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727)
2022(630)
2019(1208)
2018(1189)
2017(2210)
2016(1313)
2015(1501)
2014(1539)
2013(1570)
2012(1581)
2011(1564)
2010(1722)
2009(1783)
2008(1878)
2007(1911)
2006(1792)
2005(1704)
2004(1700)
2003(1878)
2002(1931)
作者
(4885)
(4175)
(3872)
(3864)
(2679)
(2004)
(1804)
(1608)
(1538)
(1528)
(1503)
(1495)
(1454)
(1435)
(1376)
(1262)
(1252)
(1202)
(1180)
(1128)
(1055)
(1042)
(1040)
(978)
(974)
(964)
(950)
(876)
(826)
(801)
学科
(6261)
经济(6253)
管理(4748)
(4136)
(3899)
企业(3899)
(2657)
理论(2633)
教育(2182)
方法(1976)
(1910)
中国(1900)
(1819)
业经(1659)
(1448)
(1448)
(1334)
(1328)
金融(1327)
(1269)
银行(1268)
(1248)
(1223)
(1222)
体制(1046)
及其(975)
数学(959)
(957)
(951)
图书(944)
机构
大学(28662)
学院(26899)
(9533)
经济(9292)
研究(9116)
管理(7674)
中国(6698)
(6216)
(6119)
理学(5906)
理学院(5804)
管理学(5701)
科学(5650)
管理学院(5635)
(5373)
师范(5345)
(5132)
(4897)
财经(4690)
研究所(4493)
师范大学(4291)
(4113)
北京(4084)
(4046)
(3832)
中心(3572)
(3566)
教育(3511)
财经大学(3285)
经济学(3154)
基金
项目(12284)
研究(9871)
科学(9188)
基金(8305)
(7127)
国家(7037)
社会(6108)
社会科(5716)
社会科学(5713)
科学基金(5520)
教育(4943)
成果(4721)
(4572)
编号(4195)
(4082)
基金项目(4003)
资助(3484)
课题(3284)
(2956)
重点(2932)
(2916)
自然(2864)
自然科(2782)
自然科学(2780)
自然科学基金(2733)
(2714)
项目编号(2650)
(2582)
教育部(2575)
(2570)
期刊
(14295)
经济(14295)
研究(11305)
学报(5962)
(5849)
教育(5551)
中国(5505)
大学(4562)
科学(4369)
学学(4091)
财经(3897)
(3373)
(3364)
管理(3285)
图书(2589)
(2463)
金融(2463)
问题(2169)
书馆(2134)
图书馆(2134)
农业(2033)
技术(2006)
(1910)
(1747)
经济研究(1717)
业经(1674)
(1559)
论坛(1559)
财经大学(1485)
社会(1448)
共检索到460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小娟  
广告的潜意识说服可以使信息在不被消费者觉察的情况下发挥作用,它可以使受众放松对广告信息的理性审查从而影响其购买行为。说服有中心路径和边缘路径,对广告主来说,通过中心路径达到说服效果是比较困难的。在广告说服的中心路径中,消费者对信息采取审慎的加工态度,如果受众发现所接收的信息与其原有的态度不一致时,他们最有可能对信息形成反态度,使说服的难度加大。在日益娱乐化的媒体环境中,广告说服使用边缘路径可发挥更大的作用,用自然的、令人愉快的方式来说服受众。
[期刊] 预测  [作者] 代祺  梁樑  曹忠鹏  古继宝  
在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ELM)的框架下,引入涉入度这一新的变量,通过深入探讨涉入度的调节机理,解释了过去研究对单、双面广告信息的说服效果存有争议的内在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与单面信息广告相比,双面信息广告对高涉入者的说服效果明显增强;但对低涉入者,二者的说服效果没有显著差异。论据数量作为边缘线索之一可以提高双面信息广告对低涉入者的说服效果。研究同时证明双面信息广告对高、低涉入者的说服路径不同。研究结论为企业通过广告沟通方式来重新赢得消费者信任、建立品牌效应提供了一条经济有效的新思路。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正峰  张丽君  胡月琴  
网络试用平台引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关注,企业给消费者提供新产品免费试用信息是否能够加强广告说服效果,是一个重要的营销问题。实验一通过两组组间实验,对比消费者仅阅读广告及同时阅读广告和试用信息两种情况下渐进式新产品广告说服结果的差异;实验二以双中介模型中广告态度、产品态度、购买意愿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基础,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免费试用信息影响广告说服过程的具体路径。结果显示,企业在渐进式新产品广告曝光时发布免费试用信息对消费者的广告处理过程有显著影响,尤其是当消费者采用类比法或心理模拟法处理新产品广告信息时,发布有吸引力的试用信息对广告说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并对消费者的产品态度和购买意愿有正向影响;女性消费者、中青年消费者及收入较低的消费者对免费试用信息有更正面的反应。因此,当企业为渐进式新产品做广告宣传时,应发布有充分吸引力的免费试用信息,并尽量唤起消费者对广告信息进行深入加工,根据产品差异选择发布时机;目标客户群体为女性消费者、中青年消费者及收入较低的消费者的产品使用网络试用平台发布试用信息,更容易以获得好的效果。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烨娣  蒋玉石  苗苗  艾昕  
互联网定向广告推送实践中,平台对消费者隐私信息的不同强调程度引发了隐私悖论问题,造成了互联网定向广告说服效果不足的现象。本研究以隐私显著性为突破口,从消费者广告态度和行为意愿两个维度纵向对互联网定向广告说服效果展开研究。在信源可信度理论和调节聚焦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平台可信度、调节聚焦和隐私显著性对互联网定向广告说服效果的三项联合影响模型。研究发现:(1)隐私显著性对互联网定向广告说服效果有显著影响,互联网定向广告说服效果随着隐私显著性的提高而增强。(2)平台可信度和调节聚焦在隐私显著性对互联网定向广告说服效果的影响过程中起显著的调节作用。(3)平台可信度、调节聚焦和隐私显著性三项交互联合影响互联网定向广告对消费者的说服效果:在消费者表现为防御聚焦,并且平台可信度较高时,隐私显著性高的互联网定向广告对消费者说服效果最好。本研究有助于解决互联网定向广告实践中说服效果不足的问题。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江峰  
说服成为一种有理论基础且自成体系的德育方法,始于苏格拉底。在说服方法的背后,是知与行的关系以及知如何能引领行的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对德育本质的理解,即涉及根据什么认为德育是一切教育之本。目前教育界对说服问题的讨论多止于经验总结,这种现状应当是以实践理论自居的教育学所不能满意的。基于此,本文从说服的概念界定和本质界定入手,对说服作为德育方法的内在矛盾和冲突,以及说服的运用限度和运用条件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讨,以期引起学界对说服问题的重视。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小娟  
美国学者米切尔·舒德森的著作《广告,艰难的说服》一书提出广告确实是一种说服,只不过广告的说服作用不象人们通常想象的那样大,广告的威力比广告人和广告批评家所声称的要小得多。该著作从文化和社会学角度对广告传播现象进行考察和理解,提出了一些促使我们对广告说服进行反思的观点,本文在介绍该著作重要观点的同时,试图对造成广告说服艰难的原因进行考察。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江晓东  桂辉  
在中国,电子商务的繁荣导致网上产品评论激增,评论中开始出现涉及与竞争品牌直接比较的信息。本文借用比较型广告的概念,创新性地提出了"比较型网评"这一概念,并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信息类型的比较型网评的说服效果、比较型网评对说服效果影响的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研究结果表明:(1)产品知识水平和认知需要在比较型网评类型(事实型/评价型)对感知信息质量、感知权威性和感知说服效果的影响中有调节作用。低产品知识水平(认知需要)的消费者认为,评价型的比较型网评比事实型的比较型网评更有效;高产品知识(认知需要)的消费者认为,事实型的比较型网评比评价型的比较型网评更有效。(2)感知信息质量和感知可信度是产品知识水平(...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濮素  
现代商业广告不仅引领流行时尚的潮流,也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消费者的消费理念。本文从消费心理学的角度对现代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进行了剖析,并对广告营销的说服性理论进行了充分论证。在此基础上,结合经典案例的分析又分别对商业广告策划中的人文情感策略、创意策略、比附策略、品牌策略四种较常见且效果显著的广告策略与消费理念之间潜在的影响关系进行了阐述论证。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董泽瑞  杜建刚  孟陆  
消费者是否会接受某个与健康有关的产品如某种健身仪器,往往取决于其对此产品是否会有效(反应效能)和是否易于使用即自己是否能够顺利完成使用过程(自我效能)这两个方面的感知。本文根据心理学的解释水平理论,认为消费者这两方面的感知又与个体高、低解释水平的信息加工方式存在一定的匹配关系。抽象的、去背景化的、与本质和目标相关的高解释水平使个体更关注产品的反应效能,具体的、背景化的、关注表面的低解释水平使个体更关注产品的自我效能。本文通过实验证实低解释水平与强调自我效能的内容呈现方式的匹配以及高解释水平与强调反应效能的内容呈现方式的匹配能够通过感知正确的中介作用提高广告的说服效果。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已经成为个人生活的首要关注。本文的研究对于健康品企业的广告策划和内容宣传有较好的实践启示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镠  贾莺  徐玮  
文章建立了不同于传统广告测评方法的广告效果测评方法,并以某房产广告为实证研究对象,论述了进行广告效果测量的变量和分析内容,并结合广告效果测量的实证结果提出了当前广告投放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永贵  刘冬梅  晏丽  
作为在线广告领域当前普遍采用的一种重要营销技术,行为定向广告在创造价值的同时,也由于海量用户数据的收集而给用户隐私带来了巨大威胁。相应地,行业监管部门和消费者都希望企业增加行为定向广告的透明度——披露企业是如何搜集和使用用户个人数据的,但是披露行为可能会破坏在线广告的效果。因此,企业面临着披露还是隐匿相关信息的决策难题。本文基于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理论,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行为定向广告透明度对广告效果影响的内在机制以及边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1)行为定向广告透明度可以增加个体对广告信息加工的深度,进而提高个体的产品态度和购买意愿;(2)行为定向广告透明度通过信息加工的深度影响产品态度和购买意愿的中介过程受到广告诉求的调节。对于理性诉求的广告,行为定向广告透明度会增加信息加工的深度,进而提高消费者的产品态度和购买意愿;对于感性诉求的广告,行为定向广告透明度会减弱信息加工的深度,进而降低消费者的产品态度和购买意愿。本研究补充和完善了行为定向广告研究的理论体系,拓展了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在行为定向广告研究领域的应用,同时也为企业更好地实施行为定向广告策略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启示。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蕾  高登第  
本研究以顾客区隔与时间压力的观点来检视商业银行广告信息框架效果的说服力。本研究结果指出,当面对具有高涉入程度的银行潜在顾客,且广告中的优惠信息是具有时间性的情况下,正面框架的信息会比负面框架的信息更有说服力,然而,如果广告中的优惠信息并不具有时间性,对于这些高涉入程度的银行潜在顾客,负面框架的信息会比正面框架的信息更有说服力。相对地,不论是使用正面框架或是负面框架信息,也不论广告中的优惠信息是否具有时间性,都不会对那些涉入程度低的银行潜在客户产生说服力。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南玉范  
本文通过确定广告效果测评的内容、时间和测评方法的介绍,阐述了应如何科学地进行广告效果测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丁海欣  赵炳新  朱鹏  
文章从消费者认知视角构造了广告效果测量指标体系,并利用实际数据作出检验,其中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广告效果影响因素可以区分为信息性要素、情节性要素与投放策略要素;多元回归模型显示,情节性要素与投放策略要素对于广告效果具有显著影响作用,而信息性要素作用比较有限。同时模型总体回归状况显示广告在解释消费者购买行为方面具有有限的影响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