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35)
- 2023(10087)
- 2022(8232)
- 2021(7446)
- 2020(5641)
- 2019(12993)
- 2018(12513)
- 2017(23995)
- 2016(12696)
- 2015(14247)
- 2014(14613)
- 2013(14632)
- 2012(14351)
- 2011(13566)
- 2010(14216)
- 2009(13560)
- 2008(13492)
- 2007(12742)
- 2006(11902)
- 2005(11429)
- 学科
- 济(84451)
- 经济(84384)
- 管理(34962)
- 业(32298)
- 企(25377)
- 企业(25377)
- 地方(24343)
- 方法(24065)
- 中国(23737)
- 数学(19653)
- 数学方法(19531)
- 业经(17790)
- 农(17713)
- 地方经济(15514)
- 学(15502)
- 融(14340)
- 金融(14339)
- 制(13198)
- 银(13178)
- 银行(13170)
- 行(12932)
- 财(12320)
- 发(12216)
- 农业(12080)
- 理论(11636)
- 贸(11441)
- 贸易(11427)
- 易(10850)
- 环境(10814)
- 和(10423)
- 机构
- 大学(207132)
- 学院(206415)
- 济(98723)
- 经济(96793)
- 研究(79063)
- 管理(72699)
- 中国(61541)
- 理学(59859)
- 理学院(59134)
- 管理学(58388)
- 管理学院(57984)
- 财(45840)
- 京(45059)
- 科学(42845)
- 所(40209)
- 研究所(35483)
- 财经(35290)
- 中心(34071)
- 江(33046)
- 经济学(32282)
- 经(31796)
- 范(30335)
- 师范(30131)
- 北京(29806)
- 经济学院(28461)
- 农(28399)
- 院(27427)
- 州(26894)
- 财经大学(25870)
- 师范大学(24319)
- 基金
- 项目(117563)
- 科学(93321)
- 研究(91402)
- 基金(84497)
- 家(71674)
- 国家(70990)
- 社会(61056)
- 科学基金(60574)
- 社会科(57897)
- 社会科学(57883)
- 省(45220)
- 基金项目(42733)
- 教育(41287)
- 划(37615)
- 编号(36407)
- 资助(34758)
- 自然(34235)
- 自然科(33398)
- 自然科学(33392)
- 自然科学基金(32812)
- 发(31968)
- 成果(31842)
- 课题(27083)
- 重点(26955)
- 发展(26879)
- 部(26517)
- 展(26426)
- 国家社会(25605)
- 创(23790)
- 性(23629)
- 期刊
- 济(129512)
- 经济(129512)
- 研究(76995)
- 中国(47018)
- 财(34592)
- 管理(31131)
- 农(28037)
- 学报(27305)
- 科学(27078)
- 融(26647)
- 金融(26647)
- 教育(25811)
- 大学(21708)
- 经济研究(21325)
- 财经(20610)
- 学学(20145)
- 业经(19221)
- 农业(18662)
- 技术(18492)
- 经(18049)
- 问题(16647)
- 贸(13097)
- 世界(12277)
- 技术经济(12255)
- 国际(11947)
- 商业(10903)
- 经济问题(10612)
- 经济管理(10108)
- 现代(10070)
- 改革(9973)
共检索到3489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建
公平正义是道德范畴的核心价值观,也是当前各领域讨论的热点话题。虽然学界认同了市场经济与公平正义的和谐发展是和谐社会建构的核心内容,但对于市场经济与公平正义和谐发展理论逻辑的探讨尚显不足。笔者从伦理经济学的视角阐述了和谐社会建构中市场经济与公平正义和谐发展的理论逻辑在于市场经济与公平正义的互逆维度,亦即市场经济的合公平正义性与公平正义的合经济性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市场经济 道德 互逆维度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孙耀华 仲伟周
气候变化经济学以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为基础,结合气候变化的外部性、风险与不确定性等特征,重点分析气候变化的经济影响、各种减排方案及政策工具在公平、效率等方面的比较,以期使国际气候治理制度满足公平、效率与可持续性要求。文章从气候变化经济学的起源与学科属性、气候变化的经济学特征、不同气候政策评估模型、减排方案及政策工具的比较等五个方面综述了这一学科的发展历程与最新成果,并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与未来的发展方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郝文武
教育正义是主体对复杂的教育根本价值的合理性追求,包括机会、过程和结果平等的互利公平正义与超越公平的德性正义。教育机会公平体现为以统一标准一视同仁地实施和评估教育权利、义务和投入的平等;教育过程公平体现为以平等方式对待所有受教育者和以兜底方式使条件差、质量低的教育达到基本平等,并持续提高所有教育条件和质量、效率水平的过程;教育结果公平体现为以同一个尺度一视同仁地评估教育质量、效率提升程度的平等。教育公平是追求教育平等与提高教育质量、效率持续地相互促进的过程和状态。扶贫帮困和追求卓越的德性正义是非功利和超越互利公平的正义。追求教育正义必须把实现教育平等与提高教育质量、效率紧密结合,使教育公平正义与超越公平的仁爱德性的教育正义互为保证、相互促进。
关键词:
教育公平 教育正义 教育平等 德性正义
[期刊] 征信
[作者]
林钧跃
信用投放是信用经济发展的动力源,但信用投放存在公平正义性问题。市场上的纯商业信用投放模式没能顾及弱势群体的利益,不符合公平正义原则;社会信用体系支撑的社会信用投放,本质是将守信记录经济价值化,也存在公平正义性问题。不当的信用投放模式会助长贫富差距拉大,固化社会阶层,拉大东西部地区和城乡经济差距,等等。解决非公平正义性信用投放问题,需要建立一套注重取得社会效益的、与商业化信用投放并行的公益性信用投放系统。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黄河 申来津
习近平公平正义思想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是中国共产党公平正义思想发展的最新成果。他强调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切实推进依法治国,从制度上保证社会公平正义;加强作风建设,坚持公正执法,从组织上保证社会公平正义;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从技能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倡导合作共赢,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全力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体现了鲜明的民本主义价值取向、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和社会主义价值取向,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关键词:
习近平 公平正义 国家治理 价值取向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娟
转型中国改革深度推进的现实呼唤公平正义,而社会公平正义需要依法治国的保障。从经济哲学的视角反思,可以发现公平正义与依法治国问题凸显的深层次原因与市场、资本和权力三个重要因素密切关联。具体而言,市场"脱嵌"于社会导致两极分化;资本的"脱域性"造成现代性悖论;权力界限模糊面临权力是否可持续和社会是否能健康之双重考验。因此,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辩证关系、积极扬弃资本逻辑悖论以培育公民精神、廓清权力界限并对反贪防腐常抓不懈,是社会公平正义和依法治国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
公平正义 依法治国 市场 资本 权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朝全
人类文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个阶段,正在步入生态文明的发展轨道。生态文明是人类觉醒与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构成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向量;"天人合一"则为和谐社会奠定了思想基础;循环经济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现实路径。于是,生态文明、循环经济、和谐社会之间构成了严密的内在逻辑联系。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安青松
股权分置改革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协商机制和对价安排来协调平衡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的利益。本文试图通过模型与实证检验的方法,分析影响非流通股股东对价支付水平的三个重要因素,即股改前同一公司流通股与非流通股的价值差、股改前非流通股占总股本的比例、股改后公司合理价格。该模型及实证检验表明,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在股改中达成利益均衡,股改的协商机制有效性和制度变革契约具有公平正义基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冯合国
任何一种文明都蕴含着特定的伦理精神。以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为价值诉求的生态文明的伦理精神是建立公平正义的天人关系和人际关系。生态文明之公平正义的伦理精神以解决人与自然的二难困境为逻辑起点,通过代际和代内的公平正义来体现,并具体指导人类的现实实践,共同推动生态文明由理想向现实、由实然向应然转变和发展。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公平正义 天人关系 人际关系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阎德学 高勤
面对当今国际社会多边主义和单边主义、公道和霸道之争,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合国内社会与国际社会公平正义,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公平正义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公平正义思想、中国百年外交实践的公平正义观,提出以世界人民为主体的习近平国际公平正义观,积极倡导国际社会推动权利平等、机会平等、国际规则平等,争取全球治理体系更加符合国际形势的变化需要,更加满足应对后疫情时代全球挑战的现实需要,更加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趋势,为增进各国政治互信、促进共同发展、引领全球治理、维护世界和平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曹胜利 何雨点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必须实现教育公平,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人民谋福祉是新时代深化教育改革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要充分发挥教育的民生功用,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有效实施教育精准扶贫。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明 贾向桐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付出了沉重的生态代价,资源快速消耗、环境污染严重。基于市场经济的视角,主要原因在于市场经济不完善导致资源有效产出率低下,市场失灵使自然环境遭到过度开发和破坏,政府缺位和政策不完善导致生态治理和保护不足,经济全球化带来了生态负面效应。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和谐的统一,需要完善市场经济机制,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克服市场失灵,增强生态保护意识。
关键词:
市场经济 生态困境 生态和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徐礼红 刘焕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利益格局呈现出许多新变化,贫富差距、城乡差距扩大、人民内部矛盾上升等不和谐的社会问题,制约了现阶段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为此可以从调整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善民生、完善民主法治等方面构建社会利益新格局,为实现公平正义奠定坚实的基础。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兴洲
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手段和重要方式,其目的是通过办好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教育事业进而实现减贫脱贫的战略目标,其本质体现了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这种价值追求表现为教育扶贫所体现的差别正义原则和起点公平理念、权利平等原则和过程公正理念、机会均等原则和结果公正理念等方面;而保障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教育权利、教育条件和教育收益等,是实现教育精准扶贫起点公平正义、过程公平正义和结果公平正义的必要前提。
关键词:
公平正义 教育扶贫 价值追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