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27)
- 2023(5279)
- 2022(4258)
- 2021(4212)
- 2020(3457)
- 2019(7984)
- 2018(7824)
- 2017(14265)
- 2016(7605)
- 2015(9015)
- 2014(8808)
- 2013(8908)
- 2012(8642)
- 2011(8198)
- 2010(8148)
- 2009(7640)
- 2008(7745)
- 2007(7127)
- 2006(6436)
- 2005(5741)
- 学科
- 济(37289)
- 经济(37255)
- 管理(19149)
- 中国(15466)
- 业(15429)
- 方法(14516)
- 数学(12595)
- 数学方法(12547)
- 企(11442)
- 企业(11442)
- 农(9782)
- 贸(9601)
- 贸易(9593)
- 易(9454)
- 制(7338)
- 财(7266)
- 业经(7172)
- 学(6926)
- 银(6495)
- 银行(6495)
- 行(6362)
- 融(6270)
- 金融(6269)
- 地方(6189)
- 关系(6022)
- 农业(6013)
- 发(5968)
- 环境(5855)
- 教育(5832)
- 和(5654)
- 机构
- 大学(119066)
- 学院(114365)
- 济(56417)
- 经济(55593)
- 研究(46397)
- 管理(38292)
- 中国(37203)
- 理学(31378)
- 理学院(30965)
- 管理学(30639)
- 管理学院(30397)
- 京(26854)
- 财(25843)
- 科学(24384)
- 所(22982)
- 研究所(20646)
- 财经(20279)
- 中心(19703)
- 经济学(19692)
- 经(18703)
- 北京(18048)
- 经济学院(17581)
- 范(17302)
- 师范(17223)
- 江(16559)
- 院(16264)
- 财经大学(15071)
- 农(14960)
- 师范大学(14210)
- 科学院(14125)
- 基金
- 项目(68572)
- 研究(54566)
- 科学(54470)
- 基金(51151)
- 家(44311)
- 国家(43959)
- 社会(36877)
- 科学基金(36544)
- 社会科(34935)
- 社会科学(34928)
- 基金项目(25610)
- 教育(25283)
- 省(22506)
- 资助(21420)
- 编号(20898)
- 划(20482)
- 自然(20008)
- 自然科(19532)
- 自然科学(19527)
- 自然科学基金(19226)
- 成果(19161)
- 中国(18110)
- 部(17532)
- 国家社会(16694)
- 重点(16032)
- 课题(15750)
- 教育部(15488)
- 发(15342)
- 性(14406)
- 人文(14001)
共检索到1916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吴丽华 刘诗贵
建设"美丽中国"要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自然离不开对人的德性诉求。这些德性可以概括为"贵己"、"利他"、"爱群"、"护境"等方面内容,尤其突出"护境"的德性。建设"美丽中国"之德性诉求就是一个成就人、完善人,使人获得"善"的价值过程,它能使国人的品质在建设实践中不断获得升华,趋向完美,成为美丽中国人。
关键词:
美丽中国 自然环境 伦理德性 价值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晓红 程斯辉
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1月29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后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这是两任总书记对全党、全国人民提出的新愿景、新目标、新蓝图;同时也是对这种新愿景、新目标、新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一动员令既切合了发展的要求,也顺应了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围绕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福建的目标,多年来福建省坚持把"百姓富"与"生态美"有机结合起来,持之以恒地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强水土流失治理,突出抓好造林绿化,建立健全有利于实现永续发展的体制机制,促使八闽大地更加山清水秀,促使经济社会在资源的永续利用中获得良性发展,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新路子,真正让八闽百姓享受到了经济发展的"绿色福利"。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云南是我国最重要的生态地区之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云南最宝贵的资源、最明显的优势、最靓丽的名片,也是云南后发赶超的最大潜力。多年来,云南财政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的理念,克服财力紧张的困难,加大财政生态建设投入,创新体制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探索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财政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助推云南争当全国生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欢 张胧洁
“美丽中国”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诗意呈现,探索美丽中国建设的有效路径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如果将“美丽中国”看成是“人-社会-自然”和谐共生的复合生态系统,它的“美”就体现为主体之美、社会空间之美、自然空间之美。从空间构成上来看,建设美丽中国主要应从四个方面展开:一是塑造美丽主体,即以生态人格塑造推动主体美丽蜕变;二是塑造美丽生产空间,即以绿色生产方式打造清洁高效生产空间;三是塑造美丽生活空间,即以绿色生活方式生产绿色低碳生活空间;四是塑造美丽自然空间,以生态治理还原宁静和谐美丽生态空间。在新时代,找寻“人-空间”共同向美奔赴的有效路径,对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思想启迪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欢 张胧洁
“美丽中国”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诗意呈现,探索美丽中国建设的有效路径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如果将“美丽中国”看成是“人-社会-自然”和谐共生的复合生态系统,它的“美”就体现为主体之美、社会空间之美、自然空间之美。从空间构成上来看,建设美丽中国主要应从四个方面展开:一是塑造美丽主体,即以生态人格塑造推动主体美丽蜕变;二是塑造美丽生产空间,即以绿色生产方式打造清洁高效生产空间;三是塑造美丽生活空间,即以绿色生活方式生产绿色低碳生活空间;四是塑造美丽自然空间,以生态治理还原宁静和谐美丽生态空间。在新时代,找寻“人-空间”共同向美奔赴的有效路径,对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思想启迪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文伟
<正>我国是农业大国,自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美丽乡村”目标以来,就投入了大量资源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在农村生态环境、道路建设、用水安全、生态经济等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效,但与此同时,我国在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规划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近年来,我国学者就美丽乡村建设问题出版了不少优秀著作,由李锦顺主编、华龄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美丽乡村建设100例》一书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本文将在评述该书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该书内容,提出推动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政策借鉴和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文伟
<正>我国是农业大国,自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美丽乡村”目标以来,就投入了大量资源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在农村生态环境、道路建设、用水安全、生态经济等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效,但与此同时,我国在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规划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近年来,我国学者就美丽乡村建设问题出版了不少优秀著作,由李锦顺主编、华龄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美丽乡村建设100例》一书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本文将在评述该书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该书内容,提出推动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政策借鉴和参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魏卫 揭思颖
文章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指导下,以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理论为基础,构建了"美丽度"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31个省域2016年的美丽度水平进行客观衡量,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美丽中国建设总体取得一定成就,但区域发展存在着不平衡,总体由东至西递减。经济和文化美丽度在美丽中国建设中发挥着突出的作用,政治和社会美丽度是美丽中国建设的中坚力量,生态美丽度是美丽中国建设的"短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突出。文章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美丽中国 美丽度 区域差异 比较研究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十九大以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生态宜居,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这是因为,我国目前还有40%以上的人口常住在农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和农村社会的和谐文明;同时,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建设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好底色。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周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概念,并将其置于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在内的社会主义文明体系之中。党的十八大系统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并将其纳入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中。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美丽中国建设的任务和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的举措,既是我党执政理念的发展和升华,也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庄严承诺;既顺应了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范素平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构建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在建设美丽中国这个大课题中,必须关注农村生态。当今,在环境问题受到普遍关注的同时,广大的农村却存在着生态环境恶化,环境意识淡薄,环保价值观的缺失等问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的环境不仅影响我国环境状况的总体质量,关系到数亿农民的生产生活,更关系我国能否实现"美丽中国"的伟大构想。本文探讨了我国农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
美丽中国 农村生态 环保教育 思考建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永恒
草兴牧兴百业兴。作为我国生态系统的主体,良好的草原生态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积极推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建立和平稳运行,助力提升草原生态保护能力和水平,绘就了一幅幅"风吹绿草遍地花、牛羊好似珍珠洒"的大美草原新画卷,为美丽中国披上了万里碧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建设生态文明提高到了发展战略的新高度,对草原生态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财政致远任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文斌 颜毓洁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集中论述,要求全国各族人民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显示了党建设美丽中国的决心。全国各族人民应该统一思想、意志坚定地朝着这一目标而努力拼搏、锐意进取,早日步入"美丽中国"。文章依次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意义、现实意义、实践意义、历史意义和战略意义,进而提出了十条生态文明建设的策略。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苏畅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四川秦巴山区面临着和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落后的城乡建设现状,同时发挥着生态环境屏障的作用,因此有必要从"美丽中国"的视角下来考察四川秦巴山区的城乡建设。结合四川秦巴山区的自身特点和城乡建设现状,对四川秦巴山区城乡建设进行了SWOT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川秦巴山区的模式新选择,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建成以小城镇为核心的城镇体系和以农为本做强产业支撑,最后还对四川秦巴山区城乡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美丽中国 城乡建设 四川秦巴山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