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85)
2023(6041)
2022(5157)
2021(4716)
2020(3939)
2019(8915)
2018(8635)
2017(16790)
2016(9288)
2015(10472)
2014(10689)
2013(10509)
2012(9744)
2011(9028)
2010(9396)
2009(9131)
2008(9377)
2007(8828)
2006(8034)
2005(7747)
作者
(27587)
(22980)
(22936)
(21802)
(14842)
(11081)
(10461)
(8942)
(8639)
(8438)
(7889)
(7854)
(7730)
(7589)
(7503)
(7125)
(6863)
(6763)
(6646)
(6434)
(5842)
(5543)
(5519)
(5387)
(5335)
(5229)
(5078)
(5046)
(4689)
(4433)
学科
(37707)
经济(37627)
管理(36412)
(30774)
(27765)
企业(27765)
(14752)
(14455)
方法(14156)
数学(11528)
数学方法(11390)
中国(10650)
(9852)
业经(9424)
(9189)
(8922)
财务(8899)
(8895)
金融(8892)
财务管理(8878)
(8842)
银行(8834)
体制(8581)
企业财务(8478)
(8459)
(7588)
理论(7075)
(6738)
(6735)
贸易(6730)
机构
大学(146519)
学院(143519)
(61561)
经济(60147)
管理(53714)
研究(48548)
理学(44487)
理学院(43985)
管理学(43464)
管理学院(43157)
中国(39664)
(35365)
(31310)
财经(26600)
科学(25377)
(24253)
(23898)
(23640)
中心(21885)
研究所(20854)
北京(20019)
经济学(19759)
财经大学(19651)
(18955)
(18429)
(18191)
师范(18058)
经济学院(17489)
(17431)
业大(16908)
基金
项目(84163)
科学(67548)
研究(64150)
基金(62917)
(53528)
国家(53077)
科学基金(46286)
社会(42492)
社会科(40290)
社会科学(40279)
基金项目(32411)
(31285)
教育(30154)
自然(28483)
自然科(27843)
自然科学(27837)
自然科学基金(27378)
(27040)
资助(25863)
编号(25226)
成果(22520)
(22516)
(20108)
重点(18760)
课题(18379)
教育部(17935)
国家社会(17895)
(17603)
(17474)
人文(17087)
期刊
(76155)
经济(76155)
研究(51937)
中国(33737)
(30893)
管理(23417)
学报(20148)
(19271)
金融(19271)
科学(19218)
(17867)
教育(16874)
大学(16355)
财经(15935)
学学(15197)
(13634)
技术(11818)
经济研究(11300)
农业(11026)
业经(10735)
问题(10127)
(8415)
理论(7820)
国际(7389)
现代(7135)
技术经济(6901)
实践(6813)
(6813)
(6779)
财会(6767)
共检索到2375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孙伯良  
一、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的"激励相容"机制在总结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教训时,有人曾把经济运行的弊病概括为"一放就乱、一控就死"。这说明我国现行的经济运行机制没有很好把计划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从而导致各微观单位的行为与社会总目标发生了摩擦。从经济机制学的角度讲,这一弊病是宏观调控机制与微观激励机制不配套造成的。所以,必须建立一个能使宏观调控体系内的所有微观单位都能积极主动地执行国家计划的"激励相容"的经济运行机制。所谓"激励相容"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机制中,每一个微观单位即使追求各自的个别目标,其客观效果正好达到社会所需要实现的宏观目标。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刘芸芸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也不断深化,从统购统销到合同定购,实现了计划和市场相结合,市场调节的部分逐步扩大,粮食价格实行了购销同价,这无疑对促进粮食流通从产品分配型向商品经营型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我国还未形成健全的粮食市场体系,流通受阻,粮食企业经营亏损,粮食资金被大量占压,农民卖粮难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吴强  
探讨“金融的计划调节与金融的市场调节相结合”机制既是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客观现实需要,又是社会主义中国金融理论的新内容。一、金融的计划调节与金融的市场调节必须结合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韩雷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是一个大题目,已有不少人从各方面加以论述。现在,党中央号召我们学习一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文拟从这个角度,对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向题谈一些体会。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杜汉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机制。卫生部门如何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运行机制,这是摆在卫生经济研究者面前的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本文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所谓计划经济,一是指经济制度,二是指经济管理方法。经济制度是指:“以生产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林中杰   周万阜  
如何实现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具体结合,是当前及今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核心问题。金融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中具有什么作用?如何发挥这些作用?本文准备对此问题作一个初步探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吴宣恭  
实现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有效结合,不仅需要有完善的宏观调节政策,而且需要在微观上寻找一种能够调节二者的差异和矛盾的管理体制。承包制既保证了企业的自主权力和利益,使商品经济的发展有更坚实的基础,又维护了全民所有制经济的统一性,保证计划经济要求的实现。它同时符合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的要求,是促进有计划商品经济运行的有效经营管理形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慰庭  
市场机制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而市场正是商品交换的领域或商品流通的总和,商品与市场相互依托,密切相连,从历史发展看,市场正是伴随着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的出现而出现,并随着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的发展而逐渐扩大。商品经济历经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直至资本主义社会,各个发展阶段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卢汉川  
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中,要求在今后的十年中,建立和完善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新型经济体制,这既是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复杂的实际问题,值得进行深入探讨。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卢汉川  
我国的十年经济改革取得很大成就,在总结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把今后经济改革的主要目标确定为: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正确贯彻这个指导方针,也是当前深化和完善改革的重要关键。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是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十分复杂的实际问题,不少人进行了有益的论述,还待深入探索。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世武  
6月11日,广西体改研究会邀请40多位老中青专家和有关部门领导专题研讨“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这一热点论题。会上气氛热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还收到十余篇论文和发言提纲。现将研讨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俞文青  
随着城市住房和城市土地使用权商品属性的确认、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房地产业已有了很快的发展,房地产市场也在不断发育之中。在房地产领域如何做到计划管理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保证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是需要在理论上加以探讨的问题。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郑志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不断探索改革之路。经过近十年的艰苦努力,吸取各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我们确定了要“建立适应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党中央的这一英明决策,是充分地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果,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唯一正确的方针。为了更好地把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结合好,现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对此问题作一简要分析。一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兰  
银行体制改革必须正确认识计划经济同市场调节的关系,并坚持两者的有机结合。一、坚持计划经济同市场调节相结合,是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计划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国家运用经济的、行政的和法律的手段,对社会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进行自觉的调节,因而经济是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只能实行计划经济,而不能实行市场经济,这是由社会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冰  
对我国不发达地区,根据商品经济发展程度、市场发育状况、经济的组织能力、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力结构的协调程度,探讨和研究我国不发达地区计划与市场调节结合方式、度、结合的发展阶段上与发达地区的差异,阐明不发达地区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特殊性,是不发达地区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