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78)
2023(11487)
2022(9547)
2021(9258)
2020(7462)
2019(17142)
2018(17296)
2017(31757)
2016(18025)
2015(20118)
2014(20689)
2013(19669)
2012(18601)
2011(17141)
2010(17927)
2009(16758)
2008(16528)
2007(15728)
2006(14419)
2005(13001)
作者
(50221)
(41217)
(41169)
(39298)
(26393)
(19533)
(18913)
(15878)
(15783)
(15353)
(13850)
(13791)
(13577)
(13288)
(12944)
(12836)
(12202)
(12159)
(12097)
(11991)
(10858)
(10277)
(10028)
(9692)
(9585)
(9426)
(9358)
(9275)
(8446)
(8289)
学科
(59423)
经济(59353)
管理(54589)
(49606)
(41448)
企业(41448)
中国(27357)
教育(23008)
方法(20547)
(20025)
技术(18889)
(18046)
(17459)
数学(16744)
数学方法(16487)
理论(15563)
业经(15097)
(14879)
(14090)
银行(14070)
(13631)
(13625)
地方(13078)
农业(12294)
技术管理(12255)
(12100)
金融(12092)
(11968)
贸易(11956)
(11860)
机构
大学(254281)
学院(252085)
(96720)
经济(94157)
管理(90149)
研究(88549)
理学(74933)
理学院(74036)
管理学(72845)
管理学院(72301)
中国(65185)
(55984)
(51733)
科学(50192)
(44296)
(42976)
(42664)
师范(42360)
中心(39413)
研究所(39248)
财经(38502)
北京(36887)
教育(36851)
(35455)
(34616)
(34139)
师范大学(33782)
(32013)
技术(31388)
业大(30887)
基金
项目(149004)
研究(122439)
科学(117888)
基金(101164)
(85657)
国家(84676)
社会(73734)
科学基金(71622)
社会科(69441)
社会科学(69427)
教育(63155)
(61404)
编号(53659)
(52550)
基金项目(51717)
成果(48713)
自然(41861)
课题(41776)
自然科(40830)
自然科学(40816)
资助(40678)
自然科学基金(40111)
(35469)
(34752)
重点(34440)
(34299)
(33942)
项目编号(32656)
(32096)
创新(32086)
期刊
(119962)
经济(119962)
研究(93674)
中国(66122)
教育(65530)
(39372)
管理(37666)
学报(33383)
(33201)
科学(30951)
(28138)
金融(28138)
技术(27321)
大学(27081)
学学(23285)
农业(22137)
业经(20499)
财经(20189)
经济研究(18399)
职业(17612)
(17553)
问题(15638)
图书(15317)
(15136)
论坛(15136)
(13393)
科技(12718)
技术经济(12344)
理论(11796)
书馆(11461)
共检索到4186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复兴  檀慧玲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发展摆在五大发展理念的首位,提出了实施教育创新的迫切要求。教育创新是创新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教育创新的核心内容。我国的教育创新系统尚未全面纳入到国家创新体系中,教育领域也还未形成全面、系统的教育创新政策体系。在创新发展的大背景下,实施政策与制度创新是推进我国教育创新的关键举措,创建"5+1"的新国家创新体系、科教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等是建设系统的教育创新政策体系的可行之路。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袁永  李妃养  张宏丽  
针对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构建存在的理论基础薄弱、涵盖面不全等问题,从科技创新的主要特点及科技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基于政府作用角度构建了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框架,并对比分析了中美两国近期实施的供给面、需求面和环境面科技创新政策,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贾晓峰  胡志民  
基于理论分析和对比研究,在公共政策范畴中,围绕研发系统和技术经济系统厘清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范畴及与其他经济社会政策的关联,并探讨从政策分析、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目标四视角提出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框架结构:从政策分析视角,按照政策类型分为强制性政策、宏观战略和落地实施政策;从政策制定视角,按照政策工具类型分为供给面、需求面和环境面政策;从政策执行视角,按照创新主体类型分为政府、企业、公共研发机构等类型政策;从政策目标视角,按照价值导向分为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导向政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魏世杰  
近十年以来,中国创新政策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为创新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但是也存在各种问题阻碍了创新政策的发展,同时存在着创新政策盲点。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创新政策体系还要在构建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等方面不断完善,实现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目标。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魏世杰  
近十年以来,中国创新政策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为创新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但是也存在各种问题阻碍了创新政策的发展,同时存在着创新政策盲点。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创新政策体系还要在构建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等方面不断完善,实现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目标。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钢  马丽梅  
市场机制与非市场机制均可以激励企业进行创新,两种手段各有其适用的产业空间。大多数发达国家采取市场化的激励政策是以前期非市场化政策为基础的,国家在其发展的早期阶段都会频繁地采取非市场化的手段。技术不确定性能够较好地概括产业技术特征,技术不确定性越低的行业,创新政策中非市场化的手段越可能成功。我国需要建立起协调两种激励手段的国家创新政策体系,通过企业的不断创新,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陈林生  
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建设和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是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动力源泉;区域创新体系的政策具体目标是促进研发和技术扩散,促进区域人力资源发展,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区域创新环境优化;其政策工具包括直接的财政金融政策和促进区域创新环境的间接政策;我国区域创新政策现在主要依靠科技部门实施,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和深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康捷  袁永  胡海鹏  
梳理科技创新政策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系统分析科技创新政策评价的过程,构建科技创新政策评价准备、实施、总结三步骤框架流程,在此基础上,对2014年以来广东省出台的知识产权政策开展政策内容、政策执行、政策效果实证评估,并对我国加强科技创新政策评价提出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季焜  
大食物观是进入新时代为更好地保障粮食和总体食物安全而提出的新发展理念。本文旨在厘清食物系统转型过程和大食物观主要内涵和建立与大食物观相适应的政策支持体系的必要性。在分析过去粮食安全、食物观念和相关政策演变的基础上,指出中国食物系统转型已进入需要树立大食物观理念的发展阶段,践行大食物观需要从只关注基于农区耕地的食物生产系统向以农区耕地为主和以国土其他资源以至全球资源为辅的大食物生产系统的战略转变;但要践行这战略转变,目前在许多食物生产领域还面临诸多挑战;为此,本文提出践行大食物观,必须深入探索与大食物观各生产领域发展相适应的制度、政策和投资等创新,促进中国食物供给体系的多元化,更好地保障口粮安全和加快食物消费向更加营养、健康和环保的方向转变。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振江  何悦  刘毅  
深圳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成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支撑。深圳科技政策体系的形成可分为4个时期,其演进历程具有政策工具从相对单一到不断丰富、政策覆盖领域不断扩大和精准、政策着力点切合产业发展导向等特征。探讨并分析其体系形成与政策效果有利于不断提升政策的综合效益,同时亦为其他地区提供经验借鉴。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龚勤林  刘慈音  
关键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立军  
技术创新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手段。文章阐述了低碳技术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重要性以及开发低碳技术的主要途径。根据浙江省的能源利用效率、技术发展水平提出了低碳技术创新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唯薇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信息通讯的高度发展,创新活动在近几年呈现新的发展趋势,从而要求各国创新政策也要进行与之相适应的调整。本文探讨了在国家创新体系下的创新政策的最新变化趋势,结合中国创新政策目前主要存在的系统性问题提出改善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胡斌  汪泓  
市场有效需求严重不足是制约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之一。如何从需求端设计创新政策,有效发挥需求对产业的拉动作用,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是现阶段亟须解决的首要任务。本文基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阶段研判的基础上,分析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现阶段设计需求面创新政策的必要性,从国家、政府、企业、公众4个层次需求者的不同实际需求出发,设计了一个"四层六维八方面"需求面创新政策体系,为现阶段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营造良好政策环境提供了一个系统框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