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57)
2023(3174)
2022(2661)
2021(2565)
2020(2224)
2019(5308)
2018(5088)
2017(9733)
2016(4811)
2015(5204)
2014(4847)
2013(4996)
2012(4541)
2011(4312)
2010(4543)
2009(4304)
2008(4483)
2007(4337)
2006(4116)
2005(3862)
作者
(13592)
(11198)
(11137)
(10707)
(7423)
(5426)
(5036)
(4376)
(4167)
(4035)
(3971)
(3740)
(3739)
(3734)
(3549)
(3521)
(3371)
(3297)
(3257)
(3013)
(2875)
(2839)
(2834)
(2622)
(2568)
(2555)
(2500)
(2315)
(2239)
(2177)
学科
(22700)
经济(22683)
管理(14016)
(13387)
(12020)
企业(12020)
中国(7220)
方法(7192)
(6487)
理论(5814)
(5384)
数学(5316)
数学方法(5205)
业经(5023)
(4804)
(4688)
(4344)
金融(4343)
教育(4214)
(4183)
(4175)
贸易(4171)
财务(4165)
财务管理(4155)
关系(4112)
地方(4074)
企业财务(4015)
(3977)
(3827)
银行(3824)
机构
大学(75953)
学院(72537)
(30239)
经济(29644)
研究(25333)
管理(24354)
理学(19937)
中国(19710)
理学院(19672)
管理学(19310)
管理学院(19135)
(16832)
(16233)
科学(13868)
(12793)
财经(12755)
(11802)
(11783)
师范(11703)
(11475)
研究所(11250)
北京(10710)
中心(10647)
经济学(10299)
(9700)
师范大学(9559)
财经大学(9376)
经济学院(8990)
(8518)
(8408)
基金
项目(40820)
研究(32354)
科学(32051)
基金(29491)
(24867)
国家(24650)
社会(21361)
科学基金(20918)
社会科(19993)
社会科学(19985)
教育(15601)
(14920)
基金项目(14752)
编号(12999)
(12813)
成果(12632)
资助(12032)
自然(11839)
自然科(11554)
自然科学(11551)
自然科学基金(11344)
课题(9634)
(9430)
重点(9326)
国家社会(8914)
(8823)
教育部(8590)
大学(8512)
(8350)
项目编号(8346)
期刊
(38537)
经济(38537)
研究(27943)
中国(16561)
(14939)
教育(12803)
学报(12008)
管理(11197)
科学(9949)
大学(9716)
学学(8608)
财经(8518)
(8125)
金融(8125)
(7954)
(7406)
技术(6734)
经济研究(6534)
图书(5014)
问题(4992)
农业(4929)
(4929)
业经(4730)
国际(4101)
书馆(4006)
图书馆(4006)
(3960)
世界(3955)
(3668)
论坛(3668)
共检索到1228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静豌  胡莹  
在平台经济时代,数字技术正在改变着生产主体与消费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改变着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平台资本主义的兴起进一步推动消费的扩大,“产消合一”在平台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社会再生产过程来看,传统消费者转换成产消者,大量消费数据的生成是“产消合一”形成的基础。平台技术在重构消费数据的同时使数据商品化并进一步反哺生产,实现剩余价值。平台资本主义的兴起推动了“产消合一”的发展,平台消费表面上促进了劳动力再生产,实质上则进一步剥削了新生劳动力并使平台资本占有了更多剩余价值。“产消合一”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平台时代的局部形态,它并没有改变以往消费从属于生产的状态。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卫华  宁殿霞  
平台资本主义是通过对数字劳动成果的利用来实现财富快速积累的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和组织形式。对平台资本主义的研究应聚焦在以下两个向度:数字劳动和数据资本权力。通过对数字劳动的分析,揭示平台对人的数字劳动的支配。在此基础上指出,平台资本主义运作的核心支点乃是数据资本权力。随着原子式的资本向比特式的资本转化,数据资本权力对人的支配以更加隐蔽的“图表化”方式进行,这加速了数字劳动者的相对贫困化趋势。基于对平台资本主义的分析与诊断,要促进中国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应充分利用数据和数字技术,释放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变革的潜能,强化数字经济的反垄断,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顾良  张慧君  
《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对着干》一书简介顾良,张慧君[按:上期崔之元文章提到西方畅销书《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对着干》一书,下文就是对该书观点的摘要介绍]谈到资本主义的分配模式,在越来越多的西方社会学家的笔下,人们经常会见到“经济隔离”的用语。这个新词由原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求实  
长期以来,在人们的观念中,社会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直接对立物,同资本主义之间,只有“你消我长”、“你死我活”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和斗争,只存在“谁战胜谁”的对抗。或者说,只承认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之间的对立,不承认或很少提及其间的统一。这种情况的存在,有其历史原因。从社会主义产生与成长的历史实践看,它不仅在诞生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余传贵  
(1 )资本是一个以价值增殖为目的的市场经济范畴 ,与特定的社会制度无关。 (2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资产阶级社会制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即资金与生产要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按照资本价值增值的要求来运作的经济形式 ,与特定的社会制度无关 ,资产阶级社会制度是一个特定的社会形态。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同样存在失业和经济危机 ,因为 ,失业和经济危机是市场经济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一制度安排的产物 ,与特定的社会制度无关。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钱志刚  崔艳丽  祝延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公立大学引发了学术资本主义浪潮。大学教师作为学术资本主义的核心要素,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影响。学术资本主义不仅引起了大学教师个体角色、地位、价值观等的变化,也导致了大学教师群体的分化。这些变化和影响对我国大学教师的发展和大学建设有许多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白明  
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的力作──《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简介白明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宋涛、陈耀庭主编)一书,在1993年华东地区社会科学图书和皖版优秀图书评比中分别荣获一等奖和二等奖。该著作系国家教委博士点研究课题,并被列入“八五”重...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陈为民  
战后,日本在经济上后发赶超西方强国的过程中,基于股份制构成的特点与西方不同,以法人资本主义或不存在大资本家的会社资本主义相标榜,以示与西方传统资本主义相区别。本文重点是剖析日本法人资本主义的提出、形成原因、主要特征、利与弊以及世纪之交法人资本主义的前...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建华  
作为现代性的重要象征,资本主义既可以用来指某种特定的政治、经济或社会制度,也可以被视为一种具有普遍价值的理性主义的代名词。大学和资本主义都在西方而且仅在西方兴起,这绝非某种巧合而是西方文明中理性主义发展的自然结果。一方面大学作为资本主义体制的一部分,为资本主义精神和制度形式提供了合法性来源,并培养了资本主义人;另一方面作为理性资本主义的延伸,从学术管理资本主义到学术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的逻辑也深刻影响了大学的发展方向,并型塑了现代大学的存在方式。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晓  
本文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分析和论述了战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系列重大调整和变革。认为在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呈现出全面社会化的重大变化;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决定了资本主义不仅为社会主义的诞生准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而且必定不断地产生和积累作为资本主义“对立面”或“对立物”的生产关系方面的新质因素。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当代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因素不断萌芽的晚期资本主义,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资本主义。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钱宗起  
20世纪80年代在国外曾一度流行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趋同”论时隔近20年,又沉渣泛起。鼓吹者的理论根据,实际上是不顾共产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区别;“三制”只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缓解社会矛盾、调和阶级关系的措施;实行股份制,使资本社会化并没有改变劳资关系的对立。这些都不是资本主义社会中涌现的社会主义基本因素。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凤义  赵豪杰  陈胜辉  
资本的本质是追求剩余价值。资本追求增殖必须以使用价值为载体,在使用价值生产过程中,资本要求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排他性地独占,这就导致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和谐共生走向对立和分离。资本的无限增殖必然带来对自然的剥夺、滥用和破坏,并造成严重的生态危机。生态危机的根源是资本逻辑下的生产自身具有反生态性,并由此造成一个国家甚至全球范围的生态危机,唯有限制、引导和变革这种生产方式,才能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统一。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蒋一苇  
邓小平同志前不久的讲话和中央政治局的决议,把我们从姓“社”姓“资”的困扰中解放了出来。这可能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第二次思想大解放。我们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坚持社会主义的路线。这些都是毫无疑问的。为什么会出现姓“社”姓“资”的困扰呢?问题在于某些人手里拿着姓“社”姓“资”的大棒,高举“大批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刘宁扬  赵宗博  
资本主义的发展 ,先后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等阶段。当代资本主义借助经济全球化趋势 ,普遍组建国际垄断同盟 ,在国际经济运行过程中形成了以跨国公司为基本主体、以资本的国际流动为基本手段、集中代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益的国际垄断。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国际垄断进行分析 ,明确其生成根源、功能作用和发展走向 ,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的基本要求。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黄松英  
《资本主义生产以前各形式》是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手稿的组成部分,主要是阐明马克思经济观点的体系。同时也论述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重要原理。在《前形式》(以下均此简称)中,马克思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所有制形式,从各种所有制中剖析了原始公社制、奴隶制度和封建制度的发展规律和特征,重点论述了资本主义关系形成的基本前提和形成的历史过程。从而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共性和特性。它能启迪我们对历史的和现状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考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