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56)
- 2023(7971)
- 2022(6283)
- 2021(5705)
- 2020(4796)
- 2019(10628)
- 2018(10890)
- 2017(22135)
- 2016(11980)
- 2015(13779)
- 2014(13980)
- 2013(13741)
- 2012(12913)
- 2011(11760)
- 2010(12110)
- 2009(11640)
- 2008(11595)
- 2007(10852)
- 2006(10085)
- 2005(9411)
- 学科
- 济(55710)
- 经济(55643)
- 业(32926)
- 管理(30773)
- 企(25034)
- 企业(25034)
- 中国(20042)
- 方法(18920)
- 农(17008)
- 数学(15619)
- 数学方法(15522)
- 业经(14820)
- 制(12597)
- 地方(11837)
- 产业(11705)
- 财(11174)
- 农业(10890)
- 银(10788)
- 银行(10775)
- 行(10433)
- 贸(10272)
- 贸易(10265)
- 易(10003)
- 融(9903)
- 金融(9902)
- 学(9581)
- 发(9199)
- 体(8814)
- 技术(8765)
- 和(8127)
- 机构
- 大学(185254)
- 学院(183076)
- 济(82170)
- 经济(80593)
- 管理(66261)
- 研究(64204)
- 理学(55408)
- 理学院(54786)
- 管理学(54100)
- 管理学院(53744)
- 中国(49372)
- 财(40143)
- 京(39747)
- 科学(35245)
- 所(32210)
- 财经(31403)
- 研究所(28624)
- 江(28394)
- 经(28186)
- 中心(27939)
- 范(26579)
- 经济学(26556)
- 师范(26422)
- 北京(25983)
- 农(24877)
- 经济学院(23981)
- 州(23004)
- 财经大学(22946)
- 院(22479)
- 业大(21797)
- 基金
- 项目(107952)
- 研究(85554)
- 科学(85256)
- 基金(77318)
- 家(66279)
- 国家(65286)
- 社会(56163)
- 科学基金(54632)
- 社会科(53262)
- 社会科学(53247)
- 省(41426)
- 基金项目(40091)
- 教育(38169)
- 编号(35529)
- 划(34695)
- 成果(31216)
- 资助(30535)
- 自然(30235)
- 自然科(29431)
- 自然科学(29422)
- 自然科学基金(28918)
- 发(25892)
- 课题(24961)
- 部(24648)
- 重点(24370)
- 国家社会(23674)
- 创(22358)
- 性(22293)
- 发展(22035)
- 展(21714)
共检索到2908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威
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开始,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了五次产业整合的浪潮,尤其是近几年,其产业整合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大型跨国产业整合多在工业化国家之间展开;产业横向整合占据主要位置;强强联合避免了产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产业整合主要是为企业获得规模优势;为扩大市场份额,谋求市场安全;为实现优势互补,强化核心竞争力。工业化国家的整合也启发我国今后要在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推动产业调整;在企业自愿的基础上推行企业购并,并把通过产业整合提高竞争力作为发展的根本措施。
关键词:
产业整合 竞争优 势核心竞争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一鸣
通过分析英、美、德、韩诸国的工业化过程特点,归纳出先行工业化国家工业化过程的普遍规律:工业发展均遵循从轻工业阶段到重化工业阶段的阶段发展路线;工业化水平距先进水平的差距越大,政府的干预强度越大;重视教育和技术创新;工业化进程与市场化密不可分。阐明了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的普遍规律及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
工业化 重化工业化 技术创新 政策干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姚海琳
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发达国家开始重新审视制造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纷纷采取"再工业化"战略重塑本国竞争优势。文章对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概念内涵、发生背景以及各国的实现路径、战略举措进行分析总结,并对我国制造业发展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再工业化 制造业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捷 周雷
从需求角度探讨了国际分工与产业结构演变的关系,提出国际分工主要通过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以及由此衍生的收入效应、关联效应和替代效应来影响一国产业结构变化的理论假说。采用20世纪80年代陆续进入工业化成熟期的15个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这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在产业结构向服务经济转型的同时,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外贸依存度却出现了下降趋势,国内最终消费占比呈现上升趋势。其经济含义表明:新兴工业化国家如果过度强化在国际分工中的制造国地位,长期依靠商品贸易来拉动经济增长,可能阻碍产业结构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型;而随着制造业比较优势的下降,如果减少对商品贸易的依赖,更多地依靠国内需求...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大元 王昶 姚海琳
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研究主要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发展路径,对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论文在分析再工业化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系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美国、英国、日本、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实现路径,探讨了其对我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启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左柏云
资金短缺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过程中长期存在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的实践证明,引进外资弥补国内储蓄和外汇不足,是发展中国家加快工业化进程的有效途径。步入发展中国家“毕业班” 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在引进外资加快本国经济发展方面做得尤其成功,它们创造的经验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启迪作用。本文着重探讨新兴工业化国家引资方式的变动轨迹及其原因,以期引起借鉴和比较。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大卫·蒂斯 安同良 张金华 于明超 高峰 顾丽敏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任继球
过去几十年来,以美国、英国和法国为代表的先行工业化国家制造业比重快速下降到10%左右,而以日本、德国和韩国为代表的先行工业化国家制造业比重稳定在20%左右。这主要是因为制造业比重稳定组国家持续保持货物贸易顺差,在全球产业分工中为全球制造,采取金融抑制、市场保护、产业政策等手段促进工业发展,夯实制造业的发展优势,引导和规制产业对外转移。制造业比重稳定组和下降组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发展路径,两种发展路径各有利弊。借鉴和参考何种路径需要结合和考虑我国的发展阶段及主要矛盾。当前,我国制造业比重出现下降的苗头,要高度警惕美国、英国和法国的发展路径对制造业比重下降的推动作用,借鉴日本、德国和韩国稳定制造业的主要做法和经验,但也不能简单照搬其发展路径,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实施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和配套改革,强化基础产业及工业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和现代金融等对制造业的支撑,夯实和稳固制造业发展的产业生态和发展基础,保持我国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
关键词:
制造业比重 国际经验 产业政策 创新发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展祥
基于不同角度,去工业化可以分为很多类别。英国和美国是发达国家去工业化的两个典型代表。英国偏总量、整体性去工业化,从数量上看偏强去工业化,更多表现为生产率的去工业化;美国则偏结构性和区域性去工业化,从数量上看偏弱去工业化,更多表现为就业和产出的去工业化。从事后的观点来看,去工业化给英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偏消极,而给美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偏积极。当前中国似有去工业化的苗头,需要在产业政策、财税政策上进行思路调整与改革,构建一体化劳动力市场,发挥大国优势,充分利用区域去工业化和结构性去工业化的机会,从根本上提高社会整体劳动生产率,避免去工业化对中国经济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晨栋 宋德勇
基于对主要发达国家1850~2005年工业化以及碳排放的历史数据,考察了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碳排放的演变趋势,从中得出碳排放和一国工业化进程间的规律性。使用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三个指标多角度分析了碳排放的演变特性与规律,分析了各国碳排放周期,指出了工业发展中碳排放倒U型发展模式,并将整个周期划分为五个不同阶段。结合发达国家的经验,针对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提出了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有效降低碳排放的建议。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碳排放 变化趋势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孟祺
为重新提高美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开始推行再工业化政策。美国为什么推行再工业化政策?该文根据相关数据分析了美国制造业在美国国民经济中地位的变化和国际竞争力变化的情况,研究出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是美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降低的主要原因。这些都启示中国应该提高劳动生产率,防止产业空心化和盲目的服务业化。
关键词:
再工业化 劳动生产率 空心化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徐佳宾 徐佳蓉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周松兰
本文比照发达国家的经验 ,分析了韩国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差别及其脱工业化的特点 ,进一步分析了韩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国内经济影响力以及产业调整的做法 ,从而得出韩国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应在于知识集约型服务业的结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纪颖波
文章首先明确了工业化住宅的定义,分析了工业化生产方式在生产效率、资源和能源节约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优势,肯定了工业化住宅在我国的发展方向。分析了新加坡在发展建筑工业化初期所进行的三次工业尝试,得出结论:建筑工业化业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工程项目,更适合于住宅建设,工业化住宅建设需求达到一定数量才能降低建筑成本,而工业化生产的重要环节就是要保证预制构件产品的生产和现场工作计划的协调。最后,文章提出新加坡建筑工业化发展历程对我国发展工业化住宅的借鉴之处:一是国家主导并制定合适的行业规范;二是对有预制经验外资
关键词:
新加坡 工业化住宅 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