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03)
2023(10414)
2022(8013)
2021(7166)
2020(5784)
2019(12755)
2018(12582)
2017(22637)
2016(12332)
2015(13617)
2014(13166)
2013(12515)
2012(11236)
2011(10212)
2010(10496)
2009(10071)
2008(10049)
2007(9471)
2006(8646)
2005(7984)
作者
(35812)
(29743)
(29547)
(28049)
(18785)
(14022)
(13244)
(11396)
(11388)
(10639)
(10207)
(9969)
(9849)
(9654)
(9242)
(9119)
(8708)
(8649)
(8539)
(8272)
(7709)
(7236)
(7196)
(7015)
(6792)
(6620)
(6601)
(6513)
(6033)
(5994)
学科
(49791)
经济(49735)
管理(37692)
(35258)
(29214)
企业(29214)
(18962)
中国(18543)
业经(16076)
方法(13395)
技术(13391)
农业(12791)
(12634)
(12429)
(12182)
地方(11507)
理论(10570)
(10308)
(10017)
银行(9993)
数学(9965)
数学方法(9795)
(9685)
(9678)
技术管理(9541)
(9469)
金融(9461)
教育(8736)
发展(8343)
(8307)
机构
大学(175625)
学院(174714)
(69560)
经济(67970)
研究(63897)
管理(61293)
理学(51077)
理学院(50468)
管理学(49441)
管理学院(49092)
中国(48280)
科学(38170)
(38167)
(34378)
(32176)
(29833)
(29365)
研究所(28841)
中心(28177)
(26422)
师范(26159)
财经(25957)
业大(24335)
北京(24094)
(23375)
(23333)
(23282)
农业(22800)
经济学(21569)
师范大学(20757)
基金
项目(111369)
科学(88037)
研究(85479)
基金(78841)
(68912)
国家(68260)
科学基金(57964)
社会(55154)
社会科(52023)
社会科学(52009)
(45015)
基金项目(40367)
教育(38689)
(37043)
编号(34644)
自然(33888)
自然科(33167)
自然科学(33157)
自然科学基金(32540)
成果(30027)
资助(29745)
课题(25799)
(25719)
重点(25597)
(25437)
创新(24151)
国家社会(23560)
(23407)
(21425)
(21365)
期刊
(87781)
经济(87781)
研究(58701)
中国(44472)
(31054)
学报(29973)
(27850)
教育(27842)
科学(26763)
管理(26550)
大学(23356)
学学(21460)
农业(20483)
(17442)
金融(17442)
技术(16634)
业经(15677)
财经(14399)
经济研究(13781)
(12644)
问题(11426)
图书(10578)
(10272)
(10039)
科技(9726)
技术经济(9012)
(9002)
论坛(9002)
(8629)
现代(8322)
共检索到2853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孙自铎  
文章认为,我国过去实行赶超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发展战略,虽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成就,但也存在着就业结构没有同步变动、城市化进程缓慢以及城乡二元结构凝固化等重大不足。正是在这种宏观背景下,导致了我国80年代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广大农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开辟出与城市并行的、体制上先行市场化的另一条工业化道路,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这一成就同样未能使传统的城乡格局和第三产业落后的就业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彻底改变城乡工业化道路分离发展的局面,走城乡一体化的工业发展路子,即在工业发展中打破城乡之间的区域、身份、体制等界限的约束,城乡工业在投资方向、产业结构、技术层次、生活...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汤向俊  任保平  
笔者构建了包含城市内部工业品流通效率的模型,探讨了不同层次流通效率对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影响机制。中国1978年~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显示,商贸流通业发展对于工业化、城市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城市化贡献更为显著。因此,要想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推进商贸流通业的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卢燕平  
中国工业化的起步阶段和初级阶段,主要依赖农业剩余转移和农业支持政策。农业剩余转移促进了工业化的发展,但也限制了农业发展能力和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能力,形成了城乡二元经济;农业支持政策在保障工业发展的同时,也形成了城乡分割的政策和制度体系。目前,中国工业化已经步入中级阶段,形成独立和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和较强的生产能力,不再完全依赖农业的支持,因此,应该逐步取消城乡二元的政策和制度体系,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唐启洪  刘季芸  
一、初步实现农村工业化、城乡一体化 改革开放以来,在南粤大地上,崛起了一批经济高速发展的市县,其中,被人们誉为广东“四小虎”的中山、东莞、顺德、南海4市(以下数字排列顺序相同)经济发展尤为迅速。1991年和1978年比,这4个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增长10.3倍、12.2倍、9.8倍和12.3倍。年递增分别为19.72%、21.25%、19.1%、21.7%,大大超过广东在这期间年递增12.4%水平,也大大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厉以宁  
今后30年,我国改革的重点将是消除城乡二元体制,进而实现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应该是双向的,即农村居民可以迁往城市,在城市工作或经营企业,城市居民也可以迁往农村,在农村工作或经营企业。我国目前的城乡一体化之所以是单向的农村居民向城市迁移,关键不仅在于城乡居民户籍分列,更重要的在于土地制度的二元结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是双向城乡一体化的体制障碍,应该尽快消除这种体制障碍,赋予农村居民财产权,发放房屋产权证,将承包土地和宅基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双向的城乡一体化,有利于中国经济走向以居民消费拉动为主,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自铎  
一、城乡一体化是现实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城市自产生之日起就与农村有着密切的经济关系。但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上,相互关系联结的内容和形式并不相同。从中国的历史看,城乡间的经济关系可划分为下面三个历程。早期,城市的经济功能主要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此时的城市并不从事生产创造物质财富,属道地消费型。城里闲居的官僚贵族地主的奢侈优厚物质生活来源,无论是农产品还是手工业品都从乡村获得。城乡间的经济关系,城市是统治与剥削,乡村则是无偿供给。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城市经济作用才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曹前满  
自毛泽东领导的建设时期,就强调区域平衡、城乡统筹。因我国工业发展滞后,实行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追赶,现代城镇体系按先大城市后小城镇的序列发展。伴随工业化推进是城乡二元化结构的形成。基于两个转型时代的城乡统筹发展瓶颈和机遇的分析,指出构建我国新型城镇化必须考虑到农村对城市生活服务需求,发展地域的中心城镇,向农村辐射城市功能;创造出良性的经济生态;构筑地域生活圈、经济圈乃至文化圈作为承载地域经济循环、生产集约、环境友好、文化保存的载体,实现地域自立性经济成长。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黄瑞雄  宋燕金  
为探索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对策,文章从优势地区、典型地区和劣势地区三个层面对西部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面临的制度约束、工业支撑、劳动力资源互补和产业化推进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进行归纳阐述,并采用灰色层次分析方法进行了以云南省2002年~2012年数据为例的统计分析。统计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存在较为明显的城乡一体化与新型工业化异步协调层次,并藉此给出各层次相应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对策。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杨春玲  
调整偏向城市的国民收入分配政策,实行城乡统一税制,以减轻农民负担,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已成为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共识。本文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从我国工业化水平、财政承受能力等角度,探讨了我国现阶段取消二元税制、实行城乡一体化税制的可行性。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瑞光  段万春  许成磊  
城乡一体化与新型工业化这两种进程的协调发展是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基础和重要动力。通过进行云南省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测度,研究发现云南省各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质量不高,两种进程发展不协调,部分评价方面呈现出增大趋势,进而从完善发展规划、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本制度建设、提升大中城市辐射带动能力这四个方面,提出了云南省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对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吴群  
工业反哺农业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寻求社会公平发展的有效途径。城乡经济的交流和渗透是双向的,弱化城市与农村中的任何一方面不仅不能实现城乡的协调发展。财政转移支付是工业反哺农业的主通道,通过构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形成以财政投入为导向,财政投入、外资投入、民资投入、金融信贷投入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新时期乡镇企业反哺农业赋予新内涵,依靠乡镇企业发展,实现劳动力转移促农,农产品加工和产业化经营促农,建农补农实现反哺促农,小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发展相互促进实现以城带乡促农。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徐勇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中国农村社会经历了传统乡土中国、新中国建立后的城乡二元结构时期,现在正处于城乡一体化发展阶段。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乡村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春根  赖志杰  
社会救助是社会成员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个人生理、心理等原因而导致陷入生存困难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时,由国家或社会有关部门依法给予一定的物质和资金的救助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龙龙  
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伴随着工业化发展进程,城市和农村差距总会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又从大到小、从小到无,最终实现城乡平衡发展。但我国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城乡之间的差距却呈现持续放大之势。本文正是面向这一理论与现实的悖论,基于城乡一体化进程的理论动力机制,探讨导致我国城乡一体化陷入低度均衡的深度二元结构,并最终借助"流通体系再造弥补市场短板,市场一体化推动流量调节"的传导机制,化解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存量约束。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于月萍  徐文娜  
城乡教育一体化是针对我国城乡教育发展失衡现状而做出的制度安排,在其制度变迁过程中会受到路径依赖的制约。原有教育制度结构的凝固性、既得利益集团的抵制作用、户籍制度和教育分级管理制度等制度环境的稳定性都是城乡教育一体化需要面对的制度困境。因此,要在清晰了解原有制度路径依赖的基础上,构建包括目标价值系统、规则表达系统、调整对象系统和实施保障系统的一系列制度体系来保障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有效实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