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95)
2023(4335)
2022(3535)
2021(3489)
2020(3088)
2019(7296)
2018(7482)
2017(14319)
2016(8041)
2015(9452)
2014(9492)
2013(9040)
2012(8109)
2011(7472)
2010(7974)
2009(7153)
2008(7108)
2007(6529)
2006(5772)
2005(5214)
作者
(23061)
(19190)
(18847)
(18259)
(12326)
(9074)
(8584)
(7403)
(7267)
(6968)
(6669)
(6534)
(6345)
(6264)
(5900)
(5877)
(5686)
(5603)
(5585)
(5462)
(4957)
(4796)
(4763)
(4500)
(4357)
(4307)
(4303)
(4244)
(3899)
(3752)
学科
(32279)
经济(32255)
管理(21844)
(20273)
方法(17638)
(17601)
企业(17601)
数学(15560)
数学方法(15039)
理论(10180)
中国(8627)
(7975)
教学(7544)
教育(7251)
(7005)
业经(6612)
(6007)
(5557)
技术(5120)
(5063)
贸易(5059)
学法(4956)
教学法(4956)
农业(4943)
(4906)
(4898)
地方(4597)
(4541)
(4450)
银行(4438)
机构
学院(117231)
大学(116823)
管理(43054)
(41653)
经济(40576)
理学(36688)
理学院(36290)
研究(35426)
管理学(35156)
管理学院(34958)
中国(25808)
(24999)
科学(22512)
(19748)
(18596)
(18144)
(17777)
师范(17639)
(16739)
业大(16466)
研究所(16404)
北京(15961)
中心(15681)
财经(15646)
技术(15291)
(15212)
(14022)
师范大学(13814)
农业(12971)
职业(12528)
基金
项目(73400)
科学(56991)
研究(55333)
基金(50270)
(43317)
国家(42945)
科学基金(36872)
社会(32205)
(30720)
社会科(30434)
社会科学(30423)
教育(29341)
(25846)
基金项目(25441)
编号(24198)
自然(24120)
自然科(23623)
自然科学(23619)
自然科学基金(23148)
资助(22427)
成果(20414)
课题(18138)
重点(17072)
(15911)
(15532)
(15023)
(14909)
项目编号(14568)
创新(14385)
大学(14268)
期刊
(47386)
经济(47386)
研究(35487)
中国(26690)
教育(24732)
学报(18539)
管理(17553)
科学(16345)
(16186)
(15392)
技术(14633)
大学(14543)
学学(13251)
农业(10518)
财经(9003)
(8409)
金融(8409)
职业(7808)
(7741)
业经(7684)
统计(7465)
经济研究(7337)
图书(7049)
(6746)
技术经济(6420)
(6102)
决策(6072)
问题(5960)
(5901)
(5884)
共检索到1767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杜学森  
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极大地提升了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其目的在于通过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专门技能水平来实现学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研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表现形式以及运作方式,在目前的职业教育大发展的形势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佳环  陈利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中的一个热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改革中应特别重视校企合作这一改革前提,以专业建设为重点,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强化实践教学体系,改进教学管理方式,最终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程汉  曹军平  刘俊栋  陆桂平  王涛  黄宝中  董加喜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在校行企合作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工学结合,校行企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校与企业、行业建立相对稳定的契约合作关系,学生的"工"和"学"轮换进行,形成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动力机制。按该模式培养的学生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好,就业质量高,基本实现了与行业、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左晓琴  
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创新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可着眼于贯彻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设计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对接区域产业发展,构建特色专业体系;紧贴岗位需求,深化课程体系改革;突出技能培养,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校企共育共享,加强"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韩冰  
人才培养模式由六大要素组成,人才培养模式的命名往往采用某一要素的最显著的特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的主导模式。校企合作是工学结合的基础,工学结合是校企合作的核心。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要发挥高职院校、企业、政府和教师的主体作用。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夏晓峰  刘世军  
本文主要介绍学校几年来在工学结合方面,经过努力探索出的具有自己特色的“2+1”办学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崔秀敏  黄子辉  李显宁  
工学结合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工学结合突出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强化实践教学的落实。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2+1"教育教学设计。"2+1"教育教学设计更加强调以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引领顶岗实习的真正落实。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林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明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职业特征,以及较强的职业定向性和针对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文章探讨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问题,阐述了几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思路和做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卫平  龚小勇  包华林  余建军  
针对当前高职学院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工学结合、多方联动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强  武振华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推崇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全面推行这一模式目前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还有不少困难需要克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唐永泽  卢兵  霍雄飞  
创建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制度,是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谈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人们往往觉得那是老大学、大大学、名大学的事,似乎与新生长的我国高职院校没多大关系。其实不然。时至今日,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一支充满朝气的生力军和名副其实的"半壁江山",如果没有比较成熟定型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制度的创立,那么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是不完整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廖建华  刘慧娟  
我国高职院校推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存在两大误区,一是实施主体上的误区;二是培养过程上的误区。为此,必须加强校企合作,构建和实施双主体、全过程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才能真正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质性改革,从而实现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闫海成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校企合作为途径,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干,按照工作或生产过程组织教学。这个逻辑构架的双核就是在校内的实训和到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晓男  
本文阐明了实施和推广"工作室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动因、途径及保障机制,初步建构了"工作室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工作室建设开发设计、教学模式、教学组织运作和工作室管理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卢仁华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但由于制度层面的原因,企业参与"工学结合"的积极性不高。高职院校要创新思路,在深刻理解"工学结合"内涵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探索"工学结合"的路径。文章从理论分析和教学实践两方面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思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