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40)
- 2023(5396)
- 2022(4605)
- 2021(3977)
- 2020(3373)
- 2019(7526)
- 2018(7386)
- 2017(14593)
- 2016(7502)
- 2015(8249)
- 2014(8318)
- 2013(8419)
- 2012(8277)
- 2011(7937)
- 2010(8369)
- 2009(8159)
- 2008(7762)
- 2007(7287)
- 2006(6968)
- 2005(6659)
- 学科
- 济(61134)
- 经济(61106)
- 管理(25176)
- 业(18791)
- 方法(17532)
- 地方(16886)
- 企(16101)
- 企业(16101)
- 数学(14949)
- 数学方法(14871)
- 地方经济(12765)
- 环境(12048)
- 学(12034)
- 中国(11852)
- 业经(10208)
- 财(9533)
- 农(8761)
- 制(8363)
- 产业(7713)
- 划(7536)
- 体(7522)
- 经济学(7454)
- 融(7253)
- 金融(7252)
- 和(7069)
- 发(6518)
- 理论(6443)
- 资源(6371)
- 结构(6282)
- 银(6158)
- 机构
- 大学(129567)
- 学院(128257)
- 济(67103)
- 经济(66009)
- 研究(48095)
- 管理(44417)
- 理学(37312)
- 理学院(36854)
- 管理学(36379)
- 管理学院(36127)
- 中国(35536)
- 财(29370)
- 科学(26720)
- 京(26631)
- 所(24606)
- 财经(23425)
- 经济学(23019)
- 研究所(22007)
- 经(21058)
- 经济学院(20338)
- 中心(19901)
- 江(19688)
- 范(17766)
- 师范(17644)
- 北京(17128)
- 财经大学(17033)
- 院(16593)
- 州(15588)
- 农(15444)
- 科学院(14733)
- 基金
- 项目(74892)
- 科学(59682)
- 研究(55932)
- 基金(55460)
- 家(47351)
- 国家(46992)
- 科学基金(40315)
- 社会(39470)
- 社会科(37556)
- 社会科学(37543)
- 基金项目(28548)
- 省(28517)
- 教育(24430)
- 资助(23145)
- 划(23131)
- 自然(23050)
- 自然科(22421)
- 自然科学(22415)
- 自然科学基金(22028)
- 编号(20517)
- 发(18005)
- 成果(17615)
- 重点(17281)
- 国家社会(17236)
- 部(17100)
- 济(15586)
- 经济(15451)
- 发展(15278)
- 课题(15116)
- 教育部(15102)
共检索到2059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亚莎
山西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在全国的排位一路下滑,至1990年代末滑入谷底。近年来,煤炭形势好转,山西的排位又回到改革开放初期的全国中游水平。利益驱动使得投资主体把大量资金继续投向煤炭及相关产业,山西的“调产”政策见效甚微。观念落后,人才短缺,资金整合能力弱,导致山西经济社会难以积聚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严重挑战。因此,革新观念,培养并储备人才,留住山西人自己的资金并发挥最大资金效益,是振兴山西经济的惟一出路。
关键词:
经济环境 经济结构 投资倾向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原崇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式和手段。但市场不是万能的,特别在我国现阶段,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还十分有限,经济结构调整离不开政府的调节和支持。财政作为国家对经济运行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财政调节作为市场经济的外在性因素,在调节中必须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把财政调节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近年来,山西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日益突出,调整经济结构,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已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对此,财政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把握正确的政策取向,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关键词:
市场经济,经济结构调整,财政调节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岳红 张少梅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为使山西经济结构调整达到预期目标,只有大力推动山西信息化发展,以信息化带动山西经济结构调整。
关键词:
信息化 结构调整 对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培勤 潘美玲
山西作为内陆省份 ,资源丰富 ,但经济发展比较缓慢 ,在全国处于落后地位 ,为什么随着全国经济的迅猛发展 ,山西经济增长幅度不大 ,并且有退步的倾向呢 ?文章通过对山西经济结构全方位、多角度的比较研究 ,试图解答这一问题。
关键词:
经济结构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所有制结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安瑞生 李中建
山西落后的原因有很多,但山西传统的以资源导向为基础的能源重化工的产业结构是其最重要的原因,它导致山西经济的畸形发展及其环境的严重污染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缓慢提升。惟有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使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型产业规模化,才能使山西走出经济发展的低谷,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龙头,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其他产业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产业结构 旅游 产业定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牛仁亮 陈永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寿思华
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实现广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要求。因此,必须进一步充分认识结构调整的意义及其内涵,找准和反思广西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认真学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从广西的实际情况出发,搞好结构调整。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润林 颛慧玲
山西经济结构的调整已成为全省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经济结构的调整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金融部门要积极探索金融创新之路 ,运用金融创新工具调动各方资金为山西经济结构调整服务。
关键词:
金融创新 服务 山西经济 结构调整
[期刊] 改革
[作者]
周绍朋 焦建国
本文分析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阐述我国新时期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基本目标和主要任务、内容和重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措施。首先是制度层面上的调整,目标是塑造政府与市场各司其职的机制,为结构调整提供制度保证,首要的、关键的问题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从政策的层面看,经济结构调整应该盯住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和城乡结构这三个节点,并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统筹推进。包括:疏通城乡隔离的通道,统筹城乡发展;调整三次产业结构,基础是提高各次产业的素质,并为在此过程中转移出来的劳动力提供新的就业岗位;协调与促进区域经济结构合理和均衡发展的重点是西部大开发;调整市场结构,分别...
关键词:
经济结构 经济发展 战略性调整 战略措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何品荣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余永定
世界经济的复苏目前处于停顿状态,美国和欧洲的公共债务危机严重,积累了大量外汇储备的发展中国家面临资本损失和福利损失的威胁。全球经济不振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和经济增长造成了严重影响。如果发达国家为摆脱经济危机而执意执行财政赤字货币化政策,则将导致初级产品价格再次暴涨、并最终引起全球通货膨胀。面对未来数年内国际经济形势恶化的挑战,中国必须加速经济结构调整,以确保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林军
我国由封闭走向开放,当务之急是调整产业结构,以适应经济生活国际化的要求。因此,一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仅取决于本国国情,而且还要受到它所处的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国际经济环境的内容丰富,范围广泛,本文仅就其中的几个主要问题作些简要分析,并据此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陈其之见。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丽娜
近代以前,山西的商品运输以驿路为主,水路为辅。明清时期,随着长距离贩运贸易的兴起,驿路沿线形成了功能各异的区域经济中心,但受自然经济的制约及运输方式的影响,山西传统的区域经济形态并未得到根本改变。铁路通行后,巨大及优越的运输性能极大地推动了山西区域经济结构的变动,集中表现在晋南区的发展、晋中区的嬗变、晋东区的崛起及晋北区的演变上。这一变动充分体现了铁路与山西经济近代化的紧密联系,预示着近代山西经济的发展轨迹,影响其历史变迁。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姚志勇
在我国国民经济转型过程中,我国的经济结构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能力过剩、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这些问题已严重影响了我国宏观经济效益。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探讨了税收的不适应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现行税制结构、有条件实施消费型增值税等措施,以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于延东
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 是经济发展中不可违背的客观规律。党的十五大提出的“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我国跨世纪具有前瞻性的经济发展战略部署。本文以这次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与以往调整, 在背景、性质、任务及目标上存在明显区别为前提, 从宏观和微观有机结合角度, 探讨了在结构调整具体操作中应坚持: 以第二产业为重点调整产业结构; 以市场需求作为调整的依据; 以企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主体; 以技术进步实现结构升级。在调整中促进资产合理流动, 逐步树立国有经济相对产业优势新的思维观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