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89)
- 2023(11508)
- 2022(9684)
- 2021(8621)
- 2020(6908)
- 2019(15656)
- 2018(15419)
- 2017(29309)
- 2016(15592)
- 2015(17498)
- 2014(17714)
- 2013(17705)
- 2012(17158)
- 2011(16050)
- 2010(16845)
- 2009(15759)
- 2008(15559)
- 2007(14594)
- 2006(13642)
- 2005(12929)
- 学科
- 济(90312)
- 经济(90246)
- 管理(48012)
- 业(47767)
- 企(37939)
- 企业(37939)
- 地方(26354)
- 中国(25949)
- 方法(24986)
- 农(22366)
- 数学(20725)
- 数学方法(20510)
- 业经(19646)
- 技术(17105)
- 地方经济(16237)
- 学(16106)
- 财(15666)
- 农业(15590)
- 制(15002)
- 融(14196)
- 金融(14195)
- 银(14098)
- 银行(14083)
- 策(14063)
- 贸(13969)
- 贸易(13955)
- 行(13788)
- 易(13414)
- 发(13262)
- 环境(12535)
- 机构
- 学院(242642)
- 大学(239545)
- 济(113032)
- 经济(110719)
- 研究(92066)
- 管理(88189)
- 理学(72796)
- 理学院(71952)
- 管理学(71019)
- 中国(70654)
- 管理学院(70519)
- 京(51945)
- 科学(51546)
- 财(51353)
- 所(47205)
- 研究所(41894)
- 中心(40286)
- 江(40196)
- 财经(38921)
- 农(35661)
- 经济学(35060)
- 范(34898)
- 经(34864)
- 师范(34655)
- 北京(34147)
- 院(32387)
- 州(32111)
- 经济学院(30965)
- 业大(29096)
- 财经大学(27965)
- 基金
- 项目(142208)
- 科学(112354)
- 研究(110757)
- 基金(100435)
- 家(85619)
- 国家(84812)
- 科学基金(72136)
- 社会(71717)
- 社会科(68121)
- 社会科学(68107)
- 省(56242)
- 基金项目(51044)
- 教育(49983)
- 划(46652)
- 编号(45139)
- 自然(41880)
- 资助(41435)
- 自然科(40854)
- 自然科学(40847)
- 自然科学基金(40106)
- 成果(38853)
- 发(37653)
- 课题(33509)
- 重点(32545)
- 部(31554)
- 发展(31473)
- 展(30946)
- 创(29931)
- 国家社会(29495)
- 性(28369)
- 期刊
- 济(146505)
- 经济(146505)
- 研究(86692)
- 中国(56514)
- 财(38394)
- 管理(37971)
- 农(34882)
- 教育(31693)
- 科学(31603)
- 学报(31114)
- 融(29135)
- 金融(29135)
- 技术(25083)
- 大学(24440)
- 经济研究(23952)
- 农业(23701)
- 学学(22651)
- 业经(22557)
- 财经(21275)
- 经(18622)
- 问题(18434)
- 贸(15546)
- 技术经济(15283)
- 国际(14280)
- 世界(13923)
- 坛(13182)
- 论坛(13182)
- 现代(12322)
- 业(12209)
- 商业(11789)
共检索到4080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石廷藩 项守梁
一、回顾与反思技术引进是指国际间通过利用外资,技术交流、科技合作和接受援助等方式,引进国外的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提高本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发展对外贸易。过去长期在封闭型体制下,广西技术引进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进出口贸易进展缓慢,引进工作是在一九七九年起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崔日明 赵勇
通过技术引进实现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是战后东亚经济增长创造奇迹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此过程中,东亚形成了三类特点各异的技术引进模式,并对不同国家和地区产生了不同的经济绩效。然而伴随着知识经济社会与信息时代的到来,东亚技术引进模式上的差异与积弊不仅影响到了各经济体自身的发展,也制约了整个东亚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原有的东亚经济引进模式必须做出适时的调整。
关键词:
技术引进模式 东亚 绩效 对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卢今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跻身于国际技术市场。引进先进技术,促进我国科技与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了要使技术引进达到“引进-开发-创汇-引进”的良性循环,提高经济效益和科技开发能力,结合我国国情研究引进策略问题实属必要。根据笔者之见,略谈几点看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谢维誉 袁滨 黄家祥 余沛荣 林明中 项守梁
一、技术引进的基本情况在党的对外开放、对内搞活和经济体制改革方针政策的指导下,近几年来,广西的技术引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它以城市为主,形式多样,遍及各行业,以轻工、纺织、电子业为主,重工业为次,农牧业比重较小。引进技术主要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而以日本、西欧、美国为主。从引进的技术情况看,比较先进的占主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顾月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北京市地方工业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重点产品和企业,进行了以内涵为主的技术改造,从1978年—1989年技术改造投资总额为157亿元,其中含有技术引进的改造110.5亿元,含外汇15.02亿美元。通过引进技术改造现有企业,吸取了国外先进技术和工艺手段,促进了北京工业布局、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高长春 刘文革
经济发展与技术引进──基于小岛模式之探讨黑龙江财政专科学校高长春,刘文革落后国家在经济发展中不仅存在储蓄(投资)和外汇(外贸)两缺口,而且更明显地受技术短缺的困扰和制约。探讨经济发展与利用国外先进技术要素内在规律,无疑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邱陵
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则主要来源于国内自主开发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要使技术引进成为摆脱目前经济困境的手段和经济长期有效发展的源泉,就不仅要正确理解技术引进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而且还要深入研究技术引进的运行规律。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沈华嵩
本文考察后发展中技术引进的若干问题,其中具有意义的是相对“后发”的国家(地区)政府对技术引进进行的直接和间接的管理。在技术选择问题上则强调合适技术的选择必须充分注意国民经济的外部性,即把技术选择和技术引进问题纳入世界经济和国际分工体系来考察。另一个问题是技术引进的“内化”(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及其社会支持体系的建立,其关键是教育,特别是中等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完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圣强
文章基于博弈视角,探讨了企业在技术获取上的"自制"与"外购"策略性行为。首先构建一个基础性的博弈矩阵;其后在技术供给约束条件下,构建以不确定性为特征的古诺模型,求解纳什均衡;最后进一步放松假设,构建了以交替研发为特征的模型,考察企业存在产品更新背景下的策略性行为选择。研究表明,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并不存在孰优孰劣问题,企业策略选择具有阶段性特征,短期内技术引进具有优势,而长期来看自主研发是占优策略。文章还发现企业决策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知识溢出、创新价值、竞争者研发投入、技术周期、利率等。通过联系实际,研
关键词:
自主研发 技术引进 技术创新 企业决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圣强
文章基于博弈视角,探讨了企业在技术获取上的"自制"与"外购"策略性行为。首先构建一个基础性的博弈矩阵;其后在技术供给约束条件下,构建以不确定性为特征的古诺模型,求解纳什均衡;最后进一步放松假设,构建了以交替研发为特征的模型,考察企业存在产品更新背景下的策略性行为选择。研究表明,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并不存在孰优孰劣问题,企业策略选择具有阶段性特征,短期内技术引进具有优势,而长期来看自主研发是占优策略。文章还发现企业决策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知识溢出、创新价值、竞争者研发投入、技术周期、利率等。通过联系实际,研
关键词:
自主研发 技术引进 技术创新 企业决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圣强
文章基于博弈视角,探讨了企业在技术获取上的"自制"与"外购"策略性行为。首先构建一个基础性的博弈矩阵;其后在技术供给约束条件下,构建以不确定性为特征的古诺模型,求解纳什均衡;最后进一步放松假设,构建了以交替研发为特征的模型,考察企业存在产品更新背景下的策略性行为选择。研究表明,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并不存在孰优孰劣问题,企业策略选择具有阶段性特征,短期内技术引进具有优势,而长期来看自主研发是占优策略。文章还发现企业决策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知识溢出、创新价值、竞争者研发投入、技术周期、利率等。通过联系实际,研究试图解释国内技术引进怪圈现象,认为企业只有在不同阶段转变技术获取策略才能赢得竞争。
关键词:
自主研发 技术引进 技术创新 企业决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闻潜
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基本方针确定以后,重要问题是正确制定经济外向发展的战略,这涉及我国整个宏观经济的决策。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讲几点意见,以就教于读者。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陈林光 赵芳
广州经济的发展应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一方面要使传统的行业向高级化、集约化发展,与珠江三角洲其他地区形成产品内部分工;另一方面要努力开拓高新技术领域,使其成为广州发展的新优势。广州今后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既要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开发能力,把技术的开发与广州产业发展的趋势相结合,又要积极创造条件,扩大技术进口的规模,善于利用外国技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以加快广州经济建设的步伐。本文就广州技术引进的目标、方式、战略以及在建立有效的宏观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积极的建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陈林光 赵芳
技术引进有效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引进--优化产业-扩大出口的链条尚未形成良性循环。借鉴国际上不同模式,总结我国引进经验,应坚持把重点入放在引进软件,但也不排斥硬件引进、要根据不同产业,采用不同模式,择优引进;从优化产业结构出发,调整引进的目标和重点,扩大技术来源,把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相结合;加强引进的宏观管理。克服引进工作的混乱现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