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70)
2023(8684)
2022(7523)
2021(6878)
2020(5786)
2019(12597)
2018(12580)
2017(23073)
2016(12831)
2015(14162)
2014(13804)
2013(13083)
2012(11745)
2011(10891)
2010(11197)
2009(10957)
2008(10562)
2007(9649)
2006(8623)
2005(8099)
作者
(34621)
(29028)
(28787)
(27589)
(18664)
(13837)
(13111)
(11088)
(10934)
(10375)
(9887)
(9725)
(9475)
(9247)
(9164)
(8881)
(8523)
(8416)
(8398)
(8371)
(7320)
(7076)
(6801)
(6721)
(6513)
(6461)
(6437)
(6421)
(5826)
(5673)
学科
(43762)
经济(43680)
管理(42021)
(35159)
(30885)
企业(30885)
中国(15594)
(15239)
方法(15158)
(15054)
(12640)
业经(12101)
数学(11986)
数学方法(11763)
(10272)
(10237)
理论(10140)
(9059)
财务(9028)
(9011)
财务管理(8998)
银行(8998)
教育(8969)
地方(8707)
(8701)
贸易(8694)
体制(8619)
(8607)
企业财务(8445)
(8436)
机构
大学(178921)
学院(177349)
(68027)
经济(66425)
管理(62937)
研究(60072)
理学(52986)
理学院(52310)
管理学(51384)
管理学院(51003)
中国(44605)
(37825)
(37319)
科学(34990)
(29874)
(29161)
财经(28127)
(26873)
中心(26736)
师范(26659)
研究所(26491)
(25172)
(24843)
北京(23653)
(22995)
业大(22644)
(21757)
师范大学(21502)
经济学(21268)
财经大学(20542)
基金
项目(111939)
科学(89035)
研究(86839)
基金(79994)
(68700)
国家(68066)
科学基金(58435)
社会(55458)
社会科(52444)
社会科学(52434)
(44517)
教育(42370)
基金项目(41303)
(37728)
编号(36074)
自然(35457)
自然科(34620)
自然科学(34612)
自然科学基金(33971)
资助(31621)
成果(31592)
课题(26912)
(26827)
重点(26115)
(25315)
(24202)
(23818)
(22909)
国家社会(22673)
(22446)
期刊
(83997)
经济(83997)
研究(61072)
中国(42127)
教育(31958)
(31744)
学报(26606)
管理(25734)
科学(24400)
(24162)
大学(21237)
学学(19214)
(17255)
金融(17255)
技术(16012)
农业(15748)
财经(15435)
业经(14180)
(13339)
经济研究(13062)
问题(10662)
(9077)
(8885)
职业(8859)
图书(8485)
现代(8004)
(7964)
论坛(7964)
(7737)
财会(7697)
共检索到2833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罗爽  
针对高等学校法人制度的改革问题,学界形成了公法人和私法人两条思路,然而它们都并非最佳的策略选择。突破公私两分法、主张社会结构三分法的第三部门理论成为可供选择的理论工具。将高等学校定位为第三部门组织,实现了其两大根本组织属性——自主性和公共性的有机辩证统一。由此,对高等学校这样一种主体资格和行为进行确认和规范的第三部门视野下的高等学校法人制度,即意味着在价值基础方面兼顾和协调高等学校的自主性和公共性,是高等学校法人制度改革的应然选择。同时,第三部门视野下的高等学校法人制度的建立也已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基础、法律基础和改革契机。第三部门视野下的高等学校法人应属于专业型第三部门法人,并采取社团法人的组织...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高新发  
在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和加入 WTO的过程中 ,我国公办高等学校作为第一部门组织在政府体制中运作的社会经济基础已经丧失。解决公办高校存在的问题 ,需要的不是修修补补的改良 ,而是深刻的转型。比较可行的方向选择是转向第三部门领域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建华  
现代大学作为第三部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制度安排由于受政府制度以及企业制度环境的消极影响,一直以公私两分的形式存在,远离了第三部门制度架构的规范性要求。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现代大学制度无论在所有权、管理权、资金来源还是在法律程序的层面,都已基本具备了超越公私两分的可能。在超越公私两分的基础上,现代大学制度的建构必须紧紧围绕自治、非营利与非政府三个核心观念展开。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建华  
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 ,为避免商业化的潜在倾向变为现实 ,有必要从理论上对高等教育定位。第三部门是指政府与企业组织以外的所有组织的集合。在组织定位上 ,所有的高等学校都是第三部门性质的。整个高等学校组织群体会一直朝着理想的第三部门组织——高自治、非营利的方向迈进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邬大光  王建华  
在国外 ,教育被纳入第三部门研究范畴中 ,但具体论述不多。从第三部门的视角研究高等教育属性具有特殊的意义。近年来各种高等教育思潮风起云涌 ,高等教育改革处于激烈争论之中 ,根本的原因在于这些改革在某种程度上缺乏足够的理论合法性。将第三部门的相关理论引入高等教育理论范畴 ,既有助于加深对目前高等教育改革困境的理解 ,又可丰富现有的高等教育理论 ,提高理论的前瞻性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潘懋元  邬大光  高新发  
随着社会转型和政府职能的调整 ,第一部门高校的转型势在必行 ;随着民办高校的迅速发展 ,营利与非营利的分野愈显重要。第三部门正在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空间。浙江万里学院是一种第三部门高校的成功范例 ,对第一部门高校向第三部门转型 ,对公益性民办高校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鑫钢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科学界定财政的职能范围,是公共财政要解决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然而在现有的公共财政理论研究中,较普遍地存在着二元思维模式的缺陷,即认为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只有两种:政府——市场。而事实上,根据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成果,现代社会中在政府与市场之外,广泛地存在着第三部门并且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那么,在“政府——市场——第三部门”这一三维社会结构中重新审视财政职能问题将会是有重大意义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承伟  罗峰  
第三部门是现代文明社会管理体制中,一类重要的社会治理组织。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与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第三部门制度建设被提上了改革的日程。而我国真正的第三部门制度建设从一开始就是西方社会影响下的产物,因此当下研究与总结国外第三部门制度建设经验,对正确认识与完善我国具体国情下的第三部门制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建华  
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风起云涌,但总的趋势是,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控制力度逐渐减轻,高等院校的自主权不断增大;换言之,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政府行政控制逐渐减少,市场介入越来越多。我国也不例外。目前国内兴起的“国有民营”办学模式便是一种很有特色的制度创新,是我国高等学校从事业单位走向非营利组织的有益尝试,是我国高等教育走向第三部门的有效选择。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建华  
在今天,高等教育改革风起云涌,但由于大学组织特性使然,高等教育改革有其固有的特殊性。具体而言,在改革的进程中,出于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等内在逻辑的要求,高等教育既要摆脱对政府的依附,又要避免步入营利性部门的误区,只有向第三部门的方向发展。因为,就目前而言,现代大学的命脉仍在于自治与非营利。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宏伟  徐福缘  何建佳  
通过对我国第三部门现状的分析,评述当前有关第三部门理论,认为第三部门勃兴是各种供需网团簇基于供需关系演进的结果,它是供需网团簇应对复杂性及不确定性、寻求共赢、共生、合作的自组织性和创新性的结合。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第三部门现存制度环境的主要特征,以及探讨了基于这一发生理论对我国第三部门现存制度改善的意义。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杨伟娜  董雨  
■从世界范围来看,行业协会自中世纪就有,但是它们的职能和作用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需求的变化,逐步进行着调整和改革的。进入19世纪以后,围绕特定领域或问题结成的各种行业协会有了长足的发展,逐步延伸到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如政治、经济、科技、文教、工商业、劳工运动等方面。在适者生存的市场规则下,经过上百年的发展与演变,协会的运作方式与管理制度已日臻完善,逐步成为加快市场经济发展的第三推动力。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许涛  
第三部门理论为我们考察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现象提供了一种理论解释工具。从发生学和现实特征考察职业教育集团具备显著的第三部门特征;目前,我国职教集团发展面临的三个方面问题("有成员无组织"、"有集团无身份"、政府支持和政府干预的边界不清)影响了职教集团的发展。要实现职教集团的有效治理,首先应明确职教集团的身份,完善其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并通过"增权赋能"和"职能让渡",充分发挥职教集团的优势,将职教集团创造为成员的"事业共同体"。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浩昇  
第三部门发展机制包含动力机制、制约机制和均衡机制。动力机制是推动第三部门发展的各种因素所形成的运行方式,而制约机制是各种客观限制条件组成的约束方式,这两者均依据自身的发展逻辑运行。均衡机制是一种均衡力量,它与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相连接,依赖一定的体制框架协调前两种机制的相互关系,保持整体机制的平衡。转型期的社会背景表明,中国特色公民社会是理解我国第三部门发展的阶段性框架,国家与第三部门可以据此演化出丰富多彩的能适应其自身发展需要的策略集合。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波  
在漂绿的治理中,消费者个体存在参与不足、对抗力量不足、诉讼困难、"羊群效应"等问题,在满足珍惜信誉的条件下,消费者组织在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企业个体治理漂绿存在"囚徒困境"问题,行业协会与企业形成合作机制,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为充分发挥第三部门在治理漂绿中的作用,需要使消费者组织和行业协会回归其民间性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