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08)
2023(3673)
2022(2868)
2021(3022)
2020(2458)
2019(5418)
2018(5527)
2017(10025)
2016(6057)
2015(7050)
2014(7173)
2013(6748)
2012(6581)
2011(6092)
2010(6574)
2009(6469)
2008(6876)
2007(6699)
2006(6001)
2005(5747)
作者
(18371)
(15371)
(15070)
(14561)
(9917)
(7459)
(6974)
(5986)
(5864)
(5579)
(5344)
(5297)
(4981)
(4964)
(4889)
(4607)
(4495)
(4472)
(4416)
(4370)
(4218)
(3814)
(3680)
(3661)
(3519)
(3479)
(3408)
(3359)
(3214)
(3055)
学科
(22595)
经济(22547)
管理(15526)
(13713)
(11547)
企业(11547)
(11130)
教育(8058)
中国(7808)
理论(7520)
(6873)
方法(6663)
(5836)
业经(5804)
(5474)
(4874)
农业(4632)
(4599)
金融(4598)
(4445)
银行(4429)
(4262)
(4156)
数学(4058)
经济学(4033)
(3962)
教学(3908)
数学方法(3881)
地方(3752)
(3556)
机构
大学(97367)
学院(93043)
研究(34211)
(31952)
经济(31028)
管理(27617)
中国(26144)
(22121)
科学(22076)
理学(21841)
理学院(21469)
管理学(20873)
管理学院(20677)
(18718)
(17852)
(17322)
师范(17187)
研究所(16652)
(16248)
(15322)
中心(14759)
北京(14560)
师范大学(13922)
财经(13413)
(13197)
教育(12803)
农业(12027)
(11910)
业大(11799)
(11444)
基金
项目(48325)
研究(38191)
科学(36256)
基金(32184)
(27736)
国家(27400)
社会(22343)
科学基金(21753)
社会科(20726)
社会科学(20717)
教育(19130)
(18657)
成果(17312)
编号(16882)
(16051)
基金项目(15624)
资助(13674)
课题(12597)
自然(12353)
自然科(12006)
自然科学(12003)
自然科学基金(11772)
重点(11271)
(11098)
(10783)
(10569)
项目编号(10488)
(10094)
大学(9686)
教育部(9187)
期刊
(45885)
经济(45885)
研究(33810)
中国(23523)
教育(21500)
学报(18713)
(15692)
(15449)
科学(14557)
大学(14111)
学学(12473)
管理(11950)
农业(10754)
图书(9167)
(8804)
金融(8804)
财经(8605)
技术(8417)
(7529)
书馆(7067)
图书馆(7067)
(6217)
经济研究(6025)
(5819)
问题(5816)
业经(5789)
(5429)
论坛(5429)
(5097)
世界(5055)
共检索到1610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郭晓娟  王牧群  
本文用归纳推理的方法论述古希腊神话中反映的中庸思想。即人类容易让成功冲昏头脑,进而行为过激,结果必然受到自然法则的惩罚。亚里士多德认为不偏不颇处于两个极端之中是美德的象征。孔子主张凡事不宜过激,认为中庸之道是道德的最高标准。本文以世界多元文化的视角,在比较中发掘古典文化的现代价值,对现代文明进行理性认识。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连婉廷   洪晓楠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是对中华文明的继承性和创新性发展,也是对西方现代文明的批判性和反思性超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以全新的文明逻辑变革并定向了人类现代文明的发展路向,创造出体现中华文明特色和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深蕴中华文明基因、富含范式变革禀赋、践行以人为本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笃行包容互鉴和平发展,创造出具有内生性、创新性、主体性、共生性以及世界性的文明形态。在借鉴西方文明的基础上,也对西方现代的断裂性、帝国性、抽象性、对立性以及排他性文明实现了全面超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打通传统与现代之间区隔的文明图景和哲学叙事,为推进中华民族文明进程指明了方向,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了中国力量。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郎琴芳  张哲璐  
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作为各自民族的文学瑰宝,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在中西方文化研究、历史探索和人文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文章认为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大多是拥有高超神力的神族,其特点显著,性格张扬,追求个性自由;中国神话人物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则以个性的完美和"尚德"为标准。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两个独特且富有魅力的梦幻世界,编织着两种不同却相通的美丽梦幻,表现了丰富永恒、内涵意义略显差异的人文主义思想。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克建  
老子哲学思想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珍贵的智慧遗产。由老子开创的道家思想,形成了潜隐的一脉中国思想文化传统。批判地继承和发展道家思想等本土文化中的多元文化传统,对于我们构建基于传统又超越传统,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现代教育与课程体系,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基于此,本文从人性"自然"论、追寻人与自然内在统一的教育目的论、重视"静观"、"玄览"的认识论和"自然无为"的教育原则等四个方面,阐释了老子的道家哲学思想对今日课程改革与课程研究的有益启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朱杰  徐菊芬  
以城乡关系、自然和人工环境关系、产居关系及管治关系四对基本关系为切入点,首先分析了新农村建设实践以来的问题。其次,针对乡村发展的基本关系,对先秦诸子哲学进行梳理,构建以"对立统一"的城乡观、"道法自然"的环境观、"以农为本"产居观和"人本主义"的管治观为核心的传统乡村发展理论体系。最后,从统筹城乡资源配置、协调物质空间和自然环境、培育农村经济增长点、完善政府管治机制等方面着手,总结了先秦诸子哲学思想对当代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建军  郭义强  饶永恒  王弈博  王柯  
研究目的:基于"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科学论断,分析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哲学思想缘起、核心观点、指导理念,为美丽中国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研究方法:系统回顾法、演绎推论法、类比分析法等。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内涵是在生态修复基础上不断深化,体现在保障国土空间的预防性功能、整体性特质、平衡性原则以及辩证性开发等方面,强调遵循国土空间要素的客观本质;(2)结合万物与自然的融合要求,从集系统、拓空间、衔时律、择愈法、创共生5个方面回顾演绎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道"哲学思想;(3)从外部情势、发展阶段、宜境制法、信息络网、效果优化5个角度概括提出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术"哲学思想;(4)从二维关系角度剖析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道"与"术"哲学逻辑以及生态系统平衡发展的实现路径。研究结论:"道"与"术"哲学思想是科学推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事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遵循生态系统的发展规律、实现生态系统自然恢复的指导思想和实施路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玉宽  
文章从科学发展观的要义、核心、基本要求与根本方法四个方面,解读科学发展观中蕴藏的生态哲学思想,并得出科学发展观与生态哲学在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发展方式和基本价值取向等问题上具有高度一致性的结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南阅  
现今各领域交互相融的趋势下,现代化发展需要科学的指导思想进行指引,古代哲学思想作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明珠,其中关于对人性、天道、真知之路、治国之道等内容的研究,对探索和解决现代问题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意义,在此背景下展开古哲学思想及其现代化启示的研究,对增强社会责任感、完善道德修养和道德教育理论体系,提升战略思维和提高管理质量具有现实性意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顾敦荣  张曾明  张嘉巽  
苏南教育与现代文明●顾敦荣张曾明张嘉巽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提出了一个高瞻远瞩的跨世纪战略目标——复兴“伟大的中国文明”!《决议》指出:“这个复兴,不但将创造出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文喜  
哲学主要是人类在观念(包括想象、神话)中经历的自己的过去、自己的未来的历史。当我们不去批判我们曾如何生活,而来批判我们该如何生活的时候,我们的批判就触及到了所谓哲学的政治转向问题的核心。当代政治哲学把正当性问题缩减到所谓的"绝对世俗的‘充分生活’"问题上。这个概念成为取代"好生活"这个概念之后所有不同立场之观点交锋最集中的焦点。我们可以说,若要对当代政治哲学在转变时代的观念流变有所领会,着重指出它的古希腊渊源与特征,无疑是正确的一步。因为事实上,对理性之现代信仰的批判使人能够作为不抱幻想而具有健全理智的人来思考、来行动。对于自由、清醒、正义或好生活之古典理性标准的真正意义加以开放的了解,乃是异常重要之事。
[期刊] 求索  [作者] 傅秋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孔融  王国聘  
董仲舒的哲学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思想,与当代生态哲学有很多相通之处。他认为人与自然之间存在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主张要尊重自然规律,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本文探讨了董仲舒"天人合一"思想中仁民爱物的观念,透过阴阳五行学说,研究自然界的运行规律,从而明确人类的生态权利与义务,并把古代君王的道德与自然灾害结合起来,构筑了一幅天人感应的生态图景。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育球  
当代西方分析教师教育哲学以分析哲学为哲学基础,以语言和逻辑分析为主要特征,对教师教育问题进行元研究。约翰·威尔逊通过"成为教师"、"教学"等相关概念群的分析,厘清了"教师教育"这一日常概念。伊斯雷尔·谢弗勒对那些否定教育理论与研究对教师教育有着重要意义的怀疑论者进行了深刻的逻辑批判。他揭露了这些怀疑论者化约论的逻辑谬误与技术主义的肤浅。虽然分析教师教育哲学自身存在一些问题,但它对教师教育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且发展前景可期。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康承业  
本文就哲学思想在公司高层管理技术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研究。从"权变理论"与老子"道法自然"具有共通性开始,论述了科学处理传统观念与创新对立的统一关系,深入研究了领导的自我管理和用人方法的直观模型,并以哲学思想和现代管理思想的结合阐述了公司管理中的基本规则的生命性作用。从而,为大型企业高层管理者提出了哲学思想与现代管理技术结合的途径和哲学思想融于现代管理技术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