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72)
2023(8910)
2022(7605)
2021(6702)
2020(5806)
2019(12746)
2018(13059)
2017(24924)
2016(13096)
2015(14726)
2014(14501)
2013(14454)
2012(13563)
2011(12587)
2010(13005)
2009(13048)
2008(12617)
2007(11309)
2006(10608)
2005(9824)
作者
(37179)
(31030)
(30375)
(29268)
(19697)
(14452)
(13985)
(11687)
(11593)
(11040)
(10606)
(9977)
(9951)
(9721)
(9403)
(9359)
(9100)
(8926)
(8806)
(8733)
(7985)
(7491)
(7380)
(7114)
(7113)
(7007)
(6671)
(6649)
(6078)
(5920)
学科
(76965)
经济(76912)
管理(39561)
(34038)
(27595)
企业(27595)
方法(24545)
数学(21329)
数学方法(21188)
中国(20332)
地方(18671)
(15563)
(15156)
业经(14162)
(14031)
地方经济(13359)
(12525)
(12238)
贸易(12227)
(11926)
银行(11923)
(11824)
(11481)
(11225)
金融(11223)
(10136)
环境(9879)
农业(9704)
(9282)
理论(9120)
机构
学院(201276)
大学(201220)
(95333)
经济(93530)
管理(72197)
研究(68354)
理学(60493)
理学院(59874)
管理学(59061)
管理学院(58678)
中国(54159)
(46534)
(41508)
财经(36393)
科学(36295)
(33881)
(32661)
经济学(31369)
(30227)
研究所(29728)
中心(29706)
经济学院(27883)
(27044)
师范(26888)
北京(26784)
财经大学(26619)
(24694)
(23754)
(22743)
业大(21504)
基金
项目(114952)
研究(90735)
科学(90707)
基金(82717)
(69077)
国家(68497)
社会(60139)
科学基金(58554)
社会科(57067)
社会科学(57053)
(44461)
基金项目(42375)
教育(41673)
编号(37702)
(36528)
资助(34116)
自然(32785)
成果(32656)
自然科(31933)
自然科学(31925)
自然科学基金(31318)
(26849)
课题(26641)
重点(26059)
(26017)
国家社会(24912)
(23818)
(23617)
项目编号(23306)
教育部(23252)
期刊
(118994)
经济(118994)
研究(71594)
中国(38510)
(35858)
管理(29171)
学报(23596)
科学(22857)
(22275)
金融(22275)
(21646)
教育(21551)
经济研究(21067)
财经(19951)
大学(18715)
业经(18005)
技术(17596)
学学(17454)
(17359)
问题(15858)
农业(14409)
(13885)
国际(12026)
技术经济(11758)
商业(11074)
统计(10312)
理论(10277)
现代(9762)
经济问题(9654)
世界(9468)
共检索到3221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朱明春  
一、不平衡的客观性和平衡协调的必要性关于经济发展中区域不平衡的客观性,以及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出现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扩大的"马太效应",经济学理论和实践都已充分说明,我认为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 要素秉赋及历史基础的差异.包括自然地理条件、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等生产要素,经济发展的历史基础等多方面,构成区域经济发展初始条件和发展基础的差异.2. 区域经济组织能力、效率和发展中竞争能力的差异.区域产业结构和城镇化水平等空间结构,区域经济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差异,都直接影响资源配置和转换的效率,从而形成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萌  
在经济金融化、金融全球化的当今世界,任何一国的货币政策都会受到他国经济政策的影响。在维护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前提下最大化实现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关键是要处理好我国货币政策与别国的货币政策的关系,也就是要利用国际协调来解决这个矛盾。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鲁敏  侯博  
一、经济增长路径经济增长对于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使其始终是经济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而对于各国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遵循什么样的发展路径,理论界主要有两种选择,即平衡增长和不平衡增长。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朱军  
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视角下讨论开放经济环境中的"财政协调政策"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通过构建基于中国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及采取数值模拟的方法,本文研究发现:当外部利率增加1%时,一国产出水平、债务余额和消费水平均受到了负向冲击。此时,增加预防拨备支出能够减轻利率冲击的影响,但也会降低总产出;采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则会增加经济产出。对比而言,采取"相机抉择"的财政刺激计划比提供"预防拨备支出"更能够稳定宏观经济。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郭树清  
本文从全球的角度历史地分析了中国经济的对外失衡和内部失衡。作者认为,贸易顺差和储蓄剩余不是判断一国经济强弱的绝对标准。中国国际收支持续较大顺差,反映了中国独特的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暴露了收入分配、要素价格和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的深层矛盾。在促进了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国经济的失衡也延缓了产业升级,加剧了通货膨胀与资产泡沫威胁。外部不平衡与内部不平衡联系密切,但性质相差甚远。同种类型的世界经济不平衡由来已久,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但是,内部不平衡主要是自身的体制和政策原因造成的,发展下去有可能对本国经济和全球经济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熊贤良  
关于保持我国经济外部平衡的思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博士熊贤良任何国家,只要不是完全封闭的,而是与外部世界有经济交往,就有一个维持经济外部平衡(externabalance)的问题。外部平衡即国际收支平衡,是一国宏观经济平衡的重要方面,与内部平衡相...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徐艳  何泽荣  
利率和汇率作为两个重要的经济杠杆理应对一国的经济活动发挥不可替代的调节作用,然而,相当长一段时期以来,我国利率的市场化和汇率的非市场化使得二者的调节作用大相径庭,跛足而行的利率和汇率政策使得矛盾也由此而生。如何协调二者的矛盾也只能依靠市场化的力量和国家政策的调整,但MCI给了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云华  
本文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环境下 ,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从影响货币政策的因素着手 ,利用博弈论的方法 ,对中国的货币政策在此环境下的运行效果进行分析 ,提出只有与国际社会合作和协调才能使中国的货币政策的效用最大化的主张。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尹继志  
开放经济导致各国在经济领域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日益加深,一国货币政策的实施不仅调节着本国经济,也会对他国的经济运行产生影响,从而产生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国际实践和实证分析表明,通过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可以降低这种溢出效应,取得更优的政策效果。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是一次重要的货币政策国际协调实践。近年来国际社会虽然建立了一些峰会机制,但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并未取得实质性成果,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为了提高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效果,需要加强各国货币政策信息的交流,建立规则性的协调机制,提高各国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制定和危机管理等方面的联合行动水平。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韩启东  
一、开放资本项目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一)开放资本项目对我国经济的积极影响。1.引进外资,调整经济结构,以利我国经济的发展。如果我国开放了资本项目,开放了资本市场,增加资本流动的自由度,就可以用较低的成本吸引外国资金,弥补国内经济发展中的资金不足,增加对...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汤光华  舒元  
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运行的两大目标。从概念上看,经济增长一般指的是实际总产出的持续增加,或人均实际产出的持续增长。就业,按照西方经济学的一般解释,指“处于受雇的状态”。有劳动能力、愿意从事劳动的人从事有薪的劳动,这些人就处于就业状态。在两者的决定因素中,有些是对经济增长和就业都起作用的共同因素,有些只是影响某一方面。这样,一方面,两者的变化形态可以是多形态的;另一方面,随着决定因素势力的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连平  
一 国际经济协调是世界各国政府和有关的国际机构为维持国际经济的稳定并促进其发展,对国际经济活动进行联合干预、管理和调节的政策行为。各国政府和有关的国际机构是实施国际经济协调的主体;稳定和发展国际经济从而使之有利于各国经济发展则是这类行为的目的;其实施对象是国际经济活动;而共同或联合对国际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管理和调节则是上述政策行为的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