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49)
2023(11064)
2022(9055)
2021(8012)
2020(6502)
2019(14386)
2018(14175)
2017(26472)
2016(13910)
2015(15326)
2014(14960)
2013(14797)
2012(14201)
2011(13090)
2010(13335)
2009(12372)
2008(12177)
2007(11370)
2006(10335)
2005(9540)
作者
(40604)
(33952)
(33859)
(31914)
(21542)
(16112)
(15091)
(13006)
(12944)
(12238)
(11669)
(11340)
(11164)
(10962)
(10440)
(10385)
(9936)
(9765)
(9650)
(9448)
(8660)
(8333)
(8070)
(7932)
(7672)
(7593)
(7566)
(7494)
(6782)
(6727)
学科
(67459)
经济(67408)
(44212)
管理(42225)
(35995)
企业(35995)
地方(23722)
中国(22842)
业经(19501)
技术(19391)
(19094)
方法(17536)
产业(13678)
地方经济(13598)
数学(13404)
农业(13332)
数学方法(13278)
技术管理(13184)
(12522)
(12470)
(12219)
银行(12205)
(12159)
金融(12157)
(11951)
(11784)
(11440)
(11078)
贸易(11061)
理论(10707)
机构
学院(204193)
大学(200539)
(87386)
经济(85667)
管理(76239)
研究(75102)
理学(63773)
理学院(62995)
管理学(62117)
管理学院(61685)
中国(56470)
科学(44121)
(43624)
(39000)
(37569)
(33796)
研究所(33635)
中心(33065)
(30948)
(30328)
师范(30105)
财经(29742)
北京(28303)
(27710)
(27309)
(26602)
业大(26489)
经济学(26279)
师范大学(23941)
(23404)
基金
项目(129372)
科学(103671)
研究(100190)
基金(90767)
(78246)
国家(77498)
科学基金(66956)
社会(65150)
社会科(61923)
社会科学(61912)
(54221)
基金项目(47889)
教育(44360)
(44209)
编号(40077)
自然(39463)
自然科(38502)
自然科学(38494)
自然科学基金(37821)
(35892)
资助(34375)
(33260)
成果(32873)
创新(30065)
课题(29972)
重点(29786)
发展(29629)
(29113)
(27001)
国家社会(26897)
期刊
(110949)
经济(110949)
研究(69103)
中国(50326)
管理(33476)
(30490)
教育(29459)
(28907)
科学(28502)
学报(27841)
(22179)
金融(22179)
大学(21706)
农业(20695)
业经(20418)
学学(19958)
技术(19857)
经济研究(17282)
财经(15659)
问题(14351)
(13887)
科技(12931)
技术经济(11918)
(11698)
(11207)
论坛(11207)
商业(10959)
(10716)
现代(10523)
图书(10502)
共检索到3334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二震  戴翔  
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我国开发区所依托的传统低成本优势正在逐步丧失,原有发展路径已经走到尽头,从产业集聚区向创新集聚区转型,成为必然选择。向创新集聚区转型发展的主要目标,一是依托创新要素的集聚,实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二是依托创新要素的集聚,建成创新驱动和绿色集约发展的示范区;三是以集聚创新要素为抓手,将开发区打造成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创新和新动能强劲的引领区。在此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发展理念和认识上的束缚、传统路径依赖、功能定位不清、体制机制"回归"等障碍。为此,开发区从产业集聚区向创新集聚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二震  戴翔  
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我国开发区所依托的传统低成本优势正在逐步丧失,原有发展路径已经走到尽头,从产业集聚区向创新集聚区转型,成为必然选择。向创新集聚区转型发展的主要目标,一是依托创新要素的集聚,实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二是依托创新要素的集聚,建成创新驱动和绿色集约发展的示范区;三是以集聚创新要素为抓手,将开发区打造成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创新和新动能强劲的引领区。在此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发展理念和认识上的束缚、传统路径依赖、功能定位不清、体制机制"回归"等障碍。为此,开发区从产业集聚区向创新集聚区转型,需要在构建良好创新生态系统、优化集聚创新要素的配套环境等方面,形成新思路和新对策。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施贞怀  赵浩云  沈瑶  
空间溢出带来的"集聚租"和税收减免与补贴等产生的"政策租",使得中国开发区成为出口产业集聚的空间载体。作为兼具政府职能和企业功能的组织平台,现实中开发区筛选出口产业的机制和依据是什么?为了回答这一问题,首先,在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利用反事实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分解了开发区出口企业生产率溢价的源泉和贡献占比;其次,利用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和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准确测算了行业的集聚外部性大小;最后,基于手工整理的中国重点产业数据库,检验了开发区筛选出口产业的机制和依据。研究发现:(1)开发区在筛选出口产业时,既依据集聚外部性理论又重视国家重点产业规划。具体而言,集聚外部性较强和属于国家重点产业的出口企业,入驻开发区的概率分别会提高5.93%和1.83%。(2)开发区对出口企业存在明显的筛选机制,忽视这一作用将会导致对集聚外部性的高估。(3)剔除开发区出口企业空间选择行为的影响后,集聚外部性仍是开发区出口企业生产率溢价的主要动因。研究结论对于准确评估开发区出口企业生产率溢价的作用机制,以及认清开发区出口产业筛选的理论依据,都具有较好的启示意义。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胡美林  
伴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产业集聚区也进入了提质转型发展的新阶段。在新的时期,应大力推进产业聚集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提升企业创新水平,完善创新发展载体,推进创新要素集聚,提高科技创新成果应用转化,构建良好的创新环境氛围,加快培育形成新时期产业集聚区提质转型发展的新动力,打造竞争实力强和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性产业集聚区。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朱明柱  金东红  
为解决水晶产业发展过程衍生出的水、土壤等许多不和谐的环境问题,推进产业整体转型升级,按照产业集群、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的思路,浦江县政府投资20亿元,建设了占地800亩、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的东部、中部、西部、南部等4个新型水晶集聚园区,为适应统一运营园区用电的特殊性给供电服务带来的严峻挑战,公司深刻剖析了新型园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伟  周敬嵩  
本文主要研究电能替代遭遇瓶颈后,如何通过营销创新实现产业集聚区电能替代市场持续拓展。以湖州地区为例,介绍了产业集聚区能源消耗的政策现状、设备现状、企业现状等市场调研,阐述以"政府主导、供电主推、企业主动"为基础的营销策划及在技术方案、商业模式、服务模式创新为内容的营销执行,介绍了在童装、木业地板等典型产业集聚区实施电能替代的显著成效,并对如何应用推广提出了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常庆彬  
产业集聚区近年发展迅速,集聚效应不断增强。在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尤其在资金管理方面,直接影响到产业集聚区的健康发展。如何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提出资金审计的方案,保障资金安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胡浩然  聂燕锋  
本文使用1998—2007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开发区数据,研究开发区内产业集聚效应与结构优化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设立开发区的地区企业生产率更高,集聚效应有助于提升产业生产率,但是产业结构优化过程抑制了生产率。(2)考虑到产业集聚效应和结构优化相伴而生,其对企业生产率提升存在协同效应,其趋势是先下降后上升,呈现出""形特征。经济集聚过程中存在负向的拥挤效应,前期拥挤效应相对更大,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集聚效应和产业结构优化使得正向效应增大,总的净效应增大。(3)其协同效应在区域间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比中西部地区拐点出现的时间早一年,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关。本文建议合适的政策应当持之以恒和因地制宜,积极主动的政府指导可以减小拥挤效应。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陈祝平  黄艳麟  
本文应用产业竞争模型、产业创新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证明:创意产业集聚区之所以形成,除了因为它具有外部性规模经济的优势外,还因为它促进内部的竞争,推动创新和节约交易成本。竞争、创新和节约也是创意产业集聚区形成的3个重要机理。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永进  张国峰  
准确识别开发区生产率优势的来源,对于开发区的效率评价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次从"集聚效应"和"选择效应"两个方面对开发区影响生产率的渠道进行了论证,进而运用Combes et al.(2012)的方法对开发区和非开发区的生产率分布进行了系统比较,并定量识别了开发区的"集聚效应"和"选择效应"。研究发现:(1)"集聚效应"和"选择效应"都显著提高了开发区的生产率水平;(2)平均而言,开发区企业的生产率优势主要源自"集聚效应",但是这种"集聚效应"持续期非常短,在开发区成立三年后就基本消失。由制度和政策优惠所形成"选择效应"则是开发区长期生产率优势的主要源泉;(3)民营、小规模、年轻的低效...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陶涛  樊凯欣  林董林  
开发区作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2009年开发区升格工作的启动标志着我国开发区进入到重视质量建设的新阶段,升格后的开发区将会在我国出口升级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各地开发区升格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利用渐进双重差分法,探究开发区升格对地区出口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1)开发区升格政策有效促进了城市-行业层面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该结果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2)开发区升格对出口升级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在市场化、创新水平较高的地区作用效果更为显著,对技术密集型行业促进作用更大;(3)开发区升格政策推动了区内主导行业出口升级,并且这种政策效应依托主导行业,通过中间品、劳动力和知识外溢渠道,带动了地区关联行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田思远   王孝松  
本文通过2006年省级开发区大规模设立的准自然实验,考察了产业集聚对企业污染排放强度的影响,发现开发区设立降低了企业SO2排放强度。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开发区主要通过促进清洁生产、推动末端治理和发挥集聚优势等渠道减少企业污染排放。进一步研究发现,开发区设立对低等级城市企业、非外资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污染排放强度的影响更加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各级政府借助开发区政策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共赢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兵  聂欣  
理论上,产业集聚的环境正外部性应该远大于其负外部性。但从现实看,产业集聚似乎伴随着河流污染、雾霾等诸多环境问题。面对理论与现实的"落差"不禁要问:产业集聚对于环境治理到底是助力还是阻力?对此,现有文献不仅未能达成一致结论,且研究视角大多停留在城市、产业等宏观层面,鲜有上述关系的微观机制研究。开发区作为中国最典型的产业集聚区,为厘清上述问题提供了良好的研究视角。本文通过匹配河流水质观测点与开发区的地理信息,利用准自然实验研究了产业集聚对周边水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设立开发区后周边河流水质出现了明显恶化,生化需氧量和氨氮污染物指标显著上升。进一步结合工业企业数据库,本文发现排放污染物的企业在设立开...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胡美林  
伴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产业集聚区也进入了提质转型、创新发展的新阶段。当前产业集聚区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较为突出,破解这个难题,关键是要加快区域金融的供给侧改革,创新融资机制和融资模式,提高产业集聚区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和水平。该文对产业集聚区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产业集聚区的融资新机制和新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