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02)
2023(10260)
2022(7844)
2021(6914)
2020(5592)
2019(12227)
2018(12391)
2017(22695)
2016(12774)
2015(14695)
2014(15296)
2013(14564)
2012(13735)
2011(12729)
2010(13204)
2009(12442)
2008(12203)
2007(11750)
2006(11039)
2005(10053)
作者
(39448)
(32943)
(32850)
(31359)
(20954)
(15412)
(14827)
(12626)
(12613)
(11986)
(11495)
(11040)
(10946)
(10773)
(10481)
(10079)
(9595)
(9523)
(9418)
(9153)
(8833)
(8134)
(8115)
(7777)
(7540)
(7426)
(7362)
(7216)
(6740)
(6661)
学科
(73474)
经济(73344)
管理(34788)
(27657)
(21677)
企业(21677)
中国(21519)
地方(21364)
方法(18074)
(17729)
业经(16798)
(15998)
数学(14300)
数学方法(14176)
(13201)
地方经济(13184)
理论(11778)
(11728)
农业(11668)
(11218)
(10893)
(10473)
金融(10465)
(10031)
银行(10007)
(9942)
(9704)
教育(9668)
环境(9389)
(8907)
机构
学院(194009)
大学(193899)
(83790)
经济(81866)
研究(74006)
管理(63615)
中国(54925)
理学(52032)
理学院(51343)
管理学(50269)
管理学院(49909)
科学(43696)
(42541)
(39426)
(38303)
研究所(34269)
(33149)
(32097)
中心(32090)
财经(29793)
(29507)
师范(29217)
北京(27271)
经济学(27016)
(26652)
(26350)
(26229)
业大(25947)
农业(24634)
(23915)
基金
项目(115965)
科学(89594)
研究(89562)
基金(79721)
(69232)
国家(68578)
科学基金(56974)
社会(56820)
社会科(53405)
社会科学(53387)
(47091)
教育(41441)
基金项目(40496)
(38566)
编号(37342)
成果(33012)
自然(32417)
资助(31942)
自然科(31570)
自然科学(31556)
自然科学基金(30956)
课题(28579)
(27376)
重点(26971)
(24586)
国家社会(23620)
(23417)
(22748)
(22745)
发展(22699)
期刊
(112748)
经济(112748)
研究(67997)
中国(49059)
学报(32121)
(31923)
(31204)
教育(30958)
科学(27719)
管理(27271)
大学(24560)
学学(22591)
农业(20967)
技术(19755)
(19293)
金融(19293)
经济研究(18122)
财经(17313)
业经(16769)
(15244)
问题(14733)
图书(12177)
技术经济(10503)
(10211)
(10054)
(9834)
论坛(9834)
世界(9758)
(9638)
职业(9543)
共检索到3263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文军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跨越经济转型升级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战略目标,是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保证。在深刻理解现代化与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明确构建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与实体经济相互融合并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任务,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根本保障。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光建  孙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提出符合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基本国情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时代的要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任务包括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提升创新地位、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开放等六个方面。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过程中,需要处理好四个关系,即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进"放管服"改革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关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的关系、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与深化制度改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一鸣  
我国现阶段对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提出紧迫要求,必须按照党的十九大"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求,将有关任务落到实处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不仅要求经济发展将提高质量和效益放在中心位置,跨越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三大关口",而且对金融业提高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效率和水平、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出更高的要求。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华汉阳   朱启贵   李旭辉  
本文基于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6+1”战略构想,从7个维度选取33个指标构建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了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以及四大地区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水平并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水平总体上呈增长态势,但区域差异显著,呈现“东—中—西”依次递减的格局;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产生的主要来源,东部地区对区域内差异的贡献率最大;空间分布上呈现非均衡性和渐进演化趋势,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本文揭示了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演变特征,为进一步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供了参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吴俊  
2020年,习近平对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时间点、"十四五"时期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要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生力军和重点,以及建设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学术界围绕习近平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论述展开研究,重点是理论、量化评价、实践路径和构建区域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等。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马海涛  郝晓婧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首次提出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概念。本文根据十九大报告的基本精神,系统梳理和解读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科学内涵以及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以史为鉴,认为税收是联系财政与经济、政府与市场的纽带,税制改革不仅是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成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支柱。为此要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各项要求,深化税制改革,助力构建现代化经济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吴俊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事关我国能否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从定位、速度和部署三方面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了新的论述。围绕这些论述,学术界展开相关研究,主要包括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与意义、理论基础和逻辑框架、评价指标、细分领域及实践路径五个方面,但在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理论特性、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方面的研究有待加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吴俊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事关我国能否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从定位、速度和部署三方面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了新的论述。围绕这些论述,学术界展开相关研究,主要包括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与意义、理论基础和逻辑框架、评价指标、细分领域及实践路径五个方面,但在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理论特性、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方面的研究有待加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毕吉耀  原倩  
党的十九大报告围绕整个经济体系的现代化进程,登高望远、审时度势,作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部署。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产业体系、市场体系、收入分配体系、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全面开放体系和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等7个领域共同构成的统一整体。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顺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是适应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应有之义,也是因应经济全球化潮流、有效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关键环节。为此,必须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蹄疾步稳向前推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沈文玮  
第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实现这样目标显然是要从生产端,也就是供给侧入手。我国经济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在生产端,性质是结构性的,包括供给和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等,这些结构性的问题,最终集中体现在市场上就是产能过剩和供给不足并存的矛盾。产能过剩主要体现在煤炭、钢铁、水泥、平板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乔晓楠  郗艳萍  
人工智能作为新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之一,将进一步实现机器对人的脑力劳动的替代,进而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此,人工智能对于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对人工智能进行审视,必须同时关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个层面。一方面,发挥人工智能在促进生产力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在农业、制造业、公共事业、批发零售、金融保险、健康医疗、物流运输、共享经济等领域全面导入人工智能,力争借助新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迎头赶上,实现弯道超车。另一方面,必须重视人工智能对劳动就业与收入分配产生的冲击,政府需要在强化社会保障、着力促进就业、调节收入分配等方面发挥作用,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持续调整优化生产关系,使之可以适应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加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洪银兴  
十九大提出了要在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我认为十九大提出的现代化的中国方案中间隐含着新时代现代化理论的一系列重大创新。现代化理论的创新,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准备就这个问题谈一下我自己的认识。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玉静  
根据十九大的部署,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未来一段时期经济改革发展的根本目标。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表述是: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那么,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要素和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燕生  梁婧姝  
为把我国从一个经济大国建设成为经济强国,必须建立和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依据党的十九大绘制的发展蓝图,可从供需平衡体系、产业体系、市场体系、收入体系、区域发展体系、城乡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开放体系和经济体制机制几个方面设定指标,构建2020年、2035年、2050年分阶段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方法测算2020指标体系的区域排名,为各地区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和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供量化参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何玉长  刘泉林  
(一)完善市场机制,增强实体经济竞争能力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建立在完善的市场机制基础之上,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遵循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充分发挥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的功能,创造实体经济健康运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实际是实体经济的运行过程,因此,要按照市场供求规律的要求有效配置各种生产要素,高效率地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通过市场价格调节和竞争激励的作用,提高实体经济的劳动生产率和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