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55)
2023(5788)
2022(4817)
2021(4548)
2020(3832)
2019(8739)
2018(8745)
2017(14832)
2016(8344)
2015(9289)
2014(9254)
2013(8951)
2012(8092)
2011(7165)
2010(7596)
2009(7174)
2008(7423)
2007(7413)
2006(6657)
2005(5949)
作者
(23020)
(19077)
(18988)
(17858)
(12311)
(8970)
(8496)
(7242)
(7227)
(7055)
(6551)
(6479)
(6320)
(6274)
(5787)
(5719)
(5656)
(5594)
(5554)
(5505)
(4940)
(4763)
(4571)
(4550)
(4433)
(4349)
(4292)
(4204)
(3860)
(3768)
学科
管理(40918)
(36191)
(34805)
企业(34805)
(23339)
经济(23317)
技术(15045)
技术管理(11460)
(10738)
理论(10307)
中国(8912)
方法(8483)
业经(8364)
(7772)
(7767)
财务(7741)
财务管理(7724)
教育(7629)
企业财务(7354)
(7059)
(6973)
教学(6789)
(6507)
银行(6499)
(6267)
人事(6087)
人事管理(6087)
(6087)
经营(6077)
(5489)
机构
学院(114875)
大学(114536)
管理(48274)
(40348)
经济(39101)
理学(38591)
理学院(38197)
管理学(37790)
管理学院(37518)
研究(33426)
中国(27708)
(24745)
(22923)
(21194)
科学(19399)
(17027)
(16485)
财经(16475)
师范(16362)
(16190)
中心(16052)
北京(15848)
技术(15191)
(14719)
研究所(14168)
业大(13321)
(13090)
商学(13005)
职业(12997)
(12907)
基金
项目(67187)
研究(55024)
科学(53272)
基金(44999)
(37808)
国家(37382)
科学基金(33189)
社会(32513)
社会科(30708)
社会科学(30698)
(29576)
教育(28008)
基金项目(23961)
(23897)
编号(23127)
(20832)
自然(20307)
成果(19895)
自然科(19893)
自然科学(19890)
自然科学基金(19583)
创新(18193)
课题(17952)
资助(16888)
重点(15275)
(14945)
项目编号(14644)
规划(14309)
(14272)
(13853)
期刊
(55792)
经济(55792)
研究(38275)
中国(34112)
教育(26374)
管理(25327)
(21972)
技术(15133)
科学(14606)
学报(14496)
大学(11936)
(11487)
(11446)
金融(11446)
学学(10407)
财经(9647)
科技(8670)
(8474)
业经(8219)
职业(8144)
图书(7900)
(7732)
论坛(7732)
技术经济(7463)
农业(7455)
会计(6736)
(6685)
经济研究(6600)
财会(6306)
现代(6178)
共检索到1970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殷惠光  姜慧  
我国加入WTO,建筑业的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对工程造价管理人才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培养工程造价管理创新人才,全面提高其素质,势在必行。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元芳  严玲  尹贻林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教学改革实践为基础,系统论述高等工程造价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的目标、方案、模式、机制,并构建完整的培养体系,实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吴瑛  何辉  
工程造价专业具有实践性、复杂性、综合性等特点。阐释、介绍"工学融合工作室"的建设思路和建设定位、组织构架、运行机制;分析"工学融合工作室"实现校企资源充分整合、实现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实现产教真正互促融合等创新点。以期把"工学融合工作室"打造成工程造价能力训练平台、人才培养基地和校企创新平台。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郑君君  吕鹏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工程建设市场的改革,新型的市场格局向我们提出了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高质量、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要求,传统的工程管理本科教育面临着转变。在此转变过程中,我们应借鉴国外高校相关课程体系中科学合理的地方,弥补我们的不足,适时调整、完善教学内容;同时应以需求和激励理论为依据合理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创新教学方法,探讨适于培养工程管理专业创新人才的教学模式。惟有这样,方能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进明  陈新民  
目前,我国现代化建设已进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快速发展阶段,作为一个后发型国家,我们面对着传统优势减弱、人口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和经济发展方式迫切需要转变等各种挑战;加之科学技术发展对工程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师的素质正处于换代升级之际。基于上述背景,为了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工程技术人才,在国家层面相继制订出台国家科技规划纲要、国家人才规划纲要和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基础上,教育部启动实施了"卓越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迎军  
高等工程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工程创新人才,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入新的关键历史时期,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着"为谁改,改什么,怎么改"的重大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要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贵成  卢章平  刘会霞  
培养创新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崛起和腾飞的必然选择,更是时代赋予高等院校的历史重任。江苏大学是以工科为特色和优势的综合性大学,近几年来,学校以大工程理念为指导,结合工科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实际,进一步明晰了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特点,不断推进教育创新和管理创新,以新思路和新理念为指导,深入探索工程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苗勇  徐瑾  
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培养一线高技能人才的基地,施行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其教育质量和培养水平的体现。正视高职院校创新教育中尚存在的问题,从校园文化建设、教师素质的提高、课程教学形式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及创新活动平台构建等方面着手,有助于培养并提升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吴环宇   杨柯华   丁志坤   刘泳奇   喻博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文献综述分析信息化与智能化背景下工程造价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构建“兴趣小组深度讨论、双创案例学习、过程性指导”三位一体的工程造价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实践工程造价新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法,提出加强工程造价“信息化与智能化”教育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议,力争在“新工科”的国家战略需求下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新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对同类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借鉴和推广价值。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施有志  唐朝贤  李秀芳  吴志铭  肖爱玉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正由"粗放型"的单一阶段向"精细化"的全过程造价管理转变,相应的对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分析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存在的不足,阐述全过程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的内涵及具体的人才培养要求;基于高校的角度,从培养规格、专业课程体系、实践与创新体系等三个方面,探讨全过程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施有志  唐朝贤  李秀芳  吴志铭  肖爱玉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正由"粗放型"的单一阶段向"精细化"的全过程造价管理转变,相应的对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分析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存在的不足,阐述全过程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的内涵及具体的人才培养要求;基于高校的角度,从培养规格、专业课程体系、实践与创新体系等三个方面,探讨全过程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廷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规模发展,质量问题逐渐突显,并成为近年来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要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将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综观最近一段时期人们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讨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如何提升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质量,二是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两个方面的内涵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一方面要在提升整个高等教育系统质量的前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冷余生  
文章认为,人的创造性的发展及创新人才的培养虽是一个老的命题,但知识经济时代赋予了它特殊的意义。创新人才的成长是有条件的,下决心改变不利条件,创设有利条件,是当前我国培养创新人才的症结所在。重视个体独立性的发展,转变大学教学模式和保障学术自由,是创新人才成长最基础,又是在我国最薄弱的环节。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兄武  母小勇  肖建  
培养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创新人才的基本特质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个性化的知识结构、独特的人生体验、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马克思与海德格尔都从人的本真状态揭示了人的"自我超越"的本质和实现创新的可能性,个性的自由发展是创新人才成长与发展的前提,自主学习并实现自我超越是创新人才成长的机制。大学要着眼于促进大学生素质的整体发展,进行创新教育。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尹桂秀  
信息资源网络化使图书馆服务必须立足于创新 ,图书馆服务的创新需要创新型人才。图书馆领导要善于发现、培养创新人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