地方国有企业的代理成本进一步降低审计风险。研究结论对完善我国审计管理体制、加强审计监督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