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97)
- 2023(3885)
- 2022(3381)
- 2021(3132)
- 2020(2766)
- 2019(6221)
- 2018(6207)
- 2017(10985)
- 2016(6774)
- 2015(7695)
- 2014(7493)
- 2013(7230)
- 2012(6645)
- 2011(6173)
- 2010(6451)
- 2009(5598)
- 2008(5613)
- 2007(5216)
- 2006(4599)
- 2005(4180)
- 学科
- 济(22928)
- 经济(22912)
- 管理(14326)
- 业(13734)
- 方法(10855)
- 企(10151)
- 企业(10151)
- 教育(9686)
- 数学(9243)
- 数学方法(9137)
- 理论(7786)
- 中国(7495)
- 农(7400)
- 学(6445)
- 教学(6032)
- 制(5868)
- 研究(5778)
- 业经(5083)
- 财(5036)
- 农业(4875)
- 生(4718)
- 地方(4047)
- 贸(4018)
- 贸易(4015)
- 研究生(4010)
- 学法(3953)
- 教学法(3953)
- 度(3908)
- 制度(3904)
- 易(3882)
- 机构
- 大学(98336)
- 学院(95371)
- 研究(35416)
- 济(34508)
- 经济(33502)
- 管理(30578)
- 理学(25782)
- 理学院(25394)
- 管理学(24782)
- 管理学院(24593)
- 中国(22683)
- 科学(22302)
- 京(21530)
- 农(19946)
- 所(18412)
- 研究所(16806)
- 江(16467)
- 业大(16437)
- 范(16259)
- 师范(16095)
- 财(15934)
- 农业(15612)
- 中心(14679)
- 北京(13530)
- 教育(12987)
- 师范大学(12814)
- 技术(12636)
- 州(12618)
- 财经(12504)
- 院(12426)
- 基金
- 项目(61826)
- 科学(47259)
- 研究(46567)
- 基金(42010)
- 家(37399)
- 国家(37044)
- 科学基金(30433)
- 社会(27376)
- 省(26264)
- 社会科(25893)
- 社会科学(25883)
- 教育(24999)
- 基金项目(22148)
- 划(22080)
- 编号(19622)
- 自然(19082)
- 自然科(18632)
- 自然科学(18624)
- 自然科学基金(18323)
- 资助(16888)
- 成果(16876)
- 课题(15441)
- 重点(14918)
- 部(13886)
- 发(13452)
- 创(13276)
- 年(12407)
- 创新(12281)
- 大学(12122)
- 教育部(11909)
共检索到1505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冯仲科
讨论了年轻博士生导师应具备的科学的世界观,奋进的人生观,系统、敏锐的学科前沿洞察力和持续的创新能力,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宽阔的相关知识,优秀的表达能力,熟练的计算机应用水平,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诲人不倦的精神和面向未来的发展眼光等十个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秀荣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面对信息化、全球化的不断挑战,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性人才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如果说高校大学生理应承担起创新的大任,那么博士生们就是最具创新潜力的后备军。一、博士生创新人才应具备的素质认知当今世界,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形态已经形成,它带动着一场新的产业革命,决定着未来的发展走向,知识经济的重要特征是知识创新。由于知识是唯一在使用中不被消耗的资源,所以要形成竞争力就必须不断创新,而不是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肖鸣政
结合北京大学行政管理博士点的培养经验,从研究生入学选拔、教学模式改革、学位论文指导、校园文化建设、科学价值观与科学精神培养等不同环节,较全面地阐述了如何进行博士生创新素质的教育与培养问题。认为博士生教育属于精英教育,应该突出创新素质的培养与创新活动的实践。创新素质教育与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从学生选拔、教学形式、论文指导、校园文化与价值观培养等方面逐步实施。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雪梅 王秉中 甘国龙
通过文献检索、问卷调查、调研访谈、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基于博士生学术成果质量的视角,结合高校博士生培养现状,建立了一套博士生导师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罗英姿 李占华
研究生导师的素质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因素。培养具有创新型的研究生需要导师具备高层次的素质:优秀的学术道德、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能洞悉把握研究方向的发展趋势,具有处于学科前沿的研究方向和独特的研究优势;立志创新的意识与可行、持续的创新方式;优秀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中外文写作水平。
关键词:
创新型研究生 研究生导师 素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徐岚
导师人格蕴含了指导行为倾向,体现在具体的师生关系之中。导师通过身教影响博士生的人格和社会化,身教是导师发挥育人功效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案例高校50位博士研究生的质性访谈,提取出与导师人格、身教相关的关键性表征并将其聚类。研究发现:导师的人格特征会影响指导质量,进而影响学生满意度,受学生欢迎和不受学生欢迎的导师在人格和指导上分别体现出一些共性特点;导师身教发挥作用的途径主要有三种,即遵守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给予学生公正客观的评价、不滥用权力,为人正直、处世有原则。文章从导师修身、知行合一、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三个方面进行了反思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
师德 人格 身教 师生关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吕志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翱 孟成明
通过对H农业大学近四年内已回国的71名出国联合培养博士生的调查发现,出国联合培养经历对提升博士生科研意识和精神、科研及协作能力的作用很大。同时,留学管理部门和高校应通过高水平培养支撑博士生国际化学习研究的承载能力,构建"短-中-长"期的多层次国际化培养体系,加强绩效考核和强化质量控制,发挥好回国博士生的后续优势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出国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的综合效益。
关键词:
多国联合培养 博士生 科研素质 教育交流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包水梅
学术型博士生培养目标的定位,随着社会发展和学术型博士生教育自身的发展而不断进行调整和变革。基于历史溯源和现实考证可见:学术创新人才是我国学术型博士生培养目标定位的现实选择,这类人才以高深知识为工作对象,以学术创新为目的,具有"学者"的基本素质:坚实的知识基础,包括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规范科学的研究方法知识、广博宽厚的跨学科知识;卓越的学术能力,包括独立的探究意识、丰富的想象力和理性批判能力;以学术为志业的品质,包括独立人格、对学术的热情、忠诚于学术及坚强的意志力和敢于冒险的精神。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宋和平 李荣建
培养跨世纪人才──访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彭斐章教授本刊特约记者宋和平,李荣建彭斐章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编委会副主任兼目录学分支主编,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鉴于对目录学和图书馆学教育的卓越贡献,他被...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胡方茜 刘继荣 杨潮
本文首先较为深入地分析了博士生指导教师素质与博士生素质之间的关系,指出博士生导师自身素质与博士生素质的培养有着高度的相关性,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关键在于优化导师素质;其次,从年轻博士生导师与年长博士生导师的一些素质特点及差异考察入手,着重对新一代年轻博士生导师的素质作了分析与评价,认为从更高的要求和标准衡量,新一代年轻博士生导师的素质尚需大力培养完善;最后,本文就如何从机制上促进年轻博士生导师素质的提高,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叶绍梁 刘碧英 廖文武
坚持标准 评聘结合 简化程序 保证质量──从自审博士生导师改革试点看博士生导师审核办法的全面改革叶绍梁,刘碧英,廖文武最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作出了全面改革现行的博士生指导教师审核办法的决定。这是我国学位授予权审核工作的重大改革,尤其是博士生导师制度的...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钱桂荣
作者从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特点的概括中 ,提出加强博士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命题。文章着重从五个方面对博士生综合素质培养问题进行了探讨 :素质的界定及博士生综合素质的构成 ,加强政治素质的内容及途径 ,影响业务素质的质量观、博与专的关系、加强基础与创新能力等三个主要问题及对策措施 ,培养优良的心理素质的内容与途径 ,提高文化素质必要性与可行措施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谢建军
博士生导师、教授的多少是衡量一个学校教师学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从博士生导师、教授是学校(学术)声誉的奠基者和传播者、学校校风和优良学风的建设者和示范者、高级高质人才的培养者和学科建设的排头兵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彭兰 潘午丽
运用文献分析法、关键事件法初步确定了高校博士生导师胜任特征要素,再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进行因素分析,最终得出由师德与特质、教学与指导、学术与科研、管理与合作四簇共32个胜任特征因素组成的高校博士生导师胜任特征模型要素体系,对这些胜任特征因子的内涵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博士生导师 胜任特征 胜任特征要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