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89)
- 2023(13797)
- 2022(11733)
- 2021(10712)
- 2020(8867)
- 2019(20060)
- 2018(20250)
- 2017(37587)
- 2016(20772)
- 2015(23451)
- 2014(23988)
- 2013(23051)
- 2012(21599)
- 2011(19870)
- 2010(20453)
- 2009(19362)
- 2008(19062)
- 2007(17905)
- 2006(16379)
- 2005(15272)
- 学科
- 济(99142)
- 经济(98965)
- 管理(62310)
- 业(52761)
- 企(46009)
- 企业(46009)
- 方法(33947)
- 数学(27075)
- 数学方法(26829)
- 中国(25660)
- 制(23821)
- 财(23812)
- 农(22917)
- 业经(22686)
- 地方(22065)
- 学(20347)
- 理论(18656)
- 体(17708)
- 融(16575)
- 金融(16567)
- 银(16463)
- 银行(16427)
- 行(15808)
- 和(15001)
- 农业(14137)
- 地方经济(13984)
- 环境(13706)
- 务(13506)
- 财务(13459)
- 财务管理(13412)
- 机构
- 大学(305859)
- 学院(304443)
- 济(130407)
- 经济(127490)
- 管理(108788)
- 研究(107197)
- 理学(90822)
- 理学院(89763)
- 管理学(88290)
- 管理学院(87688)
- 中国(83046)
- 财(66321)
- 京(65260)
- 科学(60487)
- 所(54224)
- 财经(50429)
- 江(50201)
- 中心(48324)
- 研究所(47825)
- 农(46540)
- 经(45343)
- 范(42386)
- 师范(41988)
- 北京(41621)
- 经济学(41382)
- 业大(39645)
- 州(39079)
- 院(37793)
- 财经大学(36885)
- 经济学院(36646)
- 基金
- 项目(184175)
- 科学(144665)
- 研究(140996)
- 基金(131629)
- 家(113128)
- 国家(112063)
- 科学基金(95470)
- 社会(91534)
- 社会科(85824)
- 社会科学(85794)
- 省(72277)
- 基金项目(68176)
- 教育(66917)
- 划(60046)
- 编号(58059)
- 自然(57219)
- 自然科(55845)
- 自然科学(55829)
- 自然科学基金(54890)
- 资助(53634)
- 成果(50701)
- 课题(42483)
- 重点(42057)
- 部(41745)
- 发(39876)
- 制(38724)
- 创(37844)
- 国家社会(37652)
- 性(37053)
- 教育部(36635)
- 期刊
- 济(163858)
- 经济(163858)
- 研究(103868)
- 中国(72204)
- 财(55235)
- 学报(45773)
- 管理(44381)
- 教育(43972)
- 农(43180)
- 科学(41397)
- 大学(36015)
- 融(33958)
- 金融(33958)
- 学学(33328)
- 财经(28136)
- 技术(28066)
- 农业(27753)
- 经济研究(26047)
- 经(24480)
- 业经(23870)
- 问题(20408)
- 贸(15903)
- 技术经济(15470)
- 版(14789)
- 图书(14748)
- 理论(14252)
- 世界(14223)
- 国际(13954)
- 坛(13785)
- 论坛(13785)
共检索到4965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郑通扬
一、深圳经济特区的历史使命及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深圳经济特区是在我国创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背景下诞生和发展起来的。1980年5月《广东、福建两省会议纪要》(中发[1980]41号)指出:“经济特区的管理,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不损害主权的条件下...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吴宇晖 杜氏秋恒 张嘉昕
越南自引入市场机制进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其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效。本文在简要回顾越南市场经济改革进程的基础上,概括了越南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并着重比较分析了中越两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模式的异同点。
关键词:
社会主义定向 市场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高尚全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对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具体化、系统化,勾画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一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微观基础;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建锋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呈现出鲜明的特点:遵循"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改革思路,着力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市场;以促进资源配置更加优化为目标,改革的核心内容从如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两个维度展开;以产权改革为主线,在产权界定、完善国有资产产权制度、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改革不断触及深水区;以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为鲜明特色,不断彰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显著优势,确保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琳 冯璐 李皎
文章对2012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深化探索阶段的理论创新、政策践行及绩效分析进行了系统研究。在理论层面,对经济"新常态"的基本认识是这一时期深化改革的思想前提,"新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其全局引领,而"现代化经济体系"构想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则是在这一全局引领下在内部和外部两个方向的理论拓展。在践行层面,以"现代化经济体系"构思为指导的"六个体系、一个体制"的建设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导下的"一带一路"建设是这一时期深化改革的关键性政策践行。这些政策践行是理论创新的现实体现,同时又为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实践源泉,两者之间动态互动,共同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发展。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艳 刘泽黎 宋欣洋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进行以计划经济为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建设,在带来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制度僵化、计划无法与实际需求匹配等问题。针对经济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我国围绕如何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进行了若干次尝试性的探索,并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商品生产、价值规律、按劳分配和经济体制改革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这不仅帮助我国从实践的挫折中快速恢复,而且为后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想奠定了基础。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沁悦 丁林峰
文章将1978年至1992年界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自觉探索阶段"。通过综合分析该阶段体制改革思想的变化路径和理论逻辑、各项具体政策的推进过程以及经济绩效,阐明了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性。在思想轨迹方面,改革目标的市场化取向不断增强,经历了从"完善计划经济体制"到"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形成了包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等在内的成体系的指导理论。在政策实践方面,经历了农村经济、国有企业、非公有经济和价格机制改革等具体改革过程,摸索和总结了正确有效处理"计划"与"市场"关系的经验和教训。在经济绩效方面,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效及其与市场化改革推进的内在关联性,从而阐明了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龚晓莺 杨柔 徐文斌
文章将1992年至201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为全面探索阶段,并对这个时期从理论思想、政策践行和经济绩效三个维度进行了全面分析。首先,在理论思想方面,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经济体制改革的模式、宏观调控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国有企业改革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以及对外开放六大方面梳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思想发展历程。其次,在政策践行方面,从宏观、微观、市场体系和国际四个层面对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基本理论内容进行了考察。最后,在经济绩效方面,从经济总量、人民生活水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国企改革以及对外经济发展四方面对我国在全面探索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绩效进行了检验。
关键词:
全面探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改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智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当代中国的最大主题,也是最为需要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难题。改革的核心始终是现实的具体的人,改革既由"人主导",又是"为了人",必须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置于人学的场域中进行研究和探讨,从人本学的视角把握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目标、总原则、总开关、总任务和总动力。即要把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为总原则,把控好解放思想这一改革的总开关,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一核心问题,最终依靠公众的广泛参与,凝聚共识,集聚合力,共同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关键词: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改革 人学向度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宪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已被党的十四大所肯定。而进一步探讨和论证这一体制的内涵特征和框架结构,则是本文的目的。一、目标模式的内涵和特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万祥娟
党的十四大确定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是由我国14年来改革开放的实践而得出的结论,它的理论依据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关于“计划与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观点。在党的十四大的政治报告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已成为全党的共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目标的确立,必须依靠理论上的突破,而这一目标的实现,更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因此,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探讨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基本特征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耀中
一、关贸总协定的理论基础是市场经济二次大战以后,许多国家为了尽快恢复战争的创伤和加速经济的发展,纷纷致力建立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和协调的国际经济贸易环境.当时,在美、英等国的积极倡导之下,先后有23个国家(包括中国)参与了为实现上述目标的有关磋商和谈判,并于1947年10月23日在日内瓦签订了一项关于调整缔约国各方对外贸易政策和国际经济贸易关系方面的相互权利与义务的国际多边协定,即《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目的在于通过不断减让关税而逐步实现贸易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伍柏麟 孙新雷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这一论断不仅标志着我们在改革实践过程中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上的认识深化,而且也是现阶段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更是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速经济发展的总动员令。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冬青
党的十四大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不仅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指明了方向,而且给法制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正确认识市场经济与法制建设的关系,探讨市场经济建设中的法律问题,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法律环境,是我们当前亟需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茂林
10年前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十六届三中全会则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一个是“建立”,一个是“完善”,两字之别 ,包涵着深刻的内涵。十六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决定》是在总结过去 2 5年渐进式改革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比较彻底地对如何真正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进行了总体设计 ,明确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 ,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新三中全会”是中国向现代文明发展的一个历史分水岭。本刊约请校内部分教授和青年作者尝试用新视角对《决定》进行解读 ,探讨中国经济社会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