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16)
2023(12426)
2022(10444)
2021(9541)
2020(7666)
2019(17250)
2018(17035)
2017(31820)
2016(16827)
2015(19225)
2014(19262)
2013(19262)
2012(18788)
2011(17545)
2010(17839)
2009(16682)
2008(16541)
2007(15212)
2006(14098)
2005(13117)
作者
(49596)
(41252)
(41047)
(39254)
(26683)
(19708)
(18688)
(16070)
(15855)
(15074)
(14539)
(13742)
(13642)
(13470)
(13122)
(12754)
(12208)
(12078)
(11787)
(11328)
(10825)
(10063)
(10007)
(9748)
(9456)
(9396)
(9150)
(8960)
(8348)
(8233)
学科
(97679)
经济(97514)
管理(43877)
(39018)
中国(31495)
方法(30354)
(30062)
企业(30062)
地方(27238)
数学(24424)
数学方法(24304)
(23707)
业经(21647)
(17101)
贸易(17083)
(16985)
(16516)
地方经济(16240)
(16222)
农业(15684)
(15638)
(15531)
金融(15529)
(15435)
银行(15427)
(15125)
(14728)
(14361)
环境(14022)
理论(13231)
机构
大学(255585)
学院(254090)
(120815)
经济(118605)
研究(99917)
管理(89148)
中国(78093)
理学(73641)
理学院(72690)
管理学(71742)
管理学院(71236)
(56482)
科学(54927)
(54650)
(50577)
研究所(44975)
中心(43512)
财经(42008)
(40107)
经济学(39317)
(38116)
北京(37391)
(37326)
(37134)
师范(36882)
(35218)
经济学院(34980)
(32191)
财经大学(30787)
业大(30158)
基金
项目(153609)
科学(121674)
研究(119374)
基金(110836)
(95027)
国家(94169)
社会(80875)
科学基金(79716)
社会科(75749)
社会科学(75730)
(58005)
基金项目(56710)
教育(53976)
(48915)
编号(47282)
资助(45559)
自然(45023)
自然科(43929)
自然科学(43917)
自然科学基金(43157)
成果(40901)
(39677)
(35461)
重点(35335)
课题(35136)
国家社会(34135)
发展(33364)
(32812)
中国(31243)
(31203)
期刊
(152344)
经济(152344)
研究(91940)
中国(62920)
(40480)
(37101)
管理(37054)
学报(35297)
科学(34765)
教育(33848)
(29684)
金融(29684)
大学(28057)
学学(25653)
农业(25487)
经济研究(25281)
财经(23507)
技术(23212)
业经(22282)
(20621)
问题(19976)
(17723)
世界(16758)
国际(16320)
技术经济(14230)
图书(13806)
(13709)
(12564)
论坛(12564)
经济问题(12405)
共检索到4289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敏  汪强  
富国强军战略的实施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阶段。文章对建设和谐社会中国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意义以及实现途径进行了探讨,指出:国防与经济建设关系的调整演变必须着眼于实现和维护国家根本利益;必须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提高国民经济的军民兼容度,增强平战转换能力。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国英  甘俊美  许新三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中,需要对“渐进改革”模式进行深入的探讨。渐进改革模式是我国进入现代化发展进程的理性选择,但是,渐进改革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其持续推进的能量在收缩,难度在增大。本文的主要观点认为,必须对渐进改革的思维基点进行位移和创新,突破传统的渐进改革思维基点的束缚,从而使渐进改革获得新的发展动力,进入新的发展空间,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并为建设和谐社会奠定稳固的基础。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丹儿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本文认为,金融部门具有构建和谐社会的天然职能和历史使命。要通过加强金融体系的协调发展、金融资源的公平配置以及中央银行的宏观管理,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瑶  范锐敏  
建设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经济法作为一部"社会本位法",从市场主体准入、市场秩序、宏观调控和社会保障方面,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发挥着特有的作用:经济法有助于社会主体的权责平衡;经济法创建市场和国家诚信、安定的经济社会秩序;经济法保护弱势群体,实现实质的公平正义。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文庄  苏杨  包凤云  杨蕊  
授利、造福、方便于民的普惠性惠民政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手段。但惠民政策的政策过程不尽完善,以致若干惠民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不利于基本国策执行的导向。这其中尤以计划生育政策受到的影响最突出。文章列举若干惠民政策,总结其对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根据和谐社会"公平正义"的目标从政策过程理论角度分析了这种现象的制度成因:未建立有效的政策协调机制,以致"国家义务部门化",基本国策的主要执行部门在这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参与力度不够。在借鉴国内外惠民政策协调经验的基础上,建议建立以"国策上位、区别优惠"为特征的基本国策协调机制,从惠民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各个方面强化基本国策主要执行部门的参与。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蓝梅丽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新命题。和谐社会构建的过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和谐、全面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创造的丰厚的物质财富,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谐社会的构建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统一的。一个和谐社会必定是人得到全面发展的社会。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方炜  冯启良  
军民融合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探索国防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重大创新,是实现发展与安全兼顾的重大决策,是加快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重大举措,为实现富国强军提供了根本遵循。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乘势而上进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时间节点上,梳理10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军民关系从萌芽阶段上升为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的5次历史性飞跃,将军民融合发展的成功经验总结为始终坚持先进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统领地位,始终坚持国防建设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始终坚持发挥改革创新和与时俱进的精神特质。新发展格局下以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军民融合要以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科技创新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根本动力。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兴仁  
良好的保险生态环境,能够促进保险业的健康发展;保险业的健康发展,又能够有力地支持、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要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为突破口,切实改进保险生态,推进保险生态体系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李松华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和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我国农村社会不再单纯依靠传统自给自足的养老模式,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地区差异大、财政承担能力不足等因素,试点范围不够广,推进速度较缓慢,保险覆盖率比较低,保险保障水平尚不高,对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形成了严峻挑战。本文从农村养老保险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角度,阐述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农民养老保险的积极意义,并针对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现状,提出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加速发展农民养老保险的对策与思路。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其训  
经济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经济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条件。经济和谐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保障、积蓄、平和、推动、支持、润滑、调节、引导等不同的作用。同样,社会和谐可以保证经济又好又快地、科学地、和谐地发展。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夏济人  张爱辉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上明确指出,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本文仅就“协调发展”战略的制定与财力政策转换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协调发展战略必须国家制定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谭庆刚  
城乡协调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当前城乡关系问题的焦点则在于当代的户籍管理制度。本文运用新制度主义的方法,剖析了该户籍制度的基本特征,进而指出了它在各时期对城乡关系的不同影响。目前它与市场化改革总方向是不相适应的,但仍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改革目标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户籍制度,改革的重难点则集中在公共品供求紧张、本地人和外来人矛盾尖锐的一些城市。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滨肖  
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人与自然的相互协调共同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保持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自觉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